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①。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②,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于夏曰:“乡③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④,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⑤,不仁肴远矣。”
【注释】
①知:同“智”,读去声。后面“知人”的‘知”’读阴平,“知道”的意愿.②错:同“措”,放置。③乡(xiang):同“向”,刚才。④皋陶(yao):传说中的东夷族首领,舜时做掌管刑法的官,后被禹选为继承人,因早死,未继位。⑤伊尹:曾助汤灭夏建立商朝。皋陶、伊尹均被儒家视为贤臣。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知人。”樊迟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孔子解释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能够使不正直的人也正直起来。”樊迟从老师那里出来以后,又去见子夏说“刚才我去请教老师什么叫智,老师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能够使不正直的人也正直起来。’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是含义非常深刻的话呀!比如说,舜帝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提拔了皋陶,那些不正直的人就靠边站了;商汤王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提拔了伊尹,那些不正直的人也就靠边站了。”
【读解】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