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治世经典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章 化险为夷(纾祸类)(2/2)

    第二天吃饭时刻,诸葛亮与参谋佐吏拍手大笑说:“司马懿一定认为我素来胆小,此次大开城门,可能城里有重兵埋伏,于是沿着山路离去了。”

    军探回报,情况果然如诸葛亮所说。

    司马懿后来知道了,懊悔不已。

    45 司马懿丢盔免难

    司马懿和蜀国作战,吃了败仗,一路逃难,蜀国大将廖化在后面紧追。

    途中遇到歧路,司马懿就脱下头盔丢在往东边的路上,自己则往西边的路上逃去;紧追的廖化看到头盔,就往东边的路上追,最后竟被司马懿逃掉了。

    46 圣主在位可以迟到

    三国魏郭淮在恭贺文帝曹丕登上帝位的典礼时(公元 220 年)迟到。

    文帝就很严厉的责备他说:“以前大禹在涂山大会诸侯,防风氏来晚,便即刻将他杀了。现在全天下的臣民百姓一同欢庆,而你却迟到,为什么呢?”

    郭淮说:“五帝时代,先教育百姓,以德行引导人民;夏朝到末代衰微了,才开始用刑罚。现在臣所处的时代,相当于唐虞时的盛世,所以我知道不会像防风氏一般被杀。”

    文帝听了很高兴,就任命他为雍州刺史,再升任为征西将军。

    47 一女比不过五子

    晋朝乐令(乐广)的女儿,嫁给大将军成都王司马颖。司马颖的哥哥长沙王司马颖,在洛阳执掌大权,兄弟两人彼此交战(公元 303 年),都想吞并对方。长沙王喜欢亲近小人,疏远贤人斥退君子,使得在朝的人心中都充满忧惧危虑。

    乐令在朝廷中即已众望所归,又有亲戚关系,所以许多人都向长沙王进他的谗言。

    长沙王曾因此问乐令。

    乐令神情态度从容自在,慢慢地回答说:“难道我会牺牲五个儿子的性命,去维护一个女儿的性命吗?”

    长沙王因此大为放心,而不再怀疑他。

    48 胡笳吹,故土思

    东晋将军刘琨,有一次在晋阳城被胡人围城困住,城里的粮、箭不足,形势危急。

    刘琨于是乘着明月高悬的夜晚,登上城楼,高声啸吟。胡兵听了之后,内心都感到十分凄然哀叹。

    到了中夜,刘琨又命令善奏者,弹奏胡前,胡兵情不自禁欷歔怀念起自己的故乡。

    将近破晓时分,胡笳声再度响起,声声直击离乡背井的胡兵心弦,终于迫使围城之兵,自动解围而去。

    49 换下绮罗衣

    北齐神武年间的一场大战役“韩陵之捷”中,尔朱一族全遭诛灭,只有尔朱敞(北魏,尔朱荣之子,父彦伯)因为年纪幼小,随着母亲被掠入宫中。

    十二岁的时候,他逮着一个机会,逃出皇宫。

    到了大街上,看到有一群与他年龄相仿佛的、寻常人家的孩童正在嬉戏玩耍,尔朱敞立刻脱下绮罗金翠的贵族服饰,和其中一个孩童换穿,然后自己立即奔逃。

    宫中派出的追骑赶到,他们并不认识尔朱敞的面貌,于是捉住那位身穿绮罗衣的孩童,将他带回去,问他是否就是尔朱敞。

    那被捉的孩童惊惧地答说:“我不是。”

    尔朱敞那时早已远飓,逃过一劫。

    50 假装熟眠,保住小命

    东晋王羲之十岁的时候,聪明怜俐,清秀可爱,大将军王敦非常喜欢他,经常带他在身边,有时安置在帐中同寝。

    某日,大将军早起,而王羲之仍贪睡未起。不一会儿,王敦属下钱凤进来,摒退左右,密议叛国起兵的大事,忘了王羲之还在帐中睡觉。

    王羲之在床上听得分明,知道自己既然已听到逆谋,断无幸免存活的可能。于是吐出口水,把被褥、床头和自己的面颊、嘴角全都涂染,继续假装熟睡。

    王敦与钱凤正谈得起劲,忽然想起帐中仍有王羲之,不由得大惊道:“糟了!如今不得不除掉这小娃儿了。”

    他前去打开帐子一看,只见到唾液处处,沾污了一大片,王羲之似乎仍好梦正酣呢!

