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正朔:夏历正月初一。古代每个新王朝建立时,要向全国颁布新历法重新确定每年的正月初一在哪一天,叫“定正朔”。奉不奉行新历法,是服不服从新王朝的主要标志之一。服色:参见51·12注(3)。
(5)遑(huáng皇):闲暇,空闲。以上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代:当为“世”字。这是唐人避讳所改,今本沿用。
(7)上帝:从西汉高祖刘邦至东汉章帝,实际上经历了十四个皇帝,这里是以三十年为一世,举其大数而言。
(8)持:当作“治”,此亦系唐朝人避高宗讳而改之。
(9)平帝:汉平帝刘衎。在位五年。元始五年(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
(10)中兴:指一个王朝衰败之后又复兴。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圣人兴起统治天下,必须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经过三十年天下就可以太平了。汉朝兴起,到汉文帝时已经二十多年了,贾谊首先建议,修改正月初一的日子,改变服色,改变各种制度,确定官职名称,兴办礼乐仪式。汉文帝刚登上帝位,谦让说还来不及顾到这些改革。按照贾谊的建议,汉文帝时天下就已经太平了。汉朝兴建二十多年,应验了孔子“必须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的话。汉朝三十年的年数已经满了,太平已经成功,贾谊明白这一点。何况至今已将近三百年了,说天下还不太平,这就错了。况且孔子所说的一世,是三十年。汉家天下已经历了三百年,十位皇帝功德显耀,说天下还没有太平怎么行呢?汉文帝的时候,本来天下已经太平了,历代都达到了太平。到了汉平帝时,前汉已经灭亡,光武皇帝复兴了汉朝,再次导致了天下太平。
【原文】
57·7问曰:“文帝有瑞,可名太平,光武无瑞,谓之太平,如何?”曰:夫帝王瑞应,前后不同,虽无物瑞,百姓宁集,风气调和,是亦瑞也。何以明之?帝王治平,升封太山(1),告安也。秦始皇升封太山,遭雷雨之变(2),治未平,气未和。光武皇帝升封,天晏然无云,太平之应也,治平气应。光武之时,气和人安,物瑞等至。人气已验(3),论者犹疑。孝宣皇帝元康二年(4),凤皇集于太山,后又集于新平(5)。四年,神雀集于长乐宫(6),或集于上林(7),九真献麟(8)。神雀二年(9),凤皇、甘露降集京师(10)。四年,凤皇下杜陵及上林(11)。五凤三年(12),帝祭南郊(13),神光并见,或兴子谷(14),烛耀斋宫(15),十有余日(16)。明年,祭后土(17),灵光复至,至如南郊之时。甘露、神雀降集延寿、万岁宫(18)。其年三月,鸾凤集长乐宫东门中树上(19)。甘露元年(20),黄龙至,见于新丰(21),醴泉滂流(22)。彼凤皇虽五六至,或时一鸟而数来,或时异鸟而各至,麒麟、神雀、黄龙、鸾鸟、甘露、醴泉,祭后土天地之时,神光灵耀,可谓繁盛累积矣。孝明时虽无凤皇,亦致麟、甘露、醴泉、神雀、白雉、紫芝、嘉禾(23),金出鼎见(24),离木复合(25)。五帝三王,经传所载瑞应,莫盛孝明。如以瑞应效太平,宣、明之年倍五帝、三王也。夫如是,孝宣、孝明可谓太平矣。
【注释】
(1)封:封禅。参见24·1注(6)。太山:即泰山。
(2)以上事参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3)人:指“人安”。气:指“气和”。
