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治世经典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章 能言善道(能言类)(2/2)

    307 骗夺丛神的赌徒

    应侯(范睢)对秦昭王(公元前 306~前 251 年)说:

    “大王听过恒思这地方有丛神(乡野林间草丛众多之处立祀为神)吗?恒思有个不良少年,要跟丛赌博,说:“如我胜丛神,丛就得把神借我三天;如果我输了,就任凭丛处置。”于是左手替丛赌,右手替自己赌:结果赢了丛,于是把神借走了。过了三天,丛去找神,却要回不来了,边了五天,业就干枯了,过了七天,丛就死了。

    现在,国家好比是丛,权势好比是神,都是大王所有的,如果借给他人,

    国家不是危险了吗?叫一百个搬动一个葫芦瓢,不如叫一个人拿着走来得快;再说要一百个人抬着瓢,瓢一定会破裂。如今我听说太后,穰侯专权,又有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等人相助,如果他们没看上国家这个大瓢(将国家比做瓢)就好,要是看上了,那国家不就像大瓢一般四分五裂了吗?”

    昭王听了,很害怕,说:“说得好。”

    于是废掉太后,将稷侯等人放逐到关外。

    308 甘罗:十二岁的政治天才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秦国宰相文信侯吕不韦想派张唐去帮助燕国,希望与燕国合攻赵国,以扩充黄河流域一带的领土。

    张唐对吕不韦说:“我曾经帮秦昭王攻打赵国,赵国非常痛恨我,曾悬赏说:‘抓到张唐的赏百里的土地。’如果要我去燕国,一定得经过赵国,我去不了。”

    吕不韦很生气,但并未勉强张唐。

    甘罗问说:“君侯为什么这么生气呢?”

    吕不韦说:“我亲自请张唐去帮燕国,他去不肯去。”

    甘罗说:“我可以要他去。”

    吕不韦叱责说:“滚吧!我亲自去请都不肯了,你有什么办法要他去?”

    甘罗说““项七岁就当孔子的老师,而我现在已经十二岁了,君侯可以试试让我去劝他呀!何必发这么大的脾气呢?”

    甘罗于是对张唐说:“你的功劳比起武安君(自起),谁大?”张唐说:“武安君曾经挫辱南方强大的楚国,威镇北方的赵国、燕国、屡战屡胜,攻破的城池不计其数,功劳当然比我大。”

    甘罗说:“那依你看,应侯在秦国施政,比起文信侯,哪一个比较专权?”

    张唐说:“应侯比不上。”

    甘罗说:“先生明明知道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权,应该也知道当初应侯想攻打赵国时,武安君作梗,结果一离开咸阳七里路,就死在杜邮的事吧!现在文信侯亲自请你去燕国,你却不肯去,我看你将不得好死。”

    张唐说:“听你的,我这就去。”

    张唐出发几天之后,甘罗对吕不韦说:“借我五辆车,让我先到赵国为张唐说明。”

    吕不韦于是晋见秦始皇;然后派甘罗到赵国。

    赵襄王(公元前 244 年)到郊外亲自迎接甘罗。

    甘罗说:“大王知不知道燕国太子丹被送到秦国当人质?知不知道张唐到燕国去的目的?”

    赵王说:“我知道了。”

    甘罗说:“燕国太子丹到秦国当人质,表明燕国不敢欺骗秦国;张唐到燕国,表明秦国不敢欺骗燕国。秦、燕一旦合作,是想攻打赵国,以扩充黄河流域的领土。大五不如先给我五座城,用来扩充秦国在黄河流域的领土。然后秦国送回燕国太子,再与赵国合作,攻打燕国。”

    赵王立刻割让五座城给秦国,秦国也送燕国太子回燕国。赵国于是攻击燕国,占据了上谷一带三十座城,让秦国分得其中十分之一的领土。

    甘罗回报秦国,秦始皇就封他为上卿,又将当年甘茂所有的田地、房舍

    赏给甘罗。

    309 赵王不与两个燕国为敌

    赵王,名武臣(陈人,即武信君),有一次由小路出边境,被燕国将领俘虏,随即将他囚禁,并要求赵国割让一半领土以赎回赵王。赵国屡派使者到燕国,但都被杀。赵国大将张耳、陈都很担心。

    有一个赵国的仆役来到燕军营地,对燕国将领说:“先生知道张耳、陈余是怎样的人吗?”

