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阳之战(一)(2/2)

    张济听完后,道,看来还是伯渊思考的比较远啊,为叔自愧不如,对了,伯渊,你能不能看看这天下将来到底落到谁家啊,是不是太师家啊?

    张绣朝外看看,没有人,便道,叔父慎言,这可不能说出来的,本来太师是最有希望夺取天下的,奈何经过洛阳一役,我们西凉军损失惨重,太师他从此不问朝事啊,一切大小事务皆有骠骑将军李儒过问,现在骠骑将军病重,只有几个月的寿命了,若是骠骑将军身死,这长安迟早会被其他的诸侯攻破的,太师他手下的几个大将都心怀鬼胎,相信只要太师一死,他们就会各地自立的。要说这天下归谁,若是荆州的王射不失踪,这天下有可能会是他的,不过可惜的是他失踪了,还有荆州牧王睿病重,就算王射的手下个个不拥兵自立,就凭王射的几岁的儿子,能够掌控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其他诸侯不好说,不过这要是等个两三年,就差不多了。

    张济听到张绣的话,并没有说设么。而是让张绣下去休息了,毕竟明日他们还要攻打这南阳郡呢?他们要是不休息好,明日肯定无法攻城,就算是装模作样,也要有精神啊,况且他们西凉军本来就不差,若是他们的主将精神萎靡,你让人家怎么看他们啊,他张济可不想让张修看笑话啊,其实张济是打心里瞧不起张修的,但是谁让人家是一方诸侯呢?自己稍微需要六点面子给他,要不然会给董卓再树一大敌的。他可不想自己的前程就这样完了,他们张家刚刚崛起,不能就这样毁了了——

    南阳郡的张辽早就得知董卓派人及汉中的张修带人攻打南阳郡,他便命令手下三万士卒,把南阳郡周围的把姓迁入南阳郡,或者荆州的其他地方去了。这日闻到二路大军,已经在城外三十里的地方驻扎,张辽召集众将商议,准备夜袭这两路军马,副将陈到,出列道,将军,还是让某带人去吧,这南阳郡可是少不了将军啊。(陈到(?—o)字叔至,[豫州]汝南郡[今河南驻马店一带]于刘备在豫州时成为刘备属下,随刘备转战四方,名位常亚于赵云,都以忠勇著称。蜀后主时期,陈到官至征西将军,封亭侯,接替李严镇守永安,病逝于任上。

    蜀后主初期(2、224年左右),陈到被任命为护军、征西将军,封亭侯。226年,诸葛亮准备北伐,欲移军汉中,于是在永安驻守的李严移屯江州,留下陈到驻守永安。陈到被任命为永安都督,仍归李严统管。诸葛亮在与兄诸葛谨的信中提到:“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

    旁边的行军长史刘晔也劝导,我看就让叔治去吧,文远就留在这南阳郡策应一下叔治,还有晔接到消息陈宫军师,已经派吕布将军带着五万狼骑兵来住我们。等吕布的大军一到,我们就可以出击城外的大军了,现在只要骚扰一下他们就行了。我们南阳坚固,凭着我们手中的三完军马可以守他是十天半个月的。那时援军一到,我们就可以夹击他们了。

    这刘晔怎么回来到南阳的,原来郭嘉等人害怕张辽的两万军马受不住这南阳,便让刘晔带着一万军马支援南阳,让刘晔做了南阳守军的治军长史,有了刘晔的帮助,这南阳守城的机械,迅搞好了,这刘晔这短时间可是明了投石机等武器啊。这刘晔的本事不是一般大啊,据史记载:“刘晔的长处在于情报方面。对于敌情和局势的分析有过人之处。当刘晔还在庐江太守刘勋手下任职时,就正确的分析了孙策请求刘勋攻打上缭其中的谋略,刘勋不听其言果然被孙策偷袭而失败。当曹*到寿春时,要讨伐山贼陈策,以前派去的偏将失败了,曹*问其他的谋士都说不该派兵去,只有刘晔正确的分析了前后形势的不同“往者偏将资轻,而中国未夷,”“今天下略定”“岂况明公之德”认为可以攻下“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后来果然结果就跟刘晔说的一样。

    在关键时刻,刘晔凭借他敏锐的情报触觉和极强的分析能力,总能提出正确的意见。曹*攻下汉中,刘晔及司马懿劝他一举攻下西川,刘晔进言正确的指出了当时取西川曹军的有利之处“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摧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这神明崮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并对曹*说明了不取西川会带来的后果“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曹*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后来局势的展果然跟他所说的一样。刘备在蜀中安定后,全力北上攻取了东川,曹魏失去了又一次统一天下的良机。**也因此说:“刘晔是个大军师,很能看出问题。”到了曹丕时,刘备伐吴,吴国来降,魏国群臣只有刘晔反对接受吴降,正确的分析了孙权的谋略并进言曹丕伐吴,并说明了这时伐吴对魏的好处“今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其内乎!”可惜的是曹丕没能采用这和正确的意见,又一次使天下统一延后了数十年。而后来局势的展也如刘晔所料的一样“权外礼愈卑,而内行不顺,果如晔言。”

    更难得的是刘晔除了一般的情报分析能力之外,还精于知人,当蜀将孟达来降时,孟达是个仪容出众,很有才能的人物。很受曹丕的器重。当时的议论者也都称其有乐毅之量,只有刘晔见了他认为“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后来孟达果然趁诸葛北伐之时动了叛乱。另外在曹叡时,辽东太守公孙渊夺取了自己叔叔的权力,刘晔提出“公孙氏汉时所用,遂世官相承,水则由海,6则阻山,故胡夷绝远难制,而节权日久。今若不诛,后必生患。若怀2阻兵,然后致诛,於事为难。不如因其新立,有党有仇,先其不意,以后临之,开设赏募,可不劳师而定也。对于敌人心理的把握刘晔更是有其独到之处。曹丕曾询训问朝臣们刘备会不会因为关羽败亡之事伐吴。群臣都说蜀是小国,名将只有关羽。关羽兵败而死,国内忧惧不会出兵了。只有刘晔正确的把握了刘备的心态,认为刘备一定会出兵他说“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结果不久后刘备就动了伐吴之战。曹丕在魏黄龙五年亲征伐吴,问群臣孙权会不会自己来。群臣都认为孙权为亲自来迎敌。只有刘晔说“彼谓陛下欲以万乘牵已,而越江湖者在於别将,必勒兵待事,未有进退””

    张辽听到二人的话,便道,好吧,就有叔治带人去把,本将留在城中策应吧。长史也随某一起留下吧,这南阳可是少不了长史的啊。

    二人听完张辽的话,便开始分工去做了,刘晔是非常佩服张辽这一点,他善于听从别人的建议,而不是一意孤行,若是零陵太守关羽,估计他是不会听从自己的建议的,若不是上面有人压着,他关羽根本听不得别人的建议的。想着这些,刘晔苦笑一声,下去做事了,他是军中的最高长官,在出征之前,要去巡视一下军营的士卒,这也是王射叫下来的。不过在王射的手下面,这治军长史,是仅次于领军将领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