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九十四回 钟太傅计伏青石峪 陆少帅窃符救宛(2/2)
    信使一日一夜四五百里,早晚将书送至襄阳。当陆逊起荆州水军随驾南征之时,以大将丁奉平素谨慎,可以大任,遂将兵符印信尽付丁奉管领。这日丁奉得书,急与众将商议,荆州众将皆谓魏兵势大,若分兵去救宛城,倘或不胜,荆襄全境危矣。奉思之再三,曰:“诸公之言甚善!大都督临去之时,以国家半壁付我,吾不能逞一时之快,而置荆襄九郡于险地也!”遂命偏将傅安引兵三千,去助廖化守城,并为婉言不能分兵之事,傅安领命去讫。

    却说消息传出,荆襄城中急坏了一人。此人姓陆名抗字仲昂,乃大都督陆逊次子,年不过十六而大有父风,少习兵法,机谋过人。抗少年,曾侍太子方瑜为东宫侍读,与关羽嫡孙关统、诸葛亮嫡孙诸葛尚、凌统之子凌烈等为友,后太子流放台湾,抗随父驻守荆州,参习军务,为校尉。今闻宛城危急,赵云被困而丁奉不发救兵,大急,坐立难安。自来见丁奉,问曰:“宛城乃荆襄屏障,赵子龙国家干城,此二者有失,天下震动;将军坐视不救,怯战至此,岂以当日我父相托之意为重耶?”奉曰:“少都督宁耐。今者陛下并大都督尽起精锐远征,荆襄守御之兵,不过四万;魏主兴倾国之兵南来,是志在必得也。吾纵有发兵之心,杯水之力,安能救车薪之火耶?倘或不谐,是两失也。大都督以荆襄全境相付,是因奉尚有笃谨之长也,此正为以都督之意为重耳!”抗闻言,知奉之意不可回,废然而退。

    退而归,惶惶终日,至夜长叹于庭院,太息未已。正踌躇时,一人自院堂入,笑而问曰:“都督在日,每事不决,多曾问我,今仲昂似有未决之疑,竟不相询,而自太息,何也?”抗视其人,乃吴郡阳羡人,江东智谋之士周鲂,字子鱼者也,与陆氏累世通家。抗见鲂,急施礼曰:“承公过访,安敢不以心腹之事告知。”便为具言宛城之事。鲂笑曰:“仲昂虽然年幼,忧国与俱,真不负名门之后也。”抗曰:“愿公有良策以教吾。”鲂大笑曰:“吾每多闻仲昂并太子等在东宫之顽劣事迹,今何反不如少年之时耶?昔日且盗得人参,今日岂盗不得兵符?”抗闻言大悟,慨然曰:“苟利国家,虽旁门左道,吾行之可也!只是兵符凭信,丁公必贴身收藏,安得便盗?”鲂曰:“吾犬子周处,虽在稚龄,却自幼习得好轻身工夫,上房穿户,踢天弄井,终日顽皮促狭,伶如穿房鼠、俐似鼓上蚤,无所不通无所不能。若得仲昂授意时,手到擒来,岂不便当?”抗大喜曰:“令公子有此异能,真天授吾等也!可速行之。”鲂曰:“既如此,仲昂可在此预备出征点兵,待吾去便来。”于是告辞。

    至夜五更,天将破晓,鲂密引周处来见陆抗。抗视周处时,短小精悍,好一表人才;急问曰:“如何?”处笑曰:“幸不辱命。”抗大喜,抚处肩曰:“宛城不失,皆公之力也!”急与鲂父子入商议,径往点兵。

    三人密持兵符,径奔大营,取出两下对较无误,属官见是少都督亲至,安敢多问,点起一万五千人马,深恐为城中众将知觉,急急忙忙出城去讫。

    毕竟陆抗救得赵云否,且看下回更新。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