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亲征张鲁。四月,自陈仓出散关。七月,进至阳平关。张鲁集结军队在阳平关凭险据守,曹操攻之不克,再次发挥特长——用计,放出风去说要撤军。张鲁的部队一看曹操大军撤退,就放松了戒备。此时,曹操分兵乘险夜袭,终于攻破阳平关。阳平关一旦失陷,汉中就无险可守,张鲁只好败退巴中(自刘璋时期巴西郡部分领土就落入张鲁手中)。
刘备在荆州返回的路上,派遣黄权率领军队迎接张鲁,希望收服这位因推行“”而深得人心的宗教领袖,便于日后夺取汉中。但张鲁早就打定主意要投降曹操,他退到巴中不过是待价而沽,在等着曹操提价呢。当年十一月,张鲁眼看时机成熟,价钱差不多了,就正式投降了曹操。
曹操平定汉中后,虽然司马懿、刘晔建议趁胜进攻益州,但他信心不足,犹豫了一阵,派夏侯渊、张郃、徐晃三员大将留守,自己回到邺城当“魏王”去了。
以裴松之为代表的许多人,对曹操放弃进攻益州大惑不解,认为“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又远在荆州,如果进攻益州必能大获全胜(席卷之会)。
有些人甚至认为,这是谋士刘晔把曹操给忽悠了。
刘晔刚开始也赞成进攻益州,认为现在我军攻破汉中,益州早已人心惶惶,何况刘备占领益州时间不长,当地百姓不一定支持他,只要老板你亲率大军乘胜出击,很容易一举拿下益州。如果现在不动手,只怕后悔莫及啊!(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但仅仅过了七天,刘晔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身,改变看法认为益州已经安定下来,不可进攻了(今已小定,未可击也)。而曹操偏偏就听了刘晔第二次的发言,放弃了大好机会。
刘晔君子豹变,思想转变太快太猛,许多人转不过弯来,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其实促使刘晔转变思想的关键,是一条小小的新闻——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三国志》注引《傅子》)。
这条新闻的最大价值,是告诉人们,刘备已经回到益州了。有人认为“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这句话的主语不是刘备,而是刘备的部将。这也是不成立的——如果刘备没有回师,一向精明有主见的曹操怎么可能被刘晔前后两次忽悠,而且每次都忽悠得团团转,说打就打,说撤就撤?除非是他的脑袋突然被某种凶猛的动物给踢了一顿。
忽悠人是要讲对象的。谁想忽悠曹操,还想忽悠两次,怕是不想混了吧?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