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治世经典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乱与治[离合第七](2/2)

    史儋说:“起初秦国兴周朝合而离,离五百年而又合,合七十余年而霸王之君出现了。”终南山、涞水、渭水交会之处,是周与秦的连接处。周平王东迁,放弃了这些地方,秦设防于淆山、函谷关,形成与周东西对峙。其后东周只能统辖洛阳城府,四周诸侯都先后割据,不能再谈丰、镐(西安附近)西周故地。到了战国,天下瓜分瓦解,而河东以东诸国合力才能抵抗一个秦国,东西分离之势可见大致。故三川合并之后天下又统一于秦,割据者被平定之后,汉刘邦又兴国灭秦。由此可见,离合之际,没有深刻见识者是难以预测的。

    三代五帝以来,那些有姓有氏而冠盖众人的贵族,或因侵凌衰败,或因迁徒强占,南屯北戌,最后成为风俗不同的民族,但起初都是中国几姓的后代,精脉传续,筋肉相攀,婚姻、兄弟、同事相处,欢如臂腋。待到他们的关系破裂时,却不再记得这些情谊,以至于兄弟互相争斗于原野,舅甥拿着武器互相厮杀,血肉狼藉,这难道不是令人惨心痛髓的事情吗!而天地也为此深感哀痛啊!

    然而,我们若知道这是害气,则姑且听之任之,因为时势的发展不得不然。上天为防止害气坏溃而无法挽救各部的遗类,乃设下高原大坂以阻隔他们,设江河以隔开他们,又出产金铁、粟米、盐卤、皮革等以资助他们,贤豪才勇各自统领自己的地区,各统帅自己的军队。所以说,合是圣人显德之时,离是贤人建功之时。如今要防备他们“离”,而求他们建功,所以要按地理条戒,收笼地脉,贡天宾,采物华,按照民众之志,建立规抚之法,无须盛服盛饰治理而只需闭目规划可也。

    南条之纪,不得熊耳山、冥厄(平靖关)、寿春(安徽寿县),不足以防守;中条之纪,不得杨刘(山东东阿)、曹濮(河南濮阳)、河内(黄河北)、太行,不足以防守;东条之纪,不得虎牢关,广武(河南荥阳北)、少室山、熊耳山,不足以防守;江汉之纪,不得荆门、上庸、襄阳、舒(安徽潜山)、皖(安徽安庆北)、濡须(安徽巢县),不足以防守,西南之纪,不得武都(四川绵竹)、天水、仇池(甘肃成县)、陈仓(宝鸡东),不足以防守;武夷至海,属于余气所,在,不隔太湖,不足以防守;五岭尽头在蛮族区中,亦属余气,不左依洞庭右靠彭蠡,不足以防守;实行文治之国,士马轻佻脆弱,数战得胜,趾高气扬而力量减弱却不知道,倚仗长处去攻击短处者,不足以防守;珍视先王的制度法令,珍重先王的训典,崇尚廉耻,尊敬臣民,励风俗规范,除苛虐弊政,武将愿辅佐天命,但若故意背道而驰,与称霸夷狄者相和协,不足以防守;鱼盐、杭稻、珠玑、锦绮、象牙都在当地出产,且又丰登,而以此争长奢侈靡丽之风,使民心嘻荡而自弱自败者,不足以防守;不能统治臣下,不珍重宝物,盗窃偷行,祸发于朝堂,使敌人有间隙可乘,或者过分戒备于此,下下猜忌,自弃友邻,偏一于此,不足以防守。这十一不能守,贤者一定要引以为鉴。所以说,地有必争之处,天有必顺之理,必须养气,必须正谊,必须返道,必须惜物,必须谨权,必须强辅,取此八项,以使贤人建立功业,以此来施爱于民众,消除十分之一的害气,便可以作为百年太平之谋。

    《诗经》中说道:“既然顺从其事而民众皆安,就没有怨欢。”远离民众厌恶的人,管理民众的田界,拯救残民,消除民怨,这就是公刘(公刘,后稷之曾孙,夏末迁民于幽,治国有道)能够延续上天爱民之心的措施。

    有人说:“天地之数,或者三,或者五,三百年一小变,一千五百年一

    大变。从轩辕黄帝到夏桀一千五百年,禅让制度消失了,被放逐和征伐代替。由商汤到汉又一千五百年,封建制度消失,又以离合代替,由汉朝到南宋祥兴时,又一千五百年,离合消失,而以纯杂代替。纯以承合,杂以承离。纯使得顺从同一,杂使得变乱离异。同类为中国之主□□□□□。各行往复,各平其乱。然而承天命而振兴三纲者,如果不奖掖中国,掌握清明刚正之气,作智者勇者之助,驱骁悍侥驳之气,必不能早日根除杂之消蚀,回到远古轩辕之治,以后的政治就没有什么可资期待的了。

    呜呼!如果不是明察消息,通晓昼夜相替之理,知晓天地规律而不失误的人,又怎能够观察天地社会的变化啊!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