(4)元康:汉宣帝年号,公元前65~前62年。
(5)新平:古地名,在今陕西彬县。
(6)神雀:传说中的一种神鸟。长乐宫:参见50·1注(6)。
(7)上林:参见50·1注(5)。
(8)九真:参见50·19注(7)。
(9)神雀:即“神爵”。汉宣帝年号,公元前61~前58年。
(10)京师:指西汉的都城长安。
(11)杜陵:古县名。西汉元康元年(前65)改杜县置,因宣帝筑陵于东原上,故名。治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12)五凤:汉宣帝年号,公元前57~前54年。
(13)南郊:古代帝王祭天在都城的南郊。
(14)子:据《汉书·宣帝纪》应为“于”。
(15)斋宫:帝王在祭祀前举行斋戒(忌荤腥、戒酒、沐浴更衣)的地方。
(16)日:据《汉书·宣帝纪》应作“刻”。刻:古代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昼夜分为一百刻。
(17)后土:土地神。
(18)延寿:延寿宫,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上。万岁宫:在今山西万荣西南。
(19)鸾(luán峦)凤:传说中凤凰的一种。
(20)甘露:汉宣帝年号,公元前53~前50年。
(21)新丰:古县名,在今陕西临潼东北。
(22)滂流:涌流,形容流量很大。
(23)“麟”字前脱一“麒”字。紫芝:紫色的灵芝草。嘉禾:长得特别茁壮、与众不同的禾。
(24)金出:指汉明帝时巢湖(在今安徽)里发现黄金十余斤。鼎见:指汉明帝时,在庐江郡(今安徽庐江县一带)挖出一个铜鼎。以上事参见《后汉书·明帝纪》、本书《验符篇》。
(25)离木复合:《指瑞篇》:“孝武皇帝西巡狩,。。又有木枝出复合于本。”
【译文】
有人问:“汉文帝时有祥瑞出现,可以称为天下太平,光武皇帝时没有祥瑞出现,称之为天下太平,怎么行呢?”回答说:帝王的祥瑞,前后出现的不相同,虽然没有具体的事物表现祥瑞,但是老百姓安定,风调雨顺,这些也都是祥瑞。用什么证明这一点呢?帝王治理天下太平时,就要登上泰山封禅,这是向上天报告天下太平了。秦始皇登上泰山封禅,遇到了雷雨的灾变,是因为治理天下还没有太平,阴阳之气尚未调和。光武皇帝登泰山封禅,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是天下太平的应验,天下太平了,和气就自然会同它应和。光武皇帝的时候,阴阳之气调和老百姓安定,物瑞等待出现。“人安”、“气和”已经应验,然而论事的人却还不肯相信。汉宣帝元康二年,凤凰停落在泰山上,后来又停落在新平这个地方。元康四年,神雀停落在长乐宫,有时又停落在上林苑,同时九真郡进献了麒麟。神爵二年,凤凰,甘露降落在京城长安。神爵四年,凤凰飞下杜陵县及上林苑。五凤三年,汉宣帝在南郊祭天,神光一齐出现,有时出现在山谷中,照耀斋宫达十余刻。第二年,汉宣帝祭祀土地神,灵光再次出现,灵光出现时的情形和在南郊祭天时一样。同时,甘露、神雀降落在延寿宫和万岁宫。这年三月,鸾凤停落在长乐宫东门中的树上。甘露元年,黄龙来到,出现在新丰这个地方,同时,醴泉涌流不息。那些凤凰虽然来了五六次,或许是同一只凤凰来了几次,或许是不同的凤凰分别到来,麒麟、神雀、黄龙、鸾鸟、甘露、醴泉先后出现,祭祀土地神和天地的时候,神光显灵照耀,可以说是祥瑞繁盛层出不穷了。汉明帝时候,虽然没有出现凤凰,也招致了麒麟、甘露、醴泉、神雀、白雉、紫芝、嘉禾,黄金铜鼎出现,伸出去的树枝又长回到树干上。五帝、三王时代,经传上所记载的祥瑞,没有一个超过汉明帝的。如果以祥瑞来判断天下是不是太平,那么汉宣帝、汉明帝时的瑞应已加倍胜过五帝、三王时代了。如果是这样,汉宣帝、汉明帝时可以称作天下太平了。
