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真相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还没来得及长大,就被抛到了时代的滚滚热浪之中(1)
    还没来得及长大,就被抛到了时代的滚滚热浪之中(1)

    少年时期的黄俊钦和黄光裕兄弟,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农村,到城市里面找口饭吃。当时,农村孩子想走出去无非有两条途径:读大学或当兵。但这两条路对兄弟俩而言都不现实,他们不得不寻找另外的出路。

    对于当时的很多潮汕青年来说,还有一条冒险的道路可供选择,那就是偷渡去香港或澳门。根据《南方周末》一篇文章提供的资料显示:1978年深圳农民的年收入是134元人民币,虽然远高于广东全省农民人均年收入的77.4元人民币,却与一河之隔的香港新界农民年收入13000港元相差有百倍之巨。正是这种生活条件的巨大差距,加上当时港英政府对偷渡者的人道主义宽待,让广东省当时的偷渡现象十分严重,每年偷渡逃港者数以万计。但是,黄家显然接受不了这种可能要用生命为代价做出的冒险行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政策还处在探索试验阶断,一切还不是很明朗,但“地下经济”却已经冒着随时可能“踩雷”的危险蓬勃发展起来。广东开风气之先,很多当地人都投入了经商的浪潮之中。根据《中国1978-2008》一书提供的资料显示:1984年,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90万户,比上一年增长了126%,从业人数达到746万人,比上年增长133.4%。而这种快速增长,跟1984年初邓小平的第一次南巡有直接关系。也正是在这一年的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了城市,全面改革开始了。

    从小把野心如硝药一样封存在心里的黄光裕,还未来得及长大,就被抛到了时代的滚滚热浪之中。1985年,黄俊钦和黄光裕怀里揣着家里千方百计筹措来的4000块钱,开始出来闯天下。那一年,黄俊钦19岁,刚刚高中毕业,黄光裕16岁,连初中都没读完。黄光裕跟着大哥第一次去内蒙古,是1985年的10月10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