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闷之下,吕布就去找老乡王允商议,王允虽然官至司徒,但是因为爱惜吕布的勇猛,一直对他还是很接纳的。早就看董卓不顺眼的王允得知吕布的不满后,觉得杀董卓的时机成熟了,就劝吕布干脆把董卓给宰了,就能够变祸为福。名士出身的王允估计是先给吕布讲了一大通兴复汉室,名垂青史的大道理。说得吕布很动心,但是这还不足以对他构成足够的诱惑,于是他说:“奈如父子何?”王允说道:“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从中王允也看出了吕布心里更能够接受的是实惠,也跟着许诺朝廷和诸侯会因此感谢他,不会亏待他的。想到不会亏待自己,吕布马上下了决心,于是和王允一起发动政变,亲手结果了董卓。吕布也因此被封为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温侯,和王允一起共掌朝政,达到了他仕途的顶点。身处权臣位置的吕布却不是一个权臣的料,他就是一个适合供权臣驱使的骑将。王允也不是当权臣的料,他也就能够当个部长。很不幸的是汉献帝也仅仅是一个当傀儡的料,远不如汉文帝。
因此,董卓是杀了,汉的中央政府却很混乱。王允以革命功臣自居,在他看来要么是董派,要么是汉派,绝对没有中间派,被董卓用来装门面的蔡邕也成了王允的刀下鬼。作为海内名士的蔡邕肯定不会是董卓的死党,也没有什么恶行。他的被杀让所有为董卓工作过的人都自危,他们没有蔡邕有名气,但是肯定比蔡邕的可死之道多。历史上任何时候纯正的左和右都是少数,可左可右的中间派才是大多数,以为非我就是彼的区分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在政治上永远是对于能够不坚定支持对手的就不应该打击,还应该拉拢,否则是必败无疑,王允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