    王羲之终于保全了一条小命。

    51 遗鞭解危

    东晋大将军王敦决心叛变,准备挥兵推翻晋明帝政权。晋明帝从秘密管道得知这个消息,乃微服暗访情势;到达湖阴地区,仔细探查王敦的军队部署。

    晋明帝的母亲荀氏,是北燕代国人,属鲜卑族,所以明帝外貌黄须隆鼻,极像外国人。

    军营中有一位士兵,看到晋明帝,觉得他的面貌异平常人,于是向王敦报告。

    王敦正在午睡,梦见太阳环照其城,大惊而起,大喊道:“一定是黄须鲜卑奴来了。”

    于是立即派遣五骑追捕明帝,明帝策马而去。半路上看见一个卖食老妪,于是以贵重的“七宝鞭”给她,说道:

    “后面有骑兵前来,若是问你什么事的话,你可以拿这‘七宝鞭’给他们看。”

    不久,追骑赶到,问卖食老妪有没有看见一人一骑。

    老妪回答说:“已经走了很远了。”

    一面取出七宝鞭示之。

    五个骑兵看到七宝鞭,都非常珍惜喜爱,传来传去,把玩良久,就耽搁了追捕明帝的任务。

    晋明帝终于安然度过危厄。

    52 去谗言妙法

    东晋王绪经常在王国宝面前谗言中伤殷仲堪(荆州刺史),殷仲堪深以为苦,又无良策可行。于是,前去请教王东亭解决妙方。

    王东亭说:“这还不容易吗?你只要去拜访王绪数次,每次见面时,要求摒退左右,然后谈论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如此这般,他们两王之间,必然生出间隙。”

    殷仲堪听从建议,如法炮制一番。

    果然,不久之后,王国宝听到传闻,遇见王绪时,忍不住问道:“你与殷仲堪相见时,每每摒退左右,你们究竟谈论些什么啊!”

    王绪答道:“没什么哪!只是些平常往来的普通应对而已,并没有谈论任何事情。”

    王国宝认为王绪隐瞒了一些事不告诉他,两人之间的友谊,日渐疏远。

    王绪中伤殷仲堪的谗言,也因此得以平息。

    53 进言的技巧

    唐玄宗时,张说挟私人恩怨,企图以谗言陷害姚崇。姚崇心知肚明,想要让玄宗了解事实的真相,以求自保,但是又觉得不便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说。因此,故意找机会在玄宗面前佯装跛脚难行的模样。

    玄宗见状,关心的问说:“爱卿,你的脚有病痛吗”怎么一回事呢?”

    姚崇察颜观色,知道这是进言的适当时机,因此叹了一口气说道:“唉,愚臣得的病是心腹之疾,而不是脚病啊!”

    随后,话锋一转,向前进奏,一五一十的说明张说如何陷害自己,并且企图进奏谗言的阴谋。玄宗听后大怒,立刻将张说治罪。

    54 移花接木

    唐朝天宝年间,某大宦官侍妾盈盈,以美艳,机智闻名一时。有一次,宦官生病了,玄宗的一位禁卫官来探病,结果硬被这位芳心寂寞的小美人留了下来。

    玄宗见禁卫官没来上朝,又有急事找他,于是下诏,搜遍京师,居然连个影子都没找到。后来只好派人去问禁卫官的父亲,得到线索,于是又下诏命人前往宦官家里搜查。

    盈盈事先获得这项情报,便告诉禁卫官说;“事到如今,看是躲不住了,不过,你赶快回朝向皇帝老爷报到,应该不会有事的!”

    禁卫官急得浑身发抖,说;“怎么会没事,这下子可死定了!”

    盈盈神秘兮兮的偎向禁卫官耳边,轻声细语地说道;“包你没事,你照我的话去做就是了!见到皇上时,记住,千万别说你在这里!万一皇上问起,

    就说你看到的人长得如此这般,卧室摆设是如此这般,吃的食物又是如此这般……,记住,千万要像我说的一样,一一描述清楚,然后,你就说,那位女主人硬要留你下来过夜,不肯放你走,实在是身不由己,这样,皇上就不会怪罪你了!”

    禁卫宫半信半疑,但除依盈盈之计以外,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了,只好硬着头皮,三步并两步跑回皇宫,主动向皇上报到。

    玄宗看到禁卫官回朝,勃然大怒,问他到底去什么地方,竟然胆改不来执行勤务。禁卫官伏跪在座前,瑟瑟发抖,一脸惶恐、无奈的把盈盈教他的话,一字不多、一字不少的禀明皇上。没想到,玄宗居然哈哈大笑,循手一挥,叫他起身退下。

    禁卫官就这样化险为夷,奇迹似的脱罪了。

    数日之后,虢国夫人(杨贵妃的姊姊,也是个肤如凝脂的大美人)却见玄宗,玄宗心情不错,见了面就想拿禁卫官供述的“内幕秘闻”揶揄她,故作神秘的调笑道:“我的大小姐,干嘛把人家藏在闺房里那么久呢?太过份了吧?”

