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评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四、戴学发轫(2/2)

    ① 见《戴东原先生全集·策算》,载《安徽丛书》第六期。

    西洋的三角八线,甚至想取而代之等等,他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三千年华夏文明流播至乾嘉盛世,逾越西洋者确实不计其数,在西学和中学之间,戴震出于彼而入于此,不能不说在总体上是有若干科学依据的。但是,西方经过十四至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为适应逐渐形成的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需要,除人文主义外,自然科学也获得了极大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哥伦布、麦哲伦的地理发现,伽利略在数学物理方面的创造发明等等,都使西方近代科学以崭新的雄姿跃然于世,处于超越华夏传统学术的前夜。那时江永、戴震接受的西学主要还是传统的学问,如数学还是欧几里得几何学,天文学还是第谷的地心说,而实际情况是,莱布尼兹用代数式表达的微积分已盛行于世,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也早已成为普及性知识,牛顿万有运动定律已得到广泛运用,哈维的血液循环说已妇孺皆知。江永、戴震在我国科学技术总体上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时代开始学习外国,诚为可贵,但走对了路却又走错了门(如未学哥白尼而学托勒玫、第谷),这其中有客观原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但在缺乏证据的情形下妄断西方天文学抄袭中国的《四分历》、郭守敬《授时历》等,不能不说是主观认识上的错误,学术发初期的年轻少作中作如是观尚情有可原,后来成了一代学术的旗帜,站在学术发展史的前头指引方向的学术主帅时,仍不免老大自居,固步自封(如欲以勾股取代三角八线等),就负有历史的责任了。

    继二十二岁著《策算》以后,一发而不可收,二十三岁写成《六书论》三卷(已佚),二十四岁著《考工记图注》,二十五岁著《转语》二十章(已佚)。二十七岁著《尔雅文字考》十卷,三十岁著《屈原赋注》,三十一岁著《诗补传》。这些著作传到浙江,浙江学人中有人读其书,想其人,恨不相识,传到江南,查定庐、沈冠云等古稀老人皆引以为忘年交①。以上著作都是戴震三十二岁(1754 年)进京以前完成的,在学术思想上如同《策算》那样,与江永有密切的联系,且不反宋儒,因而本质上仍是光大朱熹学术精神的。

    事实上,清代沿用明制,用八股科举取士,知识分子从小就受宋代理学熏陶,甚而至于弃群经而只读《四书》。康有为说:“盖以功令所垂,解义只尊朱子,而有司苟简,三场只重首场。故令诸生荒弃群经,惟读《四书》;谢绝学问,惟事八股。于是二千年之文学,扫地无用,束阁不读矣。”②即使是乾嘉汉学的代表人物,也是以程朱理学为起点和基础的。吴派首领惠栋搜辑疏通汉人经说,钱大听说他“当在何邵公、服子慎之间,马融、赵歧辈不能及也”③。但他的父亲惠士奇红豆山斋楹帖却是“六经尊服郑,百行法程朱”④。戴震的老师江永则著有《朱子近思录集注》十四卷。戴震《经考》和《经考附录》中反复引用程朱,早年著《诗补传》多次引用朱熹《诗集传》,乃至戴震谢世后其大弟子段玉裁有《戴东原先生配享朱子议》,可见程朱对乾嘉学人影响之大,戴震早年不反程朱,实属文化史的必然。

    戴震青少年时代的交游,并给戴震学术以强烈影响的,还有郑牧、汪肇龙、程瑶田、方矩、金榜诸人,同门为朋,这些人都和戴震同时师事江永。

    ① 见《戴震年谱》等,《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版,462 页、212 页、213 页。

    ② 见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1981 年版269 页。

    ③ 《潜研堂文集》卷三九《惠先生栋传》。

    ④ 江藩《宋学渊源记》卷上。“服郑”指东汉经学家服虔(字子慎)、郑玄。戴震二十八岁时(1750 年)

    曾赴童子试落第,始与程瑶田结交。正是经程瑶田介绍,戴震才得以去西溪村汪梧凤家教学童。程瑶田曾说:“吾与东原交几三十年,知东原最深。”①值得一提的是,戴震早期以《策算》为代表作的著述高峰期的形成,除老师的指点,同门的砒硕以外,还与贤内助朱氏的支持有关,二十六岁那年(1748 年),戴震娶妻朱氏。朱氏本新潭的农家良女,心地善良,俭朴淳厚,家庭生活中双方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侍奉长辈也殷勤周到。戴震的知友洪榜曾说:“先生事亲至孝,夫妇躬操井臼,浆酒饮食,亲自进之。”②朱氏贤慧干练,持家得法,又很理解和支持丈夫的事业,同志为友,朱氏是戴震日常生活中的志同道合的伴侣。段玉裁曾说:“夫人归于先生,先生方为诸生,攻苦食淡,以待舅姑,事君子,米盐凌杂,身任之,俾先生专一于学。”③戴震进入四库馆的第五年,积劳成疾,病死在北京,“夫人率子中立匍匐扶柩南归??凡丧葬之事,经营困瘁,期于先生九泉无恨。”④朱氏力克艰辛,完成了戴震晚年早定的“归山”之志,葬戴震于故乡休宁的几山。戴震死后的第三年,子戴中立又死,因无后,“夫人谋于宗族”,继立族弟戴渔卿(戴霖)之子戴中孚为嗣子,为中孚娶妻,中孚妻卒又为续娶。凡此种种,可以告慰戴氏在天之灵,也宽慰了尚健在的戴弃(戴弁妻去世较早)。一位单身妇女,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办成这类重振家声的事是何等不易。朱氏八十岁时仍很健康,中孚为其母祝寿,段玉裁特地写了寿序,盛赞朱氏“夙夜匪懈,以勤劳节俭持其家,持门户于先生既逝后三十余年,其为戴氏功臣可知。”①

    ① 程瑶田《通艺录·五友记七》。见《安徽丛书》第二期函装本下函。

    ② 洪榜《戴先生行状》,见《戴震文集》,中华书局1980 年版259 页。

    ③ 段玉裁《经韵楼集·诰封孺人戴母朱夫人八十寿序》。

    ④ 同上。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