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点评——与世界的敌对,不等于生命的真诚
    <small>时间:2011-02-12 23:44    来源:未知    作者:<strong>不读书的书生</strong> </small>

    天下文学网邀您欣赏 :<strong>《红楼梦》点评——与世界的敌对,不等于生命的真诚</strong>

    石头记22回,宝钗做生辰,贾府开了梨园会搭台看戏。

    &ldquo;大家娘儿姐妹等说笑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便总依贾母贾母往日素喜着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rdquo;

    记得每每有人分析宝钗的性格时,这一段便经常被拿出来引证,总归就是说她如何如何心机和世故,如何如何懂得讨人的欢心,揣测着老祖宗的喜欢,尽挑拣顺耳的话说,比起王熙凤明显的野心,更显得虚伪云云。

    但这段若不揣着这种偏激的眼光和挑剔的心气去看的话,其实很简单,宝钗那瞬间亦未必就怎样存着野心去巴结讨好,她也只不过应着温厚的本性,顺着喜庆的场合,说了两句孝顺话而已。

    从这里我突然想到,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陷入了一个怪圈,<u>世界</u>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只是我们对这种小小的虚伪和压抑过于敏感。不管是对虚幻的故事,还是对我们真实生存的环境,不由自主的抱持着天生的敌意与挑剔,甚至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身边的一切。

    在这种心态的指引下,所有的不完美都被我们的想象力所放大。看出去为什么身边人都是愚蠢又自私、虚伪又可悲,而又总觉得自己内心的自由和美好在这种环境下受到了强烈的压制,于是生出对整个人生和社会的悲观情绪。

    这种情绪让我们以为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真相,认识了生活的本源,从侧身斜睨变为愤世嫉俗。在这种情绪作为背景的思考和影响下,我们最终变成林夕在《开到荼靡》里所说的那样:&ldquo;最后剩下自己,舍不得挑剔;最后对着自己,也不大看得起...&rdquo;

    我不否认悲愤自有其哲思性和启发性,然而我们的生活就真的就有如此的不堪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