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总裁任正非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七章 未来:变革永恒(4)
    第十七章  未来:变革永恒(4)

    尽管华为拥有数以千计的博士,本科以上学位占员工的大多数,拥有出色的执行力,但却缺乏眼光卓著的战略家和成熟的管理者。任正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经常提起引进外部人才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鲜活,但是引进的高层很难融入华为的强势文化中,华为内部成长起来的创业者也很难接纳外界经理人,华为曾经唯一的外来副总裁李玉琢在华为只待了四年。任正非认为,只有推行职业化管理,少数“空降兵”才会有生存发展的土壤。1999年任正非感慨:“我们现在还没有消化‘空降部队’的能力,结果我们既没有受到教育,他们也没有发挥作用。但是如果我们不用他们呢,象我们这样的‘农民’”,何时才能革命成功呀。”2000年,任正非又提出:“等公司管理规范了,我们要引入一批胸怀大志的人进入公司,来激活沉淀层。”但从目前情况,华为在引进人才方面,依然采取比较谨慎的策略。几年来,任正非一直在物色接班人,结果却是没有任何确定的人选。

    对目前的华为来说,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都不够完善的情况之下,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固然重要,但内部机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也同样不可忽视。任正非在关注战略发展的同时,更持续关注华为内部运作模式的转变。

    2005年,华为成立了日常最高决策层emt(经营管理团队),由孙亚芳董事长、任正非总裁以及6位分管不同领域副总裁组成,构成群体决策的民主机构,并推行了“轮值主席”制,由不同的副总裁轮流执政,每月定期商讨公司战略决策。emt团队具有最高决策权,作为ceo的任正非也只是执行其决议。华为开始从任正非个人主导型的管理模式走向emt的管理模式,华为新的使命与战略已经开始摆脱了任正非个人意志,体现出emt团队的意志与价值诉求,更加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思维,变得更加开放、兼容。华为emt成员大都低调而沉稳,在华为内部“接班人”的话题也就此淡化。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