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治世经典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章 防患未然(备患类)(2/2)
    陆贾说:“什么事想得这么专注?”

    陈平说:“你猜我想什么事?”

    陆贾说:“只不过是忧虑吕氏家族以及幼主罢了!”

    陈平说:“是啊!究竟要怎么办才好?”

    陆贾:“天下安定,留意丞相;天下危难,留意将军。将军丞相和合协调,那么士人就会亲慕归附;士人亲慕归附,就算天下有变,权力也不会被分散。丞相何不乘此时增进与太尉的亲近关系?”

    陈平采行他的计策,于是以五百斤黄金为降侯作寿,隆重的准备各种佳肴作乐。太尉也同样的回报。两人关系变得极为密切。

    吕氏家族的计谋逐渐破败。到后来杀除吕氏家族(公元前 180 年),拥立孝文帝,陆贾都有付出心力。

    12 侮辱宦官,免除暗算

    西汉袁盎常直谏国家大事,意气激昂剀切。宦官赵谈因为善于星历数术受宠幸,常陷害袁盎,袁盎深以为苦。

    袁盎兄之子袁钟为帝舆车侍骑,对袁盎说:“你只要在众人之前羞辱他一次,以后就算他再毁谤你,皇上也不会相信。”

    因此当文帝拜太后时,赵谈同车坐陪,袁盎伏拜车前说:“臣听说和天子共乘舆车的人,都是天下的豪杰英才。虽然如今汉朝人才不多,陛下为什么却与太监同车?”

    于是,皇上笑一笑,令赵谈下车,赵谈流着泪下车。后来虽想陷害袁盎,皇上都不听。

    13 逆耳之言徒然招祸

    汉宣帝时(公元前 73~49 年),盖宽饶自认为操守清廉,能力高强,有益于国家,而职位被平庸之辈超越,感到失意不痛快,多次上疏谏争。

    太子的庶子王生,推崇盖宽饶的节操,却不苟同盖宽饶的做法,于是写信对他说:

    “国君贤明,知道你是廉洁清白、公正不阿、不怕欺凌弱者的强悍之辈,所以命你担任司隶校尉,负责察举不法,让你拥有专一的特使的权力,高官厚禄,都已给了你,你应该早晚深思当今重要的国家大事,奉行法制宣扬教化,为天下百姓忧心操劳;如果只想用古老久远的事情,匡矫天子,常进不切用而难以入耳的话,来纠缠切责天子及群臣,这并不是用来显扬美名、保全寿命的方法啊!

    “当今掌权执政的人,都娴熟法令,他们的言词足以掩饰你所说的话,他们的文采足以虚构你的过错。你不求效法蘧伯玉‘邦无道则隐退’的高尚情操,而思慕伍子胥‘强谏不止自取杀身’的行为,以宝贵的性命,去面对不可测的险境。我实在为你感到无限的痛惜。”

    盖宽饶不能听从,最后竟然因此而招祸。

    14 刘备闻雷失箸

    三国时,曹操平常心忌刘备,曹操曾很自在地对刘备说道:“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曹操两人罢了。本初(袁绍)等人根本算不上是英雄。”

    刘备不及回答,正吃饭中,听得一阵雷响,故意掉了手中的筷子,顺势对曹操说:“圣人说:‘遇到迅疾的雷鸣猛烈的暴风一定要改变常态,表示有所戒慎。’实在是有道理啊!一阵打雷声的威力,竟然吓人到这样的地步。”

    曹操终于不再心忌刘备。

    在刘备统治蜀地之后,曹操慨叹说:“奸诈狡猾的小人骗我,这哪里是怕打雷的人呢!”

    15 打落头巾杜绝谗言

    晋朝温峤尽忠于王室,在王敦的手下做事,因为王敦有叛逆的计划,于是表面上伪装恭敬的样子,经常贡献机密的计策以附和王敦的心意。正巧丹阳尹悬缺,王敦就派温峤为丹阳尹(公元前 324 年)。

    温峤忧虑自己一旦离去,钱凤(王敦的谋士)会在后面离间;因此王敦为他饯别时,就起来向众人敬酒,到了钱凤前,钱凤才举杯不及喝下,温峤装醉,用手板将钱凤的头巾打落在地上生气地说:“钱凤是什么东西?温太真(温峤字)敬酒竟敢不饮一杯啊!”

    温峤与王敦分别时,满脸的眼泪,出了屋子又再回头进去,接连三次。

    离去后,钱风对王敦说:“温峤和朝廷的关系很密切,不能相信他。”

    王敦说:“太真昨天醉酒稍微给你一点颜色,何必就要说他的坏话。”

    从此毁谤批评温峤的话都起不了作用。

    16“赐书加点”救侯景一命

    北魏高欢病重(公元 546 年)。世子高澄假冒高欢的信召回侯景。

    先前侯景与高欢相约说:“现在我带兵在远方,别人很容易狡诈欺骗,以后所赐予的书信,都请加细点。”

    到了这时候,侯景拿到信,发现信中未加细点,于是推辞不到。

    17 征召突厥参加封禅

    康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 725 年),张说因为皇上要到泰山行封禅之事,担忧突厥乘隙入侵,于是召请兵部郎中裴光庭筹谋此事。

    裴光庭说:“封禅,是报谢天地使我天下太平,万民安乐的。现在要将天下诸侯万民太平安乐之事升告于天,却担忧戎狄的入侵,这怎么拿来彰显盛德呢?”

