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子司马懿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藏于九地之下,方能动于九天之上(3)
    藏于九地之下,方能动于九天之上(3)

    谁是非常之人?

    如果你给出答案是司马朗,恭喜你,你已经学会历史的思维方式了。

    如果你给出答案仍然是司马懿,恭喜你,你也是非常之人。

    好吧,其实以上所说只是历史的思维方式的第一重境界;而杨俊所持的,乃是第二重境界:见微知著。

    《易经·坤卦》云:履霜坚冰至——踩着霜,就应该想到坚硬的冰快冻起来了。怎么知道的?凭过去经验的总结,达到一定的火候,就可以洞察极其几微的征兆。

    杨俊凭借的正是这样一门工夫。这门工夫在汉末有专门的名号,叫做“品藻”、“品题”、“品鉴”、“品评”或“人伦”。这门工夫来源于一项制度和一次事件。

    制度叫做“察举制”,是汉朝的人才选拔制度:由地方向中央推荐精英人才。当时还没有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制度,这就非常考验地方官员的眼力了,从而逼出了这门工夫。

    事件就是前面讲的“党锢之祸”,简单来讲是士大夫联合起来反对宦官及其爪牙,从而形成了“清流”和“浊流”的区别。如何鉴别并褒扬清流、贬抑浊流,也就成了一项风气,这风气叫“清议”,是汉末清流对抗浊流的舆论斗争。

    所以汉末看人特别准的人物很多,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再比如主持“月旦评”(每月初一集中品评人物的活动)的许劭。杨俊也是其中一位。

    如果刘备听到别人这样的夸奖,也许会惊讶地问:“您也知道世间有我刘备这么一号人物吗?”典型的渴望出名受宠若惊。

    如果曹操,就算别人不夸奖他,他也要去逼迫那人夸奖他一番,然后大笑而去,典型的强横谲诈一代雄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