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审判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一被告 尼克松(3)(2/2)

    1972年6月18日,新闻界一片哗然。《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篇关于“水门事急的报道,轰动了全国。本来,其他各大媒体也都第一时间发表了相关消息。但是,他们并没有想到这几个窃贼会跟这次大选扯上关系。所以,只用了一个不大的版面来报道。就连美国第一大报纸《纽约时报》都只是用了寥寥几笔,如此而已。最重要的是,白宫一直都在掩盖事实。麦科德的身份让白宫很尴尬,“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顾问,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但是事发的第二天,“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发言人就表示,麦科德只是被派去安装安全系统,并没有其他任务。而且该委员会还表示,麦科德除了为委员会工作外,还有很多其他主顾。也就是说,即使麦科德做的是不法勾当,也是受到了别人的雇用,而非“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所有媒体几乎都相信这种解释,也没有想过会有什么新闻价值。可《华盛顿邮报》却不同,它将“水门事急搬上了头版,放在最抢眼的位置。也正是这家敢为人先的报纸,撕下了丑闻的面具。从“水门事急发生之后,《华盛顿邮报》就派出了伯恩施坦和伍德沃德两名记者跟踪调查,他们坚信这是件大新闻。于是乎两名记者就变成了联邦调查局的探员,从挖掘到曝光,整个过程十分周密。不得不佩服新闻记者的敏感和对真相的好奇,这两点促使两位记者不顾一切地寻找线索。他们从被捕古巴人的通讯录上发现了亨特的电话号码。这一切的联系似乎都太过于凑巧了,亨特是“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成员,事情发生在民主党办公室,而且时间正好在大选期间,这些因素联系起来,就绝对不是巧合那么简单。伯恩施坦和伍德沃德是经验丰富的老记者,不可能想不到这点。于是,他们拨通了白宫亨特的电话。但是亨特不在,不过总机却把电话接进了总统特别顾问查尔斯?科尔森的办公室。这可把两位记者给高兴坏了,要知道科尔森跟米切尔是尼克松的左膀右臂,如果亨特是在他的办公室里,就说明“水门事急不是那么简单。果然,亨特在科尔森那里,当他接到电话的时候,记者马上询问,他的电话号码和名字为什么会在嫌疑人的身上。亨特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只是下意识地“嗯”了一声。可就是这一“嗯”暴露了所有的隐晦。当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时候,亨特恼羞成怒,很不客气地打发了记者。没过多久,亨特就人间蒸发了。这就有了后来的那屁道:《白宫顾问同水门窃贼有染》。这个新闻一经曝光,立即在政坛和新闻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水门事急立即成了焦点。接着,更多爆炸性的新闻被《华盛顿邮报》两位记者给挖了出来:“争取总统竞选委员会”曾经划过一笔钱到嫌疑人的账户。丑闻像个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们更加接近了真相。谁也不敢想象,总统会跟窃听行为扯上关系。在记者的继续深挖下,越来越多的事实浮出水面。刊登在《华盛顿邮报》上的新闻稿子就像一顿闷棍打在尼克松和他的竞选班子身上,令他们头晕眼花。紧接着,各大新闻媒体都受到了触动,开始连篇累牍地发表类似的文章。尼克松本人没有想到这件事会到一个不可收拾的地步,当“水门事急刚刚出现在其他媒体上的时候,尼克松正在和一位美国富商远在加勒比海附近的沃克岛的别墅里度假。在这样的环境下,尼克松第一次看到“水门事急的报道。他并不以为然,认为这种事情有些荒唐。尼克松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会成为这起丑闻中的主角,更没有意识到自己会在这次事件后下台。尼克松先给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去了个电话,当然,两人讨论的是一项教育法案的事,跟“水门事急一点关系都没有。接下来的几个电话,即使有“水门事急方面的询问,也都是草草几句就结束了。这个时候他还不忘了给家里的女儿打电话问候一下,仿佛被捕的古巴人就是几个普通的小偷,不小心偷到了民主党的门下,充其量是愚钝无知,荒唐可笑而已。尼克松为自己安排了一个充实的假期。就在当天下午,他还去海里游泳,而且情绪饱满。回到房间后,又给科尔森去了电话,谈话内容依旧与“水门事急毫无关联。晚饭后,还和随从看了电影。这个周末尼克松在别墅里度过得非常愉快,这种心情也跟随他回到了白宫。不过,很快,这种好心情就被排山倒海而来的丑闻揭秘给打散了。在返回华盛顿的飞机上,霍尔德曼告诉尼克松一个消息,“水门事急所有的涉嫌人员名单出来了,包括麦科德这个“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成员。尼克松大吃一惊,但是尽量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其实,那时的尼克松心里早已经翻江倒海,查出了自己人,这意味着自己必须要有足够的精力去为自己辩护。当然,还有一点更加重要,那就是如何确保接下来的竞选能顺利胜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