    虢国夫人和玄宗说笑打诨是习以为常的,听到玄宗椰揄她,虽然一时搞不清楚状况,却也只顾跟着哈哈大笑——反正,这种闺中秘事数不胜数,大家心照不宣,又何必认真呢!

    55 敌境挑衅保性命

    民间传说萧道成有帝王之相,宋明帝于是对他颇有疑惑,要以黄门侍郎的官职征调他回朝廷(公元 471 年 7 月),就近监视。

    萧道成虽不愿意,却想不出可以继续镇守椎阴的理由。

    荀伯玉当时任道成的参军,就建议萧道成派遣数十骑兵到北魏国境,树立宋朝的界碑,以挑衅北魏。

    事后,北魏果然派遣游骑巡行边界,宋明帝听说北魏又在窥探边境,才又让道成回复原来的职位。

    56 驴载草人欺敌

    唐朝时,李克用派人到藩镇魏博去刺探军情,斥侯回报说:“看旗帜在城上来来往往,还驻有部队。”

    晋王(克用被封为晋王)说:“刘寻做事每个步骤都有谋略。”

    于是再派人去探察,果然发现捆草为人,将旗子绑在上面,用驴载着,沿着城上矮墙走来走去,而刘寻的部队已经离开两天了。

    57 敬新蘑靠同音字救命

    后唐庄宗(李存勖,公元 923~925 年),有一次受了敬新磨的嘲讽,非常的愤怒,拿起弓箭,立即要射死他。

    此时新磨急忙叫说:“陛下不可杀臣下,臣下与陛下是一体的,杀了臣下大不吉利。”

    庄宗很惊讶,问他什么原因。

    敬新磨回答说:“陛下建国,改年号为同光,天下人都称陛下为同光帝。同,就等于是铜。如果杀了敬新磨(镜新磨古时磨铜为镜),那么同就无光了。”

    庄宗听了大笑,就放过他。

    58 张咏火烧黑店

    宋朝张咏(字忠定,公元 946~1015 年)未中进士之前,曾游历荡阴县,县令送他布帛财物;张咏背上这些就回乡了。

    有人对他说,一路上到了夜晚,或是到了偏远的山岭湖河,人烟稀少的地方,最好等待同伴再一起赶路。

    张咏说:“已经晚秋了,双亲年老,还没为他们准备过冬的衣物,我急着返乡。”

    于是带着一把磨得锐利的短剑就起程了。经过三十多里路,留宿一家孤店。店中只有一位老翁及两个儿子,他们贪求张随身的财物,想杀了他而据为己有。

    天色才暗,老翁的一个儿子就喊说:“公鸡叫了,秀才可以上路了。”

    张咏不应声,关紧房门;首先搬床顶着左扇门,再以两手撑住右扇门。

    老翁的儿子已经叫了而不见应声,就用力推门。张咏突然的后退,老翁的儿子整个人摔了进来。张咏就一刀砍下他的头。

    不久,第二个儿子又来,依然像前一个一般被张咏杀了。

    张咏提着剑去打老翁,发现他正点着火搔抓疥痒,就再砍下他的头。

    老幼三人一并丧命屋内,于是放火将房子烧了。

    离开现场,走了二十几里路,天色才亮。

    从后赶来的人告诉他说:“后头那家店失火了,全家人葬身火海。”

    59 美人计消除流言

    宋朝文彦博(潞公,公元 1006~1097 年)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主持成都政事,当时年纪不到四十岁。成都的习俗,喜好饮酒作乐,文公因此时常有宴会,于是许多批评中伤的话传到了京城。

    御史何郯(字圣从)刚好请假回乡,皇上派他察访潞公的作为。

    何郯为官耿直,极有声望,潞公也因此有些不安,门下客犯张少愚对潞公说:“圣从此番来成都没什么好担心的,我和圣从是同乡。”

    于是就先到汉州迎接,并摆下酒席宴乐款待他。

    其中有位官妓很会跳舞,何郯很喜欢,就问她姓什么。

    说:“姓杨。”

    何郯说:“那就叫杨台柳。”

    少愚就取下官妓系在脖子上的丝巾,题诗说:“蜀国有位美人体态轻盈腰织细,楚楚动人,仪态万千,引得东台御史无限爱怜。从此以后就叫她作杨台柳,希望她永远美丽青春,舞出无限动人的风情。”

    同时教官妓当作柳枝词来唱它,何郯听了非常高兴,就醺醺然的醉倒。

    过了几天之后,何郯到了成都,神情态度显得很严肃端重。有一天潞公设下盛大的宴席来款待何郯,并且接来杨台柳,请她和府中的官妓在一起,

    唱少愚的诗来助兴劝酒,何郯每次都为此喝醉了。

    待何郯回朝廷之后,有关潞公的毁谤就止息了。

    60 赶走心腹,谏院布线

    宋朝京师统帅杨存中(殁于公元 166 年)有一位亲近的属官,平时对他常加赏赐,毫不吝惜,有一天却突然无故愤怒地赶他走,这位官吏不知道自己出了什么差错,以致触犯统帅,就挥泪拜别而去。

