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释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2/2)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就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

    粮食充足可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逐步进入小康社会。军备充足就不会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险,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取信于民就可以唤起人民大干快上的精神,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使社会进步而繁荣。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割裂的。一方面,如孔子所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取信于民是最重要的。但另一方面,也如孔子所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没有“足食.足兵”,也就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所以,一味高喊“穷棒子精神”,要求人民“勒紧肚子闹革命”,的确是不能取信于民的。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说到底,还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的问题。

    儒学的观点是两个方面都不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文明方面,所谓“重义而轻利”。所以,当子贡提出二者必居其一的两难选择时,孔子作出了“去食”的选择。这正如后来孟子那个著名的选择一样: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孔子并非不重视“足食,足兵”。正如孟子并非不喜欢吃鱼不想活命一样,都是“必不得已而去”。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