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话音一落,刚才说话的这员大将一下子从马上跳了下来,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刘将军,耿弇找得你好苦啊!”
《后汉书》记载,耿弇在蓟县和刘秀等人失散后,一个人跑到了昌平,遇上了自己的父亲耿况。耿弇对耿况讲述了自己去长安未成的经历,劝父亲发兵,和刘秀共去剿王郎。
耿况有些犹豫,没有答应儿子的请求,而是带着耿弇回到上谷郡的首府沮阴。这时候王郎已经被刘秀折腾得着急了,派人到还没有明确表示归属自己的上谷和渔阳调兵。很多人都劝耿况:“识时务者为俊杰,好汉不吃眼前亏,就从了王郎吧。”
上谷功曹寇恂挺身而出:“宁死不从。”
寇恂就是当初包围更始帝使者住处,索要印绶的那个朋克小子,他这次同样发出了不同于主旋律的声音:“王郎,靠不住。”
“那,谁靠得住?”耿况问道。
“前两年,只有一个人靠得住。”
“谁?”
“刘縯刘伯升。”寇恂说。
“他不是死了吗?”
“他弟弟还活着。”寇恂说,“刘秀刘文叔,靠得住。”
《后汉书》记载,寇恂盛赞了一番刘秀,说他“尊贤下士,士多归之,可攀附也”。
耿况还是有疑问:“邯郸那边来势汹汹,咱们怕是难以抵抗,又该如何是好?”
寇恂已然有了主意,这个主意和耿弇不谋而合:“如今的上谷,至少有上万精兵,并且没有经历过战争破坏,你完全有条件选择未来,请派我去东边的渔阳,和渔阳太守彭宠联合起来,共抗邯郸。”
耿况答应了。
寇恂到了渔阳,没想到,渔阳太守彭宠也和耿况一样犹豫。
渔阳郡安乐县令吴汉、护军盖延和狐奴县(今北京顺义县)令王梁等人和寇恂一样,希望彭宠联合耿况,支持刘秀,消灭王郎。更多的属官则认为不能和王郎作对,刘子舆才是正宗的汉室,并且势力强大,决不能与其为敌。
这时候,一个关键的人物,通过了一件偶然的事,改变了事情的进程。
这个关键的人物,就是吴汉。
吴汉和彭宠一样,都是南阳宛城人。据《后汉书》记载,吴汉是穷人家的孩子,曾在宛城的郡县里当过亭长,因为家里的宾客犯法,亡命到了渔阳,盘缠花完了,就靠贩马为生。刘玄当了皇帝后,他的一个使者在渔阳听说了有一个堪称“奇士”的马贩子,就召见过来,通过面试,觉得这个马贩子很了不起,就封他为渔阳郡安乐县的县令。
吴汉看到彭宠这副举棋不定的样子,心里特别着急。他不愿意和那些贪生怕死的属官啰唆,干脆一个人跑出来,去大街上散心。
一般人散心都喜欢去安静的地方,或许是干过马贩子的缘故,憋了一肚子气的吴汉来到渔阳的闹市上溜达,一边溜达一边生气:“早知道彭宠这么没种,我还不如干马贩子呢。”
这时,一群难民走了过来。
《后汉书》记载,吴汉在这群难民中,看到了一个长得像书生的人。
由于当时的信息传播技术不太发达,又兵荒马乱,到处都在封锁,都在戒严,所以,外面的世界发生的很多事情,吴汉只能知道个大概,不过,也许是和贩马的经历有关,吴汉掌握各种了解信息的途径。
比如,通过这些从别处过来的难民。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