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历史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2004 研究生大跃进(4)
    2004 研究生大跃进(4)

    所副所长房宁认为,目前的行政体系对官员没有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评价系统,只能简单地依靠学历和文凭来评价干部的能力。于是有人总结说,文凭是“升官的招牌、包装的金箔、敛钱的旁门”。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史秋衡教授也发现,在所有类别科目中,在职研究生乱像呈现集中在经济类和政法学科,“主要是社会强势群体对这些学科的影响”。

    河北大学学位办主任胡连利告诉本刊记者,河北大学自1993年开始招收在职研究生,当时是全国第一批正式招收在职研究生的学校,目前3000名在职研究生中,以政府公务员和高校老师为主,热门专业是法律、经济、中文和新闻类等。

    一位在河北某政法单位工作的在职研究生说,自己上研究生课程班就是为了能够拿到一个文凭,“只要有个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我就好在单位提职——至少能发个结业证,有个证就行。”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靳希斌教授看来,大学办一个在职研究生课程班,能形成规模经济,这使得一些大学在利益驱动下大量招收在职研究生,“一般来说,至少得6000元左右,收了100个学生就是60万。”而在很多地方,这个价码都在1万到3万元之间,学校的经济收益更为可观。

    学校的经济利益需求与在职人员文凭渴求一拍即合,使得在职研究生成为学校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据了解,在一些学校,在职研究生动辄数千人,甚至超过了脱产研究生的数量。

    而有些地方政府,不仅鼓励干部读在职研究生,甚至会对其进行资金资助,以此“培养”领导干部。2004年9月份广州市人事局出台规定,公务员在职学习不仅能享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