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子司马懿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裸送的是钱财,留住的是司马氏这个品牌(3)(2/2)

    你只不过才二十岁而已,我们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司马朗携带全家,在众人的不理解中毅然东行,前往黎阳。一个人判断准确并不难,难的是不因别人的质疑而动摇自己的判断。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一定是个自信的人。司马朗毫无疑问正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

    司马朗离去后,正如当初为邻县豪族李邵说的预言一样,事情的发展再度如司马朗预料的那样准确:诸侯军几十万驻扎在成皋一带,号令不能统一,兵勇四出劫掠杀戮,温县死了一半人,比董卓军杀的人还多。

    然而董卓是魔王,而他们是义军。

    义军打不着董卓,就只好互相狗咬狗。而长安那边也并不太平:折腾了一辈子的董卓,终于在他的干儿子吕布和朝臣王允合谋下死去,残缺的尸体被欢腾的长安老百姓点了天灯,膏油满地,遗臭万年。

    董卓的部下杀回长安,王允死节,吕布出逃。不久,长安的董卓残部就闹了内讧,分成两拨,一拨劫持了皇帝,一拨劫持了百官,互相殴打。老爷子司马防也在被劫持的人质之中,生死未卜。

    这些都是司马懿在黎阳营得到的消息。

    黎阳的兵丁并没有战意,也不打算勤王或者自立。他们在这乱世所能做的,唯有自保。但这对于司马家族来讲,就已经足够了。在这个军营驻地,司马懿在兄长的指教督促之下,坚持读书和修养,丝毫不敢松懈。

    司马懿就这样每天在军人们操练的口号声中晨读,闲来观摩军人们骑马射箭,也许还会与他们学习和切磋一下兵法战术,热血沸腾地讨论历代的经典战例和名将传奇。而在这外界各种消息和谣言交杂的环境中,司马懿可能还学会了我自岿然不动的耐性与沉着。

    在军营读书,恐怕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经历吧,何况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五年左右。

    司马懿十六岁的时候,新兴的曹操和流落本地的吕布在黎阳附近的濮阳打了一场大仗。安定了五年的黎阳营也终于不可避免地要卷入这乱世的漩涡。司马朗再度领着家眷和幼弟回到河内温县的老家。

    老子曰:“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家乡迎接司马兄弟的是一场大饥荒,人吃人的大饥荒。这是一个抱着黄金也会饿死的时代,何况司马家已经尽散家财,连黄金都没有了。物质的基础都无法满足,如何能有精神上的追求?

    上面这个问句是典型西方式的思维。在传统中国,物质上的难以满足从来不足以成为放弃精神的借口;在贫寒之中读书,才是真正的品节。

    司马朗在这样的时危世乱之中担负起了收恤宗族、教训诸弟的任务。

    像司马家族一样,在这朝纲解纽,国家基本丧失教育功能的衰世,在大汉王朝的土地上,成百上千个宗族发挥起了教育子弟、保存文化的功能,使得中华的文化得以在黑暗时代不绝如缕,等待下一个光明盛世的绽放。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