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是传说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七章 终点(12)(2/2)

    值得一提的准备工作,是为仍然健在的汉献帝刘协同志大办丧事,隆重举办追悼会。因为路边社有消息说,刘协同志已经被曹魏集团杀死了。

    而路边社的消息,向来都是不一定靠谱的。仅仅以路边社的一条不靠谱的消息作为依据,来决定国家大事,要么是儿戏,要么是另有深意。

    刘备就是另有深意。

    刘协同志究竟有没有死,是不难调查清楚的。但调查清楚之后,麻烦就来了:死了还好办,万一要是没死,刘备称帝,把前任皇帝往哪里摆?难道要给自己找个爹(太上皇)出来?还是死了最省事、最干净。

    因此,对刘协同志被害的传言,刘备是宁可信其有,不愿疑其假。只要刘协同志的追悼会举办完毕,就等于刘协同志已经被法定宣告死亡了。

    所谓盖棺定论,对皇帝的定论有一个传统做法是加谥号,是在皇帝死后进行的。不过这一做法,在当代遭到了无情的挑战。挑战者是某些影视剧无畏的导演和编剧,他们让活着的帝王有了死后才能获得的谥号,甚至让帝王本人就口口声声拿谥号自称,超前意识着实令人惊叹不已。

    汉朝号称以孝治天下,皇帝的谥号一般先取一个“孝”字,后面一个字才是表示善恶褒贬的主体。比如汉文帝的谥号是“孝文皇帝”,汉景帝是“孝景皇帝”,汉武帝是“孝武皇帝”。

    刘备集团给宣告死亡的皇帝刘协的谥号是“孝愍皇帝”,按照一般的称呼,应该叫做“汉愍帝”,意思是他的生活是悲惨的,国家是不幸的,不但把皇位弄丢了,还被人结果了性命,非常值得同情和哀痛。

    通常称呼的“汉献帝”,是曹魏集团给的谥号“孝献皇帝”。“献”字在谥法中的解释有好几种,这里应当是“聪明睿智曰献”,意思是刘协一向十分聪慧(这是事实),尤其是以洞察天道的大智慧,懂得曹魏代汉实在是顺天应人(这是拿他开涮),因此自愿“禅”位于曹氏。当然,古人有时候也是十分幽默的,不排除曹叡自恃才学,玩一个文字游戏,以“献”字明褒实贬,明者是称赞刘协聪明过人,暗中则讥讽他以天下为公的精神,把皇位给“献”了出来。在一般人看来,刘协“献”出皇位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因此这个意义被广泛接受和认同,一看到这个谥号,许多人就想起刘协被权臣玩弄于股掌之间、最后被迫禅位于曹魏的悲惨画面,导致此后一千多年几乎没有帝王再敢用“献”字作为谥号。

    蜀汉用“愍”, 曹魏用“献”,说到底都是政治宣传的一种手段。

    皇帝即位,不论内心有多么兴奋多么着急,按照惯例都要推让三四次,然后大臣们纷纷表示为了天下为了大伙,你就勉为其难当了这个皇帝吧,你不当我们就活不下去了,最后皇帝才摆出一副被逼无奈的痛苦表情,答应登极。

    刘备也不例外。虽然早就为称帝做了舆论准备,程序还是一样都不能少。员工们一拨一拨地劝进之后,他还是表示坚决不同意。

    劝进尚未成功,员工仍须努力。当然员工们上书劝进,说的也不完全是废话,而是有理有据,扎扎实实走过场。

    最扎实的要数办事一向扎实的诸葛亮。为了劝老板当皇帝,他先从大道理出发,拉出与刘备情况相似的东汉光武帝,指出天下无主,你来做皇帝的位子是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然后从实际出发,指出你不当这个皇帝还真不行,因为员工们给你打工,一方面是为了国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都想混个好前途。你当皇帝把事业做大他们当然很积极(这有点像今天的股份制有限公司上市,员工们当然皆大欢喜),如果你不当皇帝,你的事业就没有曹魏大,搞不好一些员工会为了更大的饭碗而跳槽走人。

    眼看大道理小道理都有了,该走的程序也走了,刘备才答应称帝。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