第二篇 衣着服饰(6)
胭脂的做法是在红蓝花开之时将整朵摘下,然后放进石钵中反复杵槌,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和黄两种色素,把黄色淘去后,就会形成鲜艳的胭脂。在我国古医书中记载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很多,比如: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从这些中药中都可以提取出天然的红色素来制作胭脂。当然这时的胭脂已经不再是最早意义上的胭脂了,而是一切红妆的指代。
喇叭裤为何退出历史舞台:
冬天不防寒,夏天特保暖
喇叭裤的特点是低腰短裆,紧裹臀部,裤腿上窄下宽,形如喇叭,有的裤脚能宽得像一把扫街的扫帚。这种裤子曾被一些老年人认为是“不男不女,颠倒乾坤”的不祥之物。而正是这种反差逐渐打破了人们在服装认识上的禁锢,体现了年轻人的反叛思想,成为了一面象征自由的旗帜,刷新了人们的旧观念,并给当下多元化的服装时代埋下了伏笔。
喇叭裤最早是由法国巴黎服装设计师们参考水手服设计的。水手在甲板上工作,海水易溅进靴筒,所以用宽大裤脚来罩住靴筒,以免水花溅入,这便是水手裤的前身。1960年,喇叭裤一度吸引了西方很多猎奇的青年,成为美国的时尚,后来“猫王”把喇叭裤推向了时尚巅峰,随后流传到日本和港台。喇叭裤在西方流行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没落了。到了70年代,就基本上退出了时装舞台。这主要是因为它不实用,冬天不便于穿其他寒衣保暖,夏天又不易散热,行动也不方便。
20世纪70年代末,喇叭裤是随着日本和港台电影而在中国内地流行起来的,并风靡一时。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喇叭裤成为了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并被称为是中国时尚界最初的冒险。当时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曾引起过许多人的反对和抵制。那时候,“文革”刚刚结束,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僵化,稍微新潮一点,奇特一点的服装,都被视为是“不正经的人”穿的服装,并遭到排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