    燕将说:“贤人。”

    仆役说:“先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

    燕将说:“想要回赵王。”

    仆役笑着说:“先生不知道他们的打算啊!这两人辅佐赵王,各拥有赵国数十座城,早想自立为王,只有时机不允许了罢了。如今先生囚禁赵王,表面上他们想要回赵玉,实际上却希望燕国杀掉赵王,然后瓜分赵国,自为王。一个赵国都很容易支付燕国了,何况有两个贤人当赵王,一左一右,借口燕国杀了赵王,出兵攻打燕国,这不是更容易吗?”

    燕将认为有道理,于是释放了赵王。

    310 陈元方:十一岁能说理

    汉朝时东元方,十一岁时,伺候袁公,袁公问他:“令尊在太丘施政时,不论远近,都受赞扬,他是怎么做的呢?”

    元方说:“先你在太丘时,用道德来安抚强者,用仁义来照顾弱者,民众安居,久而久之,就更尊敬行父了。”

    袁公说:“我当年当邺令时,做法也是如此。到底是令尊学我呢?还是我学令尊呢?”

    元方:“周公、孔子,不同时代,却同受赞扬,举止动作,不论在何处,都是一致的;而周公不是学孔子,孔子也不是学周公。”

    311 要找白头母先找鹦父

    三国时东吴,有一次,一群白头鸟聚集在宫殿。

    孙权问臣子说:“这是什么鸟?”

    诸葛元逊(名恪)回答说:“这是白头翁”

    当时张辅自认为是在座资格最老的人,怀疑诸葛元逊在开玩笑,于是说:“诸葛恪在欺骗陛下,我没听说有白头翁这种鸟名。如果有白头翁就有白头母,陛下不仿要他去找白头母。”

    诸葛元逊说:“有一种鸟叫鹦母,却不见得有鹦父,陛下也不妨要张辅去找鹦父。”

    张辅听了,哑口无言。

    312 钟毓汗如水出,钟会汁流不出

    晋朝时,钟毓、钟会兄弟,少年时即有美名,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此事,对他们父亲钟繇说:“带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

    于是下令召见。

    召见时,钟毓脸出汗,文帝问他:“脸上为什么出汗呢?”

    钟毓说:“天子威严,心中紧张,所以汗如水出。”

    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没有流汗呢?”

    钟会说:“天子威严,心中紧张,汗流不出来。”

    313 帝王得一,天下安定

    晋武帝(公元 265~290 年)刚登基时,卜筮,想问晋朝能传多少世代,卜这的结果是“一”武帝很不高兴,臣子他们也大惊失色,没人讲得出话来。

    侍中裴楷就说了:“我听古人这么说:‘天得到一就清,地得到一就宁,诸侯、帝王得到一,天下就安定。’”

    武帝很高兴,臣子们叹为观止。

    314 亡国之恸,岂止吴人

    晋朝王浑带兵灭了东吴。(公元 280 年)当天在建业宫祭天地,以酒洒地,后来喝醉了,问吴国人说:“各位在亡国之后,会不悲伤吗?”

    当时周子隐回答说:“汉朝末年天下分裂,三国鼎立,魏国先灭亡,吴国后灭亡,亡国的悲恸,恐怕不只吴国人才有吧!”

    王浑听了,露出惭愧的脸色。(王浑以前是魏人)

    315 美人何必知姓名

    晋朝时郭洗马来到洛阳,听歌妓唱歌,说:“很好听。”

    石季伦就问他是什么曲子。

    郭洗马回答说:“不知道。”

    石季伦笑着说:“您不知道曲子,怎么能说好呢?”

