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六十七回 韩义公诈降破东郡 沮伯予分兵略兖
    却说沮授领了周瑜之计,趁魏军大举西向之际出袭青、兖,与徐州高顺两路进兵。魏军疏于防范,江东军所过州、府、县莫不克捷,掠取粮草不下数十万斛,悉付军前。授军一路杀至甄城,无人可挡。授以东郡兖州府库充盈,粮广而物丰,便与众人议取东郡。

    初,方博等困于川中,周瑜似有坐视之心,不攻宛城。曹营众将皆喜,独贾诩以为不然。诩密谓曹操曰:“吾虽在此,心忧山东诸郡也。若周瑜不攻宛洛而出淮南之兵向东郡,吾家基业危矣,不可不防。”操然其言,使曹休领本部虎豹骑三千人回许昌听候曹真调用;又驰书曹真提备山东诸郡。

    比及曹休人马至时,沮授、高顺已出兵多时,东郡、青州一齐告急。曹真闻报大惊,谓众人曰:“贼势极大,许昌之兵本已不敷使用,今两处告急,却从何处分兵去救?”曹休亦曰:“子丹之言是也。若吾分兵二处,周瑜虎视许昌久矣;欲待不救二处,山东乃天下粮棉府库,吾家基业命脉,失之则国家倾覆矣。”偏将夏侯双出曰:“何不调宛城曹子孝之兵以救之?”真曰:“不可。周瑜正欲分宛城之兵,好破宛城迎方博出川也。此非好计。”众皆默然。曹休曰:“众人如此议论,终非了局。尚书令荀公达多有高见,何不使人问之?”真曰:“如此须烦文烈亲往问之。”曹休应诺。

    却说荀攸自其叔亡后,每怀幽思,不觉成兵,正在府中将养。人报曹休来访,攸乃命延入后堂。二人坐定,休并不寒喧,亦不问病情,开口曰:“公知今日之危乎?”攸曰:“文烈之意,吾皆已知之矣。不过为援救山东之事而来。”休急曰:“山东有失,国家崩坏矣。公何如此轻易?”攸曰:“文烈休多虑。吾料周瑜出兵山东,不过为劫掠吾军粮草,分吾兵势以救方博大军出川耳,断无侵占青、兖之心;且沮授、高顺之辈亦无此能。青州虽然兵少,然宗室巨富,为王上起兵之地,招募极易,且又有程昱程仲德在彼,此人之才十倍于高顺,可以当之;只是兖州之贼势大,吾守军止有二万余人,且东郡守将王忠不过无能之辈,恐难胜沮授老谋深算。吾料周瑜意不在许昌,早晚兵向宛城矣。文烈可放心分许昌之兵去救东郡,东郡之围若解,则高顺恐公大军议其后,不战自退矣。”休闻言喜悦,再拜曰:“公高论说开吾心,真醍醐贯顶,拨云见日也。”拜辞离去。次日,曹休取了统兵文引,点许昌之兵五万,以夏侯双、刘岱为先锋,别过曹真,浩浩荡荡,来救东郡,月内过了定陶,逼近沮授大营二十里下寨。

    却说沮授正攻东郡,闻曹休之兵大至,不忧反喜,谓众人曰:“东郡城池入吾囊中矣!”传令停止攻城,分了兵势,密招韩当商议,曰:“贼兵大至,可依前计而行,吾自有计去赚东郡。”当大喜曰:“待吾干此大功去来,好教后辈得知,吾老也不老!”星夜引三五心腹,往曹休大营而来。

    及至,见曹休。当哭告曰:“吾乃江东两代老将,孙文台将军心腹,不得已随方博多年。方博只爱重周瑜之辈,全不以吾等江东老臣为念。兀那周瑜小儿,年幼时吾等老弟兄多曾看觑他,至今不曾图报,只是擅做威福,一言不和,竟将吾当庭用杖,百般毁骂;如此赏罚不明,故吾星夜将家小移送颖上,来投将军,愿蒙收录,恩同再造也。”韩当、祖茂受杖责之事,曹休在许昌时多有听闻,此时闻当如此说,深信不疑,谓当曰:“公弃暗投明,真可喜可贺也。吾今提十万大军在此,欲破沮授,将以何策胜之?愿公有以教吾。”当曰:“吾思之久矣,正欲以为进身之策。吾来时已约下祖大荣一起归降,只今夜便要成功。将军只须引万余军马,当愿为前驱,前去偷营,只待祖茂放火为号,里应外合;再约下东郡城中王忠将军出城助战,如此两路夹攻,必获全胜,沮授可擒也!”休大喜曰:“老将军真能成此大功时,来日魏王驾前必有保荐。”当曰:“吾与祖大荣亦不过顺天应人耳,安敢望爵禄封赏乎?”

    于是曹休命人持兵符去东郡城中约会王忠,今夜偷袭沮授营寨。自己这厢秣马厉兵,只待入夜厮杀。入夜,休命韩当、刘岱引军在前,自与夏侯双引大军数万在后,人衔枚,马摘铃,掩伏潜行,奔沮授大营而来。及近寨门,韩当教射出点火号箭,营中祖茂见之,惊天价放起火来,营中人喊马嘶,乱做一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