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时间:2011-02-12 23:52 来源:未知 作者:<strong>不读书的书生</strong> </small>
天下文学网邀您欣赏 :<strong>《红楼梦》阅读笔记——红楼马屁榜</strong>
此处,请大家从正面意义理解“马屁”二字,大家可以理解为激励
a马屁决定成败
元春归省,迎、探、惜、纨、钗、黛众姐妹及宝玉应制作诗,虽然都以颂圣为主,多有述大观园之华丽,比元春为神仙下凡等句,但宝钗的专以拍马为上: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园景,不足为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比凤凰,尚不足奇)
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遍省时。(比到文风、孝化,大题目)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再比文藻,在诸姐妹之上)
冯延巳拍五代南唐中宗李璟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冯延巳都是一代词家,是拍人长处,为正拍法。贾芸拍凤姐“料理的周周全全”,凤姐本以卖弄能干为得意事,是正拍法。
元春刚刚讲过:“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上位者自谦,下位者偏要拍之,是为反拍,宝钗深得此诀。
这还不算,宝钗看到宝玉写道“绿玉春犹卷”,急忙指出元春不喜“红香绿玉”,建议宝玉改成“绿蜡春犹卷”,这是避免拍错马腿的正拍计。(删 “自古有之,朝三暮四即是一例。”)又翻出“绿蜡”的典故,喜得宝玉这红色的人不看场合乱捧:“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
元春不喜“红香绿玉”,改了“怡红快绿”,故宝钗从之。宝钗之从,因知元春是贵妃娘娘,不可违拗。
宝钗是目标明确的,知道应制诗为何而作。元春亦改“稻香村”作“浣葛山庄”,且看黛玉如何?
黛玉原“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已是大违应制诗的本意。作应制诗本来就是让你应个景,意思意思,哪里是让你展奇才了!元春已经自谦 在先,又只命一匾一咏,难不成还真的让你压过头去?黛玉真是搞错了方向,又见没有机会施展,还十分郁闷,只胡乱作了一首五律。“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 宠”之句,虽有颂圣,但没有拍到点子上。而且“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中,“借”字颇失应制诗的本分,以元春的身份,必然不喜。周济论史达祖喜用“偷” 字,以此定出其品格,“借”字也显出黛玉的寄人篱下的心态来,后来咏白海棠又露出“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句子来。
自己的没作好,看宝玉大费神思,恨不得都替他作了,见他有了三首,于是吟成一律,传个纸条给他。黛玉只顾着一气呵成,又把应制的大题目撇在一 边。“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偏犯“稻香”之名。元春倒也自省,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但是,硬把上位者的辔头 扭过来,元妃能爽吗?
毋庸置疑,宝钗与黛玉的马屁功夫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前者深谙此道,后者门都没摸到。前者不屑好诗,后者不屑马屁。我们就没见过林妹妹有意 要去拍谁的马屁,但如此便分了先后。果然过不多久,元春就凭着这第一印象+唯一印象,赐了宝钗与宝玉一般的礼,暗示中意宝钗做宝二奶奶。
b马屁即孝道
父亲死后,宝钗“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秋日,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 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 方寝。”寡母训女多少温存,活现在纸上。
孝道,孔子说无违,孟子说悦亲,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就是“随分从时”,拿时尚的话说,就是pmp,拍马屁,而且是正经马屁。
明白“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明白不喜元妃“红香绿玉”,用绿蜡替去绿玉,是孝。称赞元妃“无甚新奇”的灯谜难猜,是孝。
这孝,引来元妃端午节的赏赐与宝玉的一样,暗有指婚之意。笼着红麝串,也是孝。
本来女孩儿带个镯子、香珠吸引下心仪的男孩也是人之常情,不要说无可非议的,简直是值得赞赏的,不过总有些礼教之徒心怀不满,偏说是配合金锁和冷香丸,勾引宝玉的道具,自己心里是如何想法,偏说人家心里是这般想法。这里不得不为宝钗掰个谎,说说这红麝串。
细读一遍二十八回便知,黛玉和迎探惜三姐妹都有宫扇和红麝串,宝玉、宝钗多得的是凤尾罗、芙蓉簟,宝钗所笼,根本就是众姐妹连同老太太、贾政、王夫人、薛姨妈都有的红麝串。既不是宝玉、宝钗独有之礼,口水可以休矣。
贾母给宝钗过生日,宝钗迎合“贾母往日素喜者”,说“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使得贾母“贾母更加欢悦”,是孝。点戏必先“推让一遍”, 才点了一折《西游记》,后来又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为着贾母喜欢热闹的缘故,是孝。凤姐约宝钗看戏,宝钗怕热不去,贾母再命,宝钗就答应了,也 是孝。
对于宝钗,喜不喜欢不是问题,应不应该更重要。甜烂之食、热闹戏文与我无损,与孝有益,为什么不用呢?
同理,恭维老太太说“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是孝。这孝,引来老太太的当众称赞:“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 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要知道<u>红楼梦</u>中,只有别人拍老太太,没有老太太拍别人的,宝钗之拍,功力可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