    杨存中对他说:“没事不要来见我。”

    这位属官终于了解杨存中的意思,回去后,花了很多钱使儿子进入谏院当官。过没多久,御史想弹劾杨存中私吞肥料钱十几万,这位儿子得知消息,就通知父亲,父亲就赶紧通知杨存中。

    杨存中即刻写了一份札子上奏皇帝,说:“军中有肥料钱多少,暂时存管在某个地方,等待朝廷支用。”

    没有几天,御史果然弹劾此事,高宗就取出札子给御史看,御史也因随便弹劾被免职,而杨存中却越受重用。

    61 富翁变成大力士

    明朝张崌崃为滑县县令时,有两名大盗任敬、高章来到县城,冒充锦衣卫的使者,递了名片拜见张公,并且凑近张公耳边说:“朝廷有令,要公处理有关耿随朝的事情。”

    原来当时有位滑县人耿随朝,担任户政的科员,主管草场,因为发生火灾,朝廷下令羁押在刑部的监牢里,张公听到此事,更加相信两人的身份。任敬于是拉着张公的左手,高章拥着张公的背,一起进入室内坐在炕上。

    任敬摸着鬓角胡须,笑着说,“张公不认识我吧!我是霸上来的朋友,要向张公借用公库里面的金子。”

    于是与高章取出匕首,交叉架在张公的脖子上,说:“如果我们顺利取得金子,你就可以活命;否则匕首马上取了你的性命。”

    张公丝毫不惊吓,很从容的说:“你们所要的,并不是报仇。我就是再笨,也不会因为财物而轻易的牺牲性命啊!况且你们已经自称是锦衣卫的使者,为什么还要这样暴露自己真实的身份,别人若是在外面偷看,发现此事,这对你们相当不利。”

    两个强盗觉得有道理。

    张公又说:“公库的金子,都各有人收藏看管,拿来换取别种东西,容易被发觉,对你们也不利。有一个办法是,县里有许多有钱人,不如我全部向他们借贷给你们。这样你们可以安然无事,同时公库的财物没有损失,不会连累了我的官职,岂不是一举两得。”

    两个强盗听了更加赞同张公的办法。

    张公于是叫高章传令,要属下刘相前来。刘相是一位工于心计的人。

    刘相到后,张公随意编了一套话,说:“我不幸发生意外。如果被抓去,会很快被处死。现在锦衣卫的两位先生,关系、力量都很够,不想抓我。我非常感激他们,想拿五千黄金当他们的寿礼,以表示我的心意。”

    刘相听了吓得吐出舌来,说,“到哪里去拿这么多钱?”

    张公说:“我常看到你们县里的人,很有钱而且急公好义,我请你替我去向他们借。”

    于是拿出笔来,写某人最有钱,可以借多少;某人中等,可以借多少;一共写了九个人,正好数量符合。所写的这九个人,实际上都是大力士。

    刘相看了之后,恍然大悟。出了屋子,正巧冷风迎面吹来,张公就借口说避一下风寒,又和二位强盗回到屋里,拿出酒菜与他们应酬,而且自己先吃先喝,好让两位强盗放心。

    酒才喝完,刚写的那九个人,都穿着鲜丽的衣服,像富贵人家的子弟,手里捧着用纸包着的铁器,先后来到家口,假装说:“张公要借的金子都拿来了,但是因为太穷,没有办法凑足所要的数目。”

    并装出哀求恳免的样子。

    两位强盗听说金子到了,又看到这些人果然都像有钱人的样子,就很高兴的说:“张公真的不骗我们。”

    张公装着要给他们金子的样子,叫人拿来天秤、小桌子。这时任敬坐在客位,张公坐主位,中间隔着长桌子,如此一来,张公和任敬隔着一些距离,可是高章本来就一直拥着张公的背,彼此贴得很近。

    张公站起来拿天秤的砝码,对高章说:“你的长官正和我饮酒行主客之礼,哪有空看砝码。所以看砝码秤轻重,就偏劳你了。”

    高章于是稍微靠近桌子,去看砝码。

    此时另九个人则捧着包裹的铁器,一起拥向前去,故意作出打开包裹取出金子的样子,张公趁此脱身,离开高章几步,就在喊九人抓贼。张公向前堂奔距,任敬起身扑向张公,却赶不及,于是举刀自杀。高章也准备自杀,被捕快抓了,拷问之后处死,在刑场中被分尸。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