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师的流年碎影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郭沫若的“崛起”(2)
    郭沫若的“崛起”(2)

    宗白华在未名湖漫步。(1981年12月5日作者摄,此照片当年经过当事人审定)

    郭沫若一登上诗坛,就以磅礴的气势震动了诗界,征服了读者。后来朱自清在为新文学大系的《诗集》作导言时,曾把郭沫若称作“一支异军的突起”。这种异军突起的产生不能不归功于宗白华的魄力和胆量,如果不是宗白华为郭沫若提供《学灯》的阵地,在短时间内发表了他的大量作品,郭的“异军突起”是不可能的!

    在现代文学史上,宗白华不仅是郭沫若新诗的最初编发者,而且是第一位评论者和鉴赏家。他在给郭沫若的信中说:“我很希望《学灯》栏每天发表你一篇新诗,使《学灯》栏有一种清芬,有一种自然nature的清芬”,对于《凤凰涅槃》和《天狗》二诗,他热烈地赞颂:“你的凤凰正在翱翔空际,你的天狗又奔腾而至了。你这首诗的内容深意我想用panthdistische lhsp iration的名目来表写”,“你的凤歌真雄丽,你的诗是以哲理做骨子,所以意味浓深。不像现在有许多新诗一读过后便索然无味了。所以白话诗尤其重在思想意境及真实的情绪,因为没有辞藻来粉饰他。”“你《天狗》一首是从真感觉中发出来的,总有存在的价值,不过我觉得你的诗,意境都无可议,就是形式方面还要注意。你诗形式的美同康白情的正相反,他有些诗,形式构造方面嫌过复杂,使人读了有点麻烦,你的诗又嫌简单固定了点,还欠点流动曲折,所以我盼望你考察一下,研究一下。你的诗意诗境偏于雄放直率方面,宜于作雄浑的大诗,所以我又盼望你多作像凤歌一类的大诗,这类新诗国内能者甚少,你将以此见长。但你小诗的意境也都不坏,只是构造方面还要曲折优美一点,同作词中小令一样。要意简而曲,词少而工。”

    在白华和沫若的心目中,他们两人的身心都已“合二而一”了,白华在给沫若的信中说:“你的诗是我最爱读的,你诗中的境界是我心中的境界。我每读了一首,就得了一回安慰……现在你的诗既可以代表我的诗意,就认作我的诗也无妨。”“愿你一方面多与自然和哲理接近,养成完满高尚的‘诗人人格’,一方面多研究古昔天才诗中的自然音节,自然形式,以完满‘诗底构造’,则中国新文化中有了真诗人了。这是我很热忱的希望,因你本负有这种天才,并不是我的客气。”沫若在回信中说:“……我想你的诗一定也是我所最爱读的诗,你的诗一定也是可以认作我的诗的。我想你的诗一定是我们心中的诗境的纯真的表现,一定是能使我融金化骨的真诗,好诗……”他十分佩服白华教他的“完满高尚的诗人人格”和“完满诗底构造”的两句话,在信中说:“白华兄!你这两句话我真是铭肝刻骨的呢!你有这样好的见解,所以我相信你的诗一定是好诗,真诗。”他深情地说:“《学灯》栏是我最爱读的,我近来几乎要与它相依为命了”,“我要把我全身脂肪组织来做‘学灯’里面的油。”

    科学和民主的五四精神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哲学、对文艺(特别是新诗)的热心探讨,对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的无比关注,成为他们友谊的共同基础。歌德、庄子、泛神论是他们这时人格和事业的共同支柱。

    值得一提的,宗白华这时还介绍从未见过面的郭沫若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后来因为有的会员反对没有成功,但由此可看出宗对郭的了解和信任。

    在白华与沫若千里神交之际,独具慧眼的宗白华于1920年1月又给自己在日本留学的朋友田汉(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写信,告诉他:“我又得着一个像你一类的朋友,一个东方未来的诗人郭沫若。”白华连去三信给沫若,介绍他与田汉结交,大有预见地说:“我很愿意你俩人携手做东方未来的诗人。”热情洋溢的宗白华促成了郭沫若、田汉这两位未来的文坛巨人的最初相识,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同寻常的足迹。

    1920年1月至3月,三人鱼雁往来,正像郭沫若后来回忆的:“三人都不曾会面,你一封、我一封就像陷入了恋爱状态一样。”他们和当时的青年一样,受到时代潮流的冲击,感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太令人窒息了,他们苦闷、探索、反抗,互相倾诉心中的不平,追求着美好的理想,自我解剖,彼此鼓励。他们的心像火一样热烈,像水晶一样透明。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