    张说问道:“那么该怎么办呢?”

    裴光庭说:“四边的异族中,突厥国力最强大,近来屡次要求和亲,而朝廷不允许。现在派一位使者去征召他们的大臣,跟着去泰山封禅,他们一定会欣然接受。突厥来了,那么其他异族的君长也都会跟着一起来,到时就可以放下军旗战鼓,高枕无忧了。”

    张说说:“很好。”

    就奏请办理。

    18 死姚崇算计活张说

    唐朝姚崇(公元 651~721 年)病重,告诫诸子说:“张丞相(张说)和我嫌隙很深,但是他好奢侈享受,尤其喜欢美服珍玩。我死后他来吊慰,你们可以陈列我所有的美服珍玩、宝带、贵重器物在厅前,张丞相如果不看一眼,你们全家人大概都要遭不幸了。如看了这些,就该送给他,并借此请他撰写神道碑,一得到他的文章之后,立刻誊写,进呈皇上,并预先磨好石碑等候,等他的文章一到,立即刻石。

    “张丞相看事情反应常常比较慢,几天后,一定后悔。如果回头征求原来碑文说要拿去删改,就引领他去看刻好的石碑,同时告诉他已奏呈皇上了。”

    姚崇去逝,张说果然来了,一再的看姚崇的珍玩、美服。姚崇家人完全遵照指示。

    张说的碑文叙述得非常周密切要,当时人一致称赞,认为是绝顶的好文章。

    几天后,张说果然派人来说,文辞不够周密,要取回修改。姚崇诸子说带使者去看刻好的石碑,并告知说已呈皇上。

    使者回去报告情况,张说悔恨异常,拍着胸说:“死姚崇,竟然能算计活张说。我现在才知道才能比不上姚崇太多了。”

    19 十九支箭析不断

    后梁时吐谷浑阿豺生病,召来他的弟弟慕容延说:“你拿一支箭来折断。”

    慕容延轻易地折断了。

    “你拿十九支箭来折。”

    慕容延折不断。

    阿豺说:“你们了解吗?单支容易折,多了就很难折断了。大家同心努力,这样国家领土才可以巩固。”

    20 郭崇韬受赂安众

    后唐郭崇韬一向清廉,自从到了洛阳,却一反常态,开始接受各种的贿赂馈赠。

    故旧的子弟有人提到此事,郭崇韬说:“我位居将相,皇上赐给的俸禄极为丰厚,哪里缺少这些!只是现在各方的藩镇诸侯,很多是梁朝的部将,都是皇上争取天下时的敌对者。现在如果完全的拒绝他们的馈赠,能够让他们不起叛逆之心吗?”

    隔年,天子行祭天之礼,郭崇韬便将所藏宝物全部贡献出来,做为天子赐与臣下之用。

    21 墨笔搅水吓退恶臣

    宋真宗身体不适(公元 1022 年),李迪与宰相一起祈祷消灾,住宿内殿,这时仁宗年幼,八大王中的元俨,借探问疾病的名义,留在宫中不出,宰相等人为此感到忧心。

    刚巧有一个金盆装着热水,李迪问知是元严所要,于是暗中拿桌上的墨笔在水中搅和。

    元俨见到了黑水,大为惊骇,怀疑有毒,就立刻上马离去。

    22 以琐事来制皇帝

    宋朝李沆(文靖)当宰相时(公元 999 年),每天拿国内水、旱灾及盗贼的事情奏知皇上(真宗)。

    副相王旦认为,小事不必烦劳皇上知道。

    李沆说:“人主年少,应使他知道国内艰苦困难的事情,不然,血气刚强,不是留心声色犬马的事,那么就会大兴土木、兴兵动武、祈祷祭祀。我老了,看不到这些,这是参政(王旦)你未来的忧愁所在。”

    23 十分只取九分

    明朝有一个富翁为人激切率直,在处理各项事务时,经常惹来烦怨。

    唐一庵(枢)就对他说:

    “我知道你没有别的意思,但是一位有钱的人处在现在这个时候必须自己委屈压抑一些,才能够得到别人公平的对待。就如要从别人处获取一百,应该只取九十;要给别人的,则应该给一百一十才算公平。若是这样,那么别人都会亲近附和你。在十分之中,取得其中的九分,做为自己用度的需要,放弃其中的一分,以立定我们有争取应得利益的立场。并以和悦的脸色,温

    和的言语,体谅别人甘苦的心,这种不花费金钱的恩情,特别值得去做。”

    可是那位富人听了只是认同、喜欢,也不仔细思索、笃行,后来就受好多事的拖累。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