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流亡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一亡命人 巴列维——身死异乡的君主(7)
    第一亡命人  巴列维——身死异乡的君主(7)

    农业方面基本告别曙光了,但改革的其他方面还有些成效。工业水平在改革计划中逐步提升,伊朗的产油量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成为中东第一位,世界排名第四。在这段时间,伊朗遍地是石油化工厂、油轮码头,光靠出口这些石油就足够养活一个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工业百分比的增长。除此之外,冶炼金属的工厂也纷至沓来,铅、铜、铁、煤等矿物的产量逐年增长,最高的时候达到40%。70年代的伊朗成为世界富有国排行榜上的一匹黑马,令国际社会大跌眼镜。国家富有了,各方面建设水平随之提高。伊朗顿时从一个混乱的“贫民窟”上升到国际“贵族”,1977年伊朗官方数据表明当年的人均收入已达2200美元,这个“新贵”似乎已经大摇大摆走在无忧无虑的大道上了。

    然而,真正成为国际“新贵”的不是伊朗人民,而是那些王室成员和政府官员。这些社会上层人物原本就十分贪婪,在伊朗还没有什么油水的时候,他们就恨不得在鹭鸶腿上剔下几两精肉来喂那永远不知饱的大胃,更别说富起来的伊朗了。王室成员在此期间捞了不少油水,政府官员则利用权力之便收受贿赂,还私自开了不少赌场之类的娱乐场所来疯狂赚钱。这样一来,伊朗虽然有钱了,但贫富差距却变大了。那些富人们继续暴富,穷人们继续忍饥挨饿。

    客观来说,伊朗经济在短时间内的飞速增长并不是一件好事,只能说明伊朗经济发展不平衡,某一方面的发展过于突出造成经济畸形。巴列维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一直以为自己的“白色革命”已经历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只看到富豪们在别墅里吃喝玩乐,却没看到无数人民骨瘦如柴。巴列维犯了个大错,他误以为把国家推入国际“贵族”的行列就等于为人民服务了,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创造了伊朗的辉煌。

    随着“白色革命”的深入,伊朗民众的生活愈发艰难,巴列维自然成为罪魁祸首令伊朗民众痛恨。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