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子司马懿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任何小疏漏,在较量中都可能成为致命要害(3)
    任何小疏漏,在较量中都可能成为致命要害(3)

    建安风骨,终成绝响!

    曹植的两次上疏,司马懿一无所知。他正在加紧准备,迎接诸葛亮的下一次挑战。

    司马懿首先上书曹叡,请求把冀州的农夫迁徙一批来上邽,促进这产麦大区的生产,得到批准。

    司马懿又在京兆、天水、南安设立“监冶谒者”。监冶谒者是掌管金属冶炼的专官,司马懿在这三地大兴冶炼业,为兵器的锻造准备充足的原材料。

    除此之外,司马懿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兴修了两项大型的水利工程。一项是成国渠,一项是临晋陂。

    成国渠,是汉武帝时期修建的。从郿城引渭水,东北流到皇家的上林苑,泽被关中平原已经数百年。成国渠从西汉流到现在,有些水道已经不通。司马懿派出工程人员,疏浚成国渠。除此之外,还在成国渠的西面继续扩建,从陈仓到槐里开辟出一条新渠与成国渠相接,在汉朝成国渠的基础上,向西延伸了接近一百里地,功莫大焉。

    除了修复扩建旧的成国渠外,司马懿还主持修建了新的临晋陂。成国渠引的是渭水,临晋陂用的是洛水。“陂”是一种蓄水灌溉工程,即在洛水边人为地挖开大池塘,引洛水的水浇灌岸边的土,使之肥沃而能够种植粮食。同时,陂有水门,涝时关门、旱时开门,可以调节降水量对农作物的作用力。临晋陂的兴建,使得数千顷盐碱地变成了良田,又是一桩造福关中百姓的大好事。

    成国渠和临晋陂的兴建,使得关中平原的产粮能力大幅提升。

    司马懿站在临晋陂前望着万亩方塘,心情舒畅之极。

    诸葛亮,你尽管放马过来吧。我司马懿背靠这富饶的关中平原,足以将你耗尽熬死。

    诸葛亮也没有闲着。解决完李严后,他把江州的部队调防汉中,充实北伐兵力。他在沔水附近选了一处依山傍水的所在,修建了一个黄沙屯。在黄沙屯,诸葛亮劝农休士,很做了一些发展生产的工作。

    他派了民工,增筑汉朝萧何修建的山河堰,在丘陵地区修造蓄水量小的陂地,在平川地带修造蓄水量大的陂塘;陂塘可以灌溉年产一稻一麦的两季田,陂地则灌溉年产一季稻谷的一季田。一季田又叫做冬水田,是丘陵地带的典型稻田。汉中种植冬水田的传统,正是从诸葛亮这次北伐开始的。

    诸葛亮派能工巧匠修造了大批木牛流马,以备运粮之用。此外,他请来一位兵器专家蒲元,为军队打造刀具。

    蒲元是蜀汉的炼刀名家,性格古怪但手艺出神入化。他绝不轻易炼刀,炼出的刀则没有一把次品,号称“神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