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乾隆指使和珅,找人作假弄鬼的真相,已然基本清楚了。
所以,等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连作带印,全功告成,而次年,程伟元、高鹗为再刊本《红楼梦》作"引言"已经表出:--
是书词意新雅,久为名公钜卿赏鉴。……
所谓"名公巨卿",在乾隆五十年上讲话,非和珅而谁可当乎?两相对照,宋翔凤的话何其精确!
尤其对榫的,就是"唯我"还说过:
……高庙乃付武英殿刊印。书仅四百部,故世不多见,今本即武英殿删削本也。
事情更是如此的清楚明白!所谓"武英殿刊本"者,就是世人俗常说的"宫里头的"印本之意,这正是指皇家授意,和珅指使。活字摆印,本 来就像武英殿刊书处大木活字的派头,况且程本从"辛亥冬至后五日"到"壬子花朝后一日",相隔只有三个来月的时间,普通书坊怎么可能在这么短时内重新刊出一部细加修改的重刊百甘回(程乙本)大书来?不是皇家和名公钜卿如和珅在做后台,那是无从想象的事!
最后,乾隆对百廿回"全本"《红楼梦》表示了什么态度呢?"阅而然之。"他表示了赞赏!这一层重要意义,从来没有人抉出,点破。
乾隆皇帝不但对这部被痛加"厘订"过的"新全本"的存形变质的成果十分满意,而且他还做了红学史上的第一名红学家:他说《红楼梦》写 的原来是"圣祖仁皇帝"康熙朝相国纳兰明珠家的事情!
宋翔凤的话极为明晰:在此以前,是没有人这样认为的;自从乾隆这样说了之后,别人才只得跟着也这样说。
这也是乾隆与和珅的合谋。当时世人明明都知道《红楼梦》本来是一部"时事小说",取材近在目前,不过笔端狡狯,善为隐约而已;这一 点,很难不承认,于是便出一妙着,将它的时代轻轻往上一推,推到康熙朝,找一个大家习知的"明珠家"作为"替身",那么一切"现实意义"便都不消而自化了。
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特大的阴谋毒计。"索隐派"的红学家,不知不觉地都堕入了乾隆的彀中,而且这种流毒的延续期间极为久长,开 始破除它只不过是十分晚近的事。 曹雪芹一生穷愁著书,坎坷而终。身后还遭到了这等令人骇绝的厄运。回顾一下,围绕着真伪《红楼梦》的种种斗争,真是惊心动魄!
这种惊心动魄的斗争,显示着曹雪芹的思想和艺术的力量之伟大,以致在文学史上表现为一个如此奇特罕见、难以想象悬拟的、甚至到今 天还不能说全部解决了的极其异常的现象。 曹雪芹的思想和艺术的伟大,还要使人们不断地继续深入探讨下去,每天都能发现我们自己原来没有读懂弄清的新意义。
一九七九·十二·十四·己未冬十月廿五夜写讫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