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三国人物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 赤壁到江陵
    周瑜水军和曹操水军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没有思想准备的原荆州水军自然不是甘宁一帮水匪出身悍将的对手,东吴初战获胜。曹操开始意识到手下这帮荆州降兵战斗力太差,而自己的北方军又不惯水战,只有先练兵,提高战斗力,同时想想还有没有其它的坏主意好使。曹军撤退到乌林地面上驻扎,还是虎视眈眈地看着赤壁。

    周瑜自然知道时间拖得越久对曹操就越有利,曹操看着明月如钩当然有雅兴做诗,周瑜却在如水的月光下望着长江对岸发呆。这时候黄盖来献火攻计:“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黄盖、程普和韩当等人都是东吴的老臣,曾经和孙坚一起出生入死,此刻却是周瑜的下属。本来这些老将对周瑜当他们的上司是很有几分不满的,毕竟周瑜属于他们的子侄辈,面子上首先就挂不住,心理也多少有些不平衡。其中程普以前曾经倚老卖老地教训过周瑜几次,要是一个肚量不够大的人,不免要端起官架子对程普公事公办,说不定还会公报私仇。可周公瑾却绝非是《三国演义》里写得那样的小人,相反很大度地“折节容下,终不与较”,对待程普还是执子侄之礼的,这点和《三国演义》里动不动就用激将法气得老将吹胡子瞪眼睛的诸葛亮大大不同。往往是一些在大事上能力不足的人才偏偏注意细节,作为一个领导者并非是要高人一等,压人一筹,处处显得自己比下属高明,而是要充分发挥下属的作用,让下属在具体问题上比自己高明,程普等老将有了老将的尊严就自然要承担老将的义务。《易经》上说:“以上下下,其道大光,大得民也”,周瑜的谦冲换来了一班东吴旧臣的支持,程普后来对别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黄盖能够向周大都督提建议,是因为知道周瑜能够听建议,不是听不懂琴声的笨牛。

    黄盖这条计策在于让曹操没有了必要装备——战船,到时候想进攻总不成飞过长江。利用的是在冬天,天干物燥,容易着火,而曹操一方面为了方便北方士兵,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荆州军叛逃,把战船都钉到了一起,为火攻计的成功提供了物质保证。

    曹操对诈降信的轻信给了东吴填满浇上了鱼油柴草的战船接近自己舰队的机会。东吴用来充当自杀式进攻的火船应该不会太小,因为每艘船后都系有救生艇,太小的船也未必就能够保证把曹操的大船点着。黄盖的火船在数量上应该是数十艘,因为如果引火点太少的话,曹军完全有时间把着火的战船隔离开来。就后来火势很快燃烧到曹军岸上的情况来看,除了当时的东南风很大,以及撤退到救生艇上的东吴士兵用火箭引燃纵深的曹军舰船外,曹操的水军舰船纵深并不是很大也有一定原因。也就是说很可能曹操的水军并不是张昭吹嘘得那样“艨艟斗舰千数”,不然以每排战船一百艘计算的话,也应该有十层的纵深,很难那么快烧到岸上的营落。

    在“烟炎张天”的情况下,周瑜率领东吴水军,隔着大火擂鼓,曹军在焦头烂额之际也不知东吴军队多少,加上有不少是一贯在东吴军手下吃败仗的荆州军,自然一片大乱。史书上说“人马烧溺死者甚重”,可能烧死的不是很多,自相蹈籍而落水淹死的,甚至是踩死挤死的才是大多数。曹操一看不妙,带上剩余部队赶紧撤退,加上沿途士卒的逃亡,曹军减员严重。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