【原文】
57·8能致太平者,圣人也,世儒何以谓世未有圣人?天之禀气,岂为前世者渥,后世者泊哉(1)?周有三圣,文王、武王、周公,并时猥出(2)。汉亦一代也,何以当少于周?周之圣王,何以当多于汉?汉之高祖、光武,周之文、武也。文帝、武帝、宣帝、明帝,今上(3),过周之成、康、宣王。非以身生汉世,可褒增颂叹,以求媚称也。核事理之情,定说者之实也。俗好褒远称古,讲瑞上世为美(4),论治则古王为贤,暏奇于今(5),终不信然。使尧、舜更生,恐无圣名。
【注释】
(1)泊:通“薄”。少。
(2)猥(窘):边远。
(9)越常:亦作“越裳”或“越尝”。参见18·5注(12)。
(10)匈奴:参见9·5注(6)。鄯(shàn善)善:古西域国名,本名楼兰。王居扞泥城(今新疆若羌县治卡克里克),西汉元封三年(前108)内附。哀牢:古国名,在今云南保山市怒江以西,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国王贤栗始和东汉交通,受汉封号,建立朝贡关系。东汉明帝时在那里设置了哀牢、博南两县。
(11)收:据本书《别通篇》“汉氏廓土,牧万里之外”,应作“牧”。牧:治理,控制。荒服:参见25·2注(5)。
(12)戎狄: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
(13)裸人:指处于原始社会阶段,还不具备穿衣服条件的少数民族。
(14)被:通“披”,穿。朝服:朝见皇帝时的礼服。
(15)章甫:一种成年男子戴的帽子。
(16)跣(xiǎn险):赤脚。跗(fū夫):脚背。跣跗:赤足。
(17)商:应作“高”。形近而误。高舄(xì细):厚底鞋。
(18)度(duó夺):估量,计算。
(19)迹:追寻踪迹。无迹:无法妨效。
【译文】
“殷代的借鉴不必到很远的时代去寻找,就在夏代可以找到。”故且抛开唐、虞、夏、殷几代不谈,就近和周代比较功德。实事求是地评定优劣,周代比不上汉代。用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周代承受天命的是周文王和周武王,汉代则是汉高祖和光武皇帝。周文王和周武王受命时出现的祥瑞,赶不上汉高祖和光武帝兴起时出现的祥瑞;汉宣帝和汉明帝时出现的祥汉,好于周代成王、康王、宣王时代。汉宣帝和汉明帝时出现的祥瑞,从尧、舜以来,可以说是最盛的了。当今皇帝即位,继承前代功业各方面都很完善,天下统一,全国安宁。祥瑞之物已经多到了极点,表现在人事上的瑞应同样兴盛。唐尧时代百姓和睦融洽,当今也是天下讲求仁义道德。尽管遇上了灾害之气,谷物颇为歉收,可是远行没有被拦路抢劫的忧虑,偏僻的地方也没有坏人聚集。周代有越常进贡白野鸡,当今有匈奴、鄯善、哀牢贡献牛马。周朝所管辖的区域不超过五千里,汉朝开拓疆域,控制了最边远的荒服之外的地区。牛马比白野鸡珍贵,近处缴纳的东西不如远方的贡物珍贵。古代西北的戎狄,现在变成了中原的诸侯国;古代的裸人,现在穿上了朝服;古代光着头的人,现在戴上了帽子;古代赤足的人,现在穿上了厚底鞋。把沙石地改造成肥沃的田土,把强悍不驯的人教化成良民,把高低不平的土地铲得很平整,教化不臣服的人成为平民,这不是天下太平而是什么呢?依据事实判断在道德教化方面则周代不可能超过汉代,若讲到祥瑞的出现则汉代比周代兴盛,计算国土区域则周代比汉代狭小,汉代为什么不如周代呢?偏说周代圣人多,治理天下达到太平。世儒称颂圣人过高,使得圣人卓越无比而无法仿效;称颂天下大治也太过分,使得太平之世断绝而无法延续下去。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