    郭洗马回答说:“这就好比见到西施,何必知道姓名,才能说她美呢?”

    316 人才没有固定“产地”

    晋朝蔡洪到洛阳就任,当地人间道:“先生刚来洛阳府施政,达官显要们受命,希望能在各地网罗人才,不论是否偏僻。先生是吴、楚一带的南方人,刚刚亡国,请间这种地方有人才可以响应这次的施政措施吗?”

    蔡洪回答说:“夜光宝珠不一定出产在孟津河,手掌大的壁玉也不一定出产在昆仑山,大禹生在东夷,文王生在西羌,所以圣贤出生的地方,不见得是固定的。以前武王推翻商朝时,曾经将顽民迁到洛阳一带,各位先生难保不是商朝顽民的后裔啊!”

    317 不捕捉,所以不放生

    北朝使者李谐来到南朝,梁武帝(公元 50~549 年)陪他到处游历,有一次来到放生动物的地方。

    梁武帝问他说:“你们国家是否也放生呢?”

    李谐回答说:“我们不捕捉,所以也不放生。”

    梁武帝听了,十分惭愧。

    318 哪个李膺比较好?

    梁朝李膺颇有才华,且口才很好。

    梁武帝问他说:“现在的李膺比起汉朝的李膺,谁比较好?”李膺说:“我认为现在的比较好。汉朝的李膺,在昏庸的桓帝、灵帝时当官;而现在的李膺是在服待像唐尧、虞舜一般的国君。”大家听了都打从心里佩服。

    319 帝王命非比寻常

    南齐(公元 479~502 年)时魏宁因为擅长算命,被请去当宫廷的上宾。有一次国君将自己蛇年生的生辰年月日,假装是别人的生辰八字,拿去问魏宁。

    魏宁说:“此人大富大贵,但今年必死。”

    国君听了,大吃一惊,说:“这是我的八字。”

    魏宁才转口慢慢地说:“如果是帝王的生辰八字,自然与臣子不同。”

    320 比孔夫子还会当老师

    唐朝时张后裔,本业住在并州,唐太宗(公元 627~649 年)曾经向他学过《春秋》。

    后来太宗召见,请他吃饭,谈到以住求学的事,很悠闲地问道:“你看现在我这个当学生的怎样?”

    张后裔回答说:“古时候孔子带了三千个学生,没有一个当上子、男的爵位。而我辅佐一个人,就当上万乘之主,我想我的功劳,比至圣先师孔子还高呢!”

    太宗听了,很高兴。

    321 水中见屈原

    唐朝高崔鬼,是客杂乐的乐官,有一次唐太宗叫人把他的头按在水里,过了一阵子,才让他探出头来。

    太宗问他说:“在水里看到什么了?”

    高崔嵬回答说:“看到三闾大夫屈原对我说:‘我是遇到无道昏君楚怀王,才跳汩罗江自杀,而你遇到的是圣明君主,怎么也来了?’”

    太宗听了大笑。

    322 今佛不拜古佛

    宋太祖(公元 960~976 年)刚到相国寺时,来到佛像前烧香,问说要不要拜佛?

    庙里负责招待的僧人说:“不必拜。”

    太祖问为什么。

    这僧人说:“现在的佛不必拜过去的佛。”

    这位负责招待的憎人读过不少书,口才很好,讲起话虽然像是民间杂剧演员,但恰能迎合皇帝的心意,所以太祖也就含笑点头。

    而往后皇帝入庙不必拜佛也就成为固定的制度,一般的文化也认为相当得体。

    323 上古贤人何书可读?

    宋朝王安石刚当宰相时,表现得十分骄傲,在庙廷上目中无人。有一天,实施新法,生气地看着其他官员,说:“这些人都不读书。

    这时,只有副宰相赵请简反驳说:“先生失言了,像上古时的皋、夔、稷、契这些贤人,又有什么书可以读?”

    王安石听了,哑口无言。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