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是传说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七章 终点(6)
    第七章 终点(6)

    在关羽水军的猛攻之下,困守樊城的曹仁顶不住了。有人甚至提议弃城逃跑,被满宠阻止。为了表示团结坚守的决心,曹仁杀白马与将士盟誓,方才稳住局势。

    远在长安的曹操一声长叹,不只是叹息跟随自己三十年的于禁关键时刻不如庞德,更是为自己苦心经营的数万七军将士不值,差不多把肠子都悔青了。

    无可奈何的曹操甚至想将都城由许都迁到自己的大本营邺城,以避关羽锋芒(当然迁都邺城还有便于控制中央政府等原因)。最后被司马懿、蒋济等人劝阻,认为迁都是示弱,而此刻不但不能示弱,而且要展示有余力,同时建议与孙权联手对付关羽。

    曹操展示有余力的手段就是继续派遣援兵。如果不派援兵,等于告诉关羽和刘备,他曹操已经撑不住了,也等于告诉曹仁等前方将士,老板已经没办法了,你们的生死只能靠自己。前方将士一看老板指望不上,搞不好会立即寻找新老板——投降关羽,后果那叫一个不堪设想。

    撑不住也要死撑,即便没有能力救援,至少也要摆个姿态出来。

    临危受命的又是资深救火队员徐晃。不过曹操给他的军队实在过于寒酸,不仅数量不多,而且都是刚刚入伍的新兵蛋子。

    没办法,七军预备部队全部被关羽下饺子一锅端了,老板手里除了禁卫军,已经没有兵了。

    要就要新兵,不要就只能光杆司令上路。

    性格决定命运

    曹操不断调兵遣将,甚至还抽调镇守居巢(今安徽巢湖)的征东将军张辽支援襄樊前线,自己则坐镇洛阳附近作为后援。

    曹操动作这么大,关羽也没闲着。

    《易经》有辞:上九,亢龙有悔。道理几乎人人都懂,是说见好就收、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却从来没有几个。

    关羽此时就没有适时收手的意思。他看出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就能成功。

    关羽趁热打铁的方法,是抽调江陵和公安的后方军队围攻襄阳、樊城。

    促使关羽调兵的主观原因,就是他的性格。作为一个高调的人,高傲、自负、要强是关羽的性格特点。他要把嘴边的肉——襄阳、樊城吃进肚子里才甘心,并且要只靠自己的力量吃下去。所以他不是向刘备请求援兵,而是抽调荆州后方军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