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大亨默多克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章 转战欧美(13)(2/2)
    当默多克在伦敦大力开拓市场的时候,澳大利亚总部还是原来的样子。新闻有限公司的核心组织保留在南澳大利亚首府阿德莱德,但悉尼现在是南半球业务的真正的中心。默多克只是不断地从伦敦打来电话,通过电话下达命令,或了解情况。因为默多克在澳大利亚待的时间要少得多,对国内形势也了解不深,决断事务时也缺乏真知灼见,以致《澳大利亚人报》的主编迪默尔抱怨说:“他如同一个不在的地主,一年来澳大利亚短期访问三四次。不过他一来,总仓促地作出各种各样的决定。”但仓促的决策往往是错误的。

    默多克显然被他在英国取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自己对澳大利亚的情况了如指掌,创办新报也不必进行可行性研究。1970年7月,默多克从英国回国后,突然宣布一系列发展计划和人事变动:创办《星期日澳大利亚人报》;与伦敦《金融时报》合办一个《金融周刊》;任命原《悉尼先驱晨报》金融编辑菲茨杰拉德为编委主任。结果《金融周刊》只办了6个月,《星期日澳大利亚人报》也在创刊18个月后停刊,而菲茨杰拉德则在1972年辞职远走高飞。

    至于《澳大利亚人报》在那时已经是一份相当不错的报纸。阿德里安·迪默尔已经成了主编,报纸的发行量超过了14.3万份。它是一份持有一贯立场的报纸,文章内容很合乎逻辑,而且充满爱国主义的精神。在一般的政治问题上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因而受到记者们的热爱,读者们更是喜爱它。

    默多克后来说,他认为迪默尔具有“聪明才智,是一位精通业务的主编。

    他吸引来了众多的年轻人”。但默多克也认为,他的言辞过于激烈,而且他对迪默尔的政治观点感到不舒服。比如,迪默尔和他的编辑部主任道格拉斯·布拉斯认为,《澳大利亚人报》是第一份大版面的严肃的报纸,要求澳大利亚军队从越南撤出。默多克虽然也反对战争,但他不希望人们把《澳大利亚人报》看做是一份激进的报纸,是左翼声音的传声筒。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