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开启“二”的哲学(5)
此间,阎锡山提出“守土抗战”的主张,以反侵略反畏缩的意义,站在整个国家责任的立场上,纯论是非,不顾成败,不能等准备的力量足以抗战时再抗战,也不能等把一件件事情都做得赶得上人家了,能和人家列强并驾齐驱了,然后把自己已失的土地收复回来,只要这块土地上有一个人,也该守土抗战。
他提出的对日“实行持久战”、“宜在有利之地形与之作战”和八路军的实践不谋而合。
在与傅作义共同领导绥远抗战时,阎锡山以继母陈秀卿的名义,将父亲的遗产87万元捐给前线。晋绥军将领、学生、商人,随即纷纷解囊。
凡此种种,包括摈除党派之见联合人,放手让薄一波发展壮大牺盟会,表现出他的政治胸襟,是他真心抗日的举动。山西当时成为陕北之外的又一个抗日中心,吸引了许多爱国志士。
徐向前是五台人,阎锡山的同乡,且在阎创办的省立国民师范读过书,是阎的学生辈。1937年9月他作为“向导”,与周恩来、彭德怀等赴太原同阎锡山商谈八路军入晋抗日的事。
半个月后,由阎锡山筹划,、聂荣臻指挥的115师在平型关打了一个伏击战,取得八路军抗战以来第一个胜仗,也是华北战场上中队主动歼敌并首次胜利的战斗——尽管它无力扭转中队在整个晋中战役中的被动局面,无法改变对日作战的一连串失利及太原的沦陷。
节节败退的过程中,阎锡山有过骑着毛驴撤退的经历,也曾赋诗抒怀:夜向吉县行,昕水百余经。行人身半湿,残冰伴稠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