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强大(19)
这是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型案例。法正没有考察当时的社会情况与刘邦时期的不同,一味照搬古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而诸葛亮则因时制宜,根据时代和国情找对策,找到了开锁的唯一一把金钥匙。
一千六百多年以后,清人赵藩在成都武侯祠题写一副对联,评价诸葛亮的为政用兵,流传甚广,发人深省,对联是: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说得十分正确。治国,除了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理念,很难找到什么万世不易的可行策略,必须要根据时代和国情找对策。一个政策,在以前是有用的,在今天可能已经过时;在今天看来是正确的,也可能在以后回过头来发现是错误的。
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没有一成不变的策略,只有因时制宜的方法,有时候甚至逃不出今天对明天错的怪圈。
比如说封建诸侯。刘邦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封建同姓诸侯孤立无援,因此大肆分封刘姓诸侯王,没想到日后却发生吴楚七国之乱,成为子孙的沉重负担;曹魏吸取汉朝教训,抑制诸侯的权力,却又被司马氏轻而易举地改换门庭;司马晋吸取曹魏教训,广泛封建诸侯王,后来又发生“八王之乱”,把一个好端端的国家送上绝路。秦、汉、魏、晋几朝的做法,都只是一把双刃剑,造成的后果不是削弱中央集权、诸侯王尾大不掉,就是中央政府势单力孤迅速灭亡,似乎是一个又一个毫无意义的轮回。
再如近几十年的人口政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是势在必行,却难免会产生人口老龄化问题;为解决老龄化问题,如今又在论证放开生育二胎。实行的政策都不能保证永久正确,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法制也罢,其他政策也罢,说到底都不过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最终的目标是稳定和发展。因此,只要能实现正义的目标,法制严峻还是宽仁都不是问题,正所谓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诸葛亮的法制策略,在刘备的支持下,在益州得到推行,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蜀汉建国后也一直沿用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刘备的支持下,由诸葛亮主导,集合蜀汉一流人才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人,制订了一部治理国家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习惯上被称为《蜀科》,可惜很早就已经遗失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