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旋律亨德尔巴赫画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亨德尔画传 第四章(4)
    亨德尔画传  第四章(4)

    然而它的命运平庸无奇,《赛尔斯》于1738年4月上演,只演了五个晚上就没人看了。

    22. 清唱剧

    歌剧日益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亨德尔对清唱剧的兴趣越来越浓。清唱剧的观众和歌剧的观众截然不同,歌剧的观众多是贵族,而清唱剧的观众多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对洋腔洋调的意大利歌剧漠不关心,而对用亲切熟悉的英语演唱的清唱剧却饶有兴味。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他们也给予了亨德尔极大的支持和尊敬。

    一方面是歌剧节节败退,一方面是清唱剧频频报捷,亨德尔不得不认真考虑下一步的创作方向了。1738年冬,亨德尔开始考虑和诗人查理·詹尼斯的合作。亨德尔和詹尼斯早在1725年就认识了,但是由于亨德尔痴迷于歌剧,二人一直未能合作。现在,他开始郑重思考,为詹尼斯根据《圣经》故事写的清唱剧脚本《以色列人在埃及》和《扫罗》谱曲。经过对脚本的认真研读,他很快就有了创作的冲动和灵感。他的写作速度奇快无比,《扫罗》写了两个月多一点;《扫罗》完成刚刚三天,他又用了一个月时间投入《以色列人在埃及》的创作。

    1739年1月,清唱剧《扫罗》在干草市场剧院首演。《扫罗》写的是以色列历史上第一个国王扫罗的故事,这个故事在西方早已家喻户希在亨德尔之前,曾有很多歌剧作曲家尝试创作这一题材,然而那些作品大多都是给简单的情节配上音乐。亨德尔不满足于此,他力求写出新意。深刻的文化修养和宗教情怀,使亨德尔版的《扫罗》拥有了一个非常高的起点。它揭示了人性的软弱,剖析了人类的、骄傲、自私和对权力的迷恋。在过去的作品中,亨德尔都试图表达一个主题,那就是证明人类可以自我拯救。可是在《扫罗》里,他已经清楚知道,人类不能自救,人类只能是的奴隶,要想获得拯救,只能求助于全能的上帝。和以前那些以希腊神话为蓝本创作的歌剧相比,清唱剧《扫罗》不仅表达了完全不同的主题,在艺术形式上也颇多大胆创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