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大辞典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陇因题
    许浑

    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

    如果不看诗题,上面这首许浑的绝句会被看作一首写景诗。它写的是在落花时节、日斜时光,遥望王侯第宅,所见到的楼台层叠、重门深闭之景。但联系诗题看,它显然是一首因事而题的托讽诗。它采用借物取喻,托景见意的手法,收到了言微旨远、节短音长的艺术效果。

    诗的第一句“海燕西飞白日斜”,表面写日斜燕飞之景,实际写在长安“卜居不遂”之客。周邦彦《满庭芳》词“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几句,也是以燕喻人。但周词中的“燕”还有修椽可寄,而许诗所写的“燕”则因无椽可寄而孤飞远去。据《幽闲鼓吹》记述,白居易应举时曾谒见顾况,顾看了白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住下来可不容易。这一传说未必可信,却可以说明,在唐代想卜居长安是很难的。诗中之客既“卜居不遂”,只得“薄游陇”,而水和陇州在长安西方,所以诗句以“海燕西飞”影射此行。

    与这第一句诗形成对照的是第三句“楼台深锁无人到”。两句诗合起来,自然呈现出一个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这就是:一方面,来到长安的贫士寻不到一片栖身之地;另方面,重楼闲闭,无人居住。根据一些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内,高楼深院的甲第固比比皆是,长期废置的大宅也所在多有。白居易的《秦中吟》曾对此加以揭露和抨击。如《伤宅》诗说:“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六七堂,檐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又《凶宅》诗说:“长安多大宅,列在街西东。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风雨坏檐隙,蛇鼠穿墙墉。”这些诗句都是径陈其事,直指其失。但许浑的这首绝句,因为总共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不可能这样铺叙,就化繁为简,化实为虚。在这句中只从楼台的寂寥景象显示白诗中所描述的事实。它虽然不及白诗那样鲜明强烈,却有含蓄之妙、空灵之美。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