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红楼梦》人物分析——妙玉的物质生活(2/2)
    妙玉单独请黛玉宝钗喝茶,黛玉的茶具是点犀qiao,宝钗的是ban瓟斝,而给宝玉的却是自己喝茶用的绿玉斗,后换成整雕竹根的蟠虬hai, (如图),如果说妙玉给钗黛二人用的茶具十分名贵以表示尊重(或许还有些微的炫耀)的话,那么让宝玉使用自己喝茶的茶具则又深有含义。不必说男女授受不亲 的外部环境,单是佛门和红尘的丘壑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可是妙玉也是个正值青春妙龄的少女,又兼“才华阜比仙,气质美如兰”,身边陪伴的除了青灯古佛,就 是一两个老嬷嬷,不用说生活的寂寞,心灵的孤独,这时身边来两三个像宝黛钗这样的同龄人,又是人中翘楚,几人说说笑笑,妙玉这才恢复青春少女的本来面貌。 虽然妙玉用“饮牛饮骡”之语揶揄、讥讽宝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妙玉对宝玉是有好感的,不过自己清高孤傲的性格不允许她表示出世俗的好感,只能通过揶揄和 讥讽来表示了。

    “水乃茶之母”,妙玉烹茶的水是收集的梅花上的雪,纵然是豌豆公主林黛玉,也尝不出来,反被妙玉嘲笑了一番,林黛玉对世人都敢尖酸刻薄,但是唯独对妙玉,却是“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林黛玉的孤僻,比起妙玉来,竟是小巫见大巫了。

    任何人的性格形成都是有其根源的,在第十八回,作者借林之孝家的之口简单介绍了妙玉的来历,原来“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 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而在第六十三回,岫 烟告诉贾宝玉,“闻得他因不合时宜,  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从这些旁人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妙玉出身很好,家里应该是富足的,不然就不会拥有那么多的稀世珍宝,但却“不 合时宜”,得罪了权势,至于是如何,又因何得罪的权势,我们不得而知,一个青春少女,怎么能有跟“权势”打交道的机会呢?妙玉不是阮玲玉和蝴蝶,更不是范 冰冰,作为一个千金小姐,她根本无须交往应酬,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妙玉有着跟鸳鸯姑娘相似的经历,被不喜欢然而有权势的人逼迫,无奈之下才遁入了 空门。没有谁生下来就性情孤僻,比如惜春,也是因为风闻了哥哥嫂子那边的不堪之事,才“矢孤介杜绝宁国府”;林黛玉因为寄人篱下,算不得大观园的正经主 子,更兼前景黯淡,归宿不定,所以才终日闷闷不乐。而妙玉呢?父母双亡,在尘世间无依无靠,又得罪了权势无处容身,这才来到贾府的家庙,做了带发修行的出 家人,她比不得惜春有主子的身份,也比不得黛玉有宝玉的爱情支撑,除了自尊和自傲,她是一无所有得彻彻底底。妙玉在出家之前,已经有了一段隐晦曲折悲伤的 经历,等她来到贾府,身份不主不客,更是尴尬。贾府当时请她来,是和几个学戏的女孩子一起来的,目的是迎接元妃省亲,言下之意不过是把她当作一件高级的摆 设,在家庙里有这么一个风雅的女才子,元春省亲时也可装装门面,而妙玉所处的位置,也要求她孤高桀骜,目下无尘,这才更加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别人的要求,试 想一下,假如妙玉换成了水月庵的静虚老尼姑,那又是个什么情景!

    妙玉这个落难小姐,身处贾府这个大染缸里,却又生活在方寸清净之地,每天的功课就是念经修行,究竟又有多少可修行的!又不是因为真心向佛才遁 入的空门!可以想象妙玉生活的孤独寂寞,也可以想象一个妙龄女子身心发育成熟,可是环境却不允许她自由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她那种内心矛盾的激烈交战。禅 茶一味,妙玉寄情于茶器,她收集雨水,收集梅花上的雪用以烹茶,说她清高也罢,说她为了打发漫长而无聊的生命,似乎也可。

    “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我们看不到曹雪芹笔下的妙玉的结局,但通过判词《世难容》也可读出其中的悲剧性,“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 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古往今来,无论在红尘内外,女性都逃不掉悲惨的命定的结局,这或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令人悲哀的真相。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