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权之道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和珅:逢迎有术,平步青云(5)
    和珅:逢迎有术,平步青云(5)

    和珅向来以文人自居,满口仁义道德,但一旦有人危及自己时,他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心狠手辣。和珅当道时,常有人因为对和珅不敬落得失官弃职、家破人亡的下场。山东博山县知县武虚谷,就是一例。武虚谷于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出任博山县知县,当时的和珅身兼步军统领一职,负责维护京师一带的社会治安,和珅便以搜捕起义的农民领袖王伦为借口,纵容手下兵士四处横行,骚扰百姓,有时还跑到王伦的起兵地山东一带寻衅滋事,他们在乡间随意殴打百姓,掠取钱物,搞得民不聊生,刚刚出任县令的武虚谷就遇到了和珅派来搜捕叛匪的官兵,武虚谷派人将他们拘捕到县衙,不料,这些人向他暗示自己是和中堂的属下,傲慢无礼,见了武虚谷也不下跪,谅他一个小小县令也不敢怎样。武虚谷义正词严地说:“朝廷派你们来是为了抓捕逆贼,却不是让你们来滋扰百姓的,你们到达我县,胡作非为,还有什么可说的!”然后命众衙役将这群人痛打了一通,赶出博山县。和珅知道这件事对武虚谷怀恨在心,没过多久就寻了一个借口,革去了他的官职,把他发往东北为奴了。

    和珅对待武虚谷这样一个小小的县令,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所以,对他的报复也不会是赶尽杀绝。但他对于大官就不一样了,手段极为狠毒,无所不用其极。江南巡抚海成自恃官高,从没把和珅放在眼里,他到京城述职的时候,在军机处见到众位大臣,态度谦和,唯独不理睬进入军机处不久的和珅,而且言语中带刺地讥讽和珅为了升官甘当佞臣,还故意让和珅听到,和珅正处于发迹之初,周围的人都对他有些瞧不起,海成的行为,刺痛了和珅的心灵,和珅暗下决心,一定不能放过他。机会不久就来了,海成手下有一个名叫王锡侯的文人在家中著书立说,苦苦钻研十七年,著成了一部《字贯》,自以为是一部较之《康熙字典》更为完备的字书,前言中说此书超出《康熙字典》之上的话。有人告发王锡侯悖逆,诬蔑贬低圣祖康熙皇帝,此事惊动了乾隆皇帝。乾隆帝责令海成严查此案。海成细读了之后,认为这只不过是文人之气,惯于夸大,并不是有心悖逆,算不得什么大案,仅革去了王锡侯的举人名份,乾隆帝看完海成的上奏,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再追究了。后来,王锡侯所著的《字贯》落到和珅手中,当他看到了这一案件的始末,顿时喜笑颜开,找到了陷害海成的办法,他在《字贯》一书的“凡例”中发现,王锡侯竟然把圣祖康熙帝的名讳和乾隆皇帝的名讳都写了出来。这是对朝廷的最大不敬,因此,和珅再次拿着《字贯》一书禀明乾隆帝,乾隆帝看到自己同皇考的名字竟然一般无二地开列在书中,勃然大怒,要对王锡侯处以极刑。和珅眼看时机已到,对乾隆帝说:“王锡侯大逆不道,理应问斩,想那巡抚海成,对《字贯》中如此悖逆不道的地方,竟然视而不见,分明是有意袒护,无视朝廷,像这样的官员又怎能继续留任在朝中为官,如果不严加整治恐怕长久下去,官吏多会效仿,都对朝廷不敬了。大清的威严何在?”乾隆帝正在火冒三丈的时候,如何受得了和珅的挑拨,顿时迁怒于海成,强下诏书,立即“拘捕王锡侯,斩立决,全家抄没,妻儿流放官卖,江西巡抚海成,有意庇护,无视朝纲,拟斩监侯”,海成因为自己的言语不慎触怒了和珅这种险恶毒辣的小人,竟然惹来了杀身之祸。

    固权之策:避凶就吉,能言善辩

    心理战是很高级的斗争,权场上的很多问题都是靠心理战解决的。

    和珅玩儿政治很注意攻心,他有一张能言善辩的巧嘴,有一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他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对付人,聪明一世的乾隆帝也被他糊弄得团团转。这两者可谓是和珅固权的绝招之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