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五章 退出印度(2/2)

    在甘地的迫切要求下,政府只好答应让甘地的亲友们到监狱来为甘地操劳终生的夫人送葬。

    英国政府原来暗中为甘地准备好火化用的檀香木,现在只好用来火化他夫人了。熊熊燃烧的大火,将夫人的遗体慢慢化为灰烬。甘地再也止不住悲伤的眼泪。生离死别的滋味,是任何人都难以承受的。他拄着他用了多年的竹拐杖,站在火堆边长达六个小时不肯移开半步。在甘地眼里,那急急上蹿的火苗,为夫人搭起了升天的阶梯,那沙沙作响的声音,为夫人正唱着凄楚的挽歌。

    永生!永生!……

    他喃喃自语地为夫人祝福着、祈祷着。

    嘉斯杜白的去世,对甘地打击太大,他的精神几乎崩溃,健康也每况愈下。病痛和阿米巴痢疾随之上身,不久急剧恶化,生命危在旦夕。丘吉尔怕甘地在战争胜利之时死在英国设立的监狱里,出于无奈,只得下令释放了他。

    这是1944年5月的事。从入狱到今天,他又在监狱里待了1年9个月又15天。甘地回到孟买,住在一位富有的支持者的别墅里,开始很久时间神情恍惚,在朋友的照料劝告下逐步好转,身体也得以慢慢康复。这时印度发生饥荒,副王赶紧电告丘吉尔,印度饥荒严重,若无过硬措施,恐怕有变。首相丘吉尔则在电报中简明扼要地答复说:“为什么甘地至今仍活在人间?”

    有一天,一位外国客人前来拜访甘地。走进房子,看到下面一番景象:

    三位门徒正苦练瑜伽。一个双脚朝天,头顶地面,全身保持异常稳定;一个门徒双腿盘坐,闭目冥思,人间凡尘退缩千里之外;一个躺在地上,光身的肚皮上放着一只偌大的装着沙土的布袋。而甘地正坐在便桶椅上,目光远视,平实从容。

    造访者看到这个场面,感到非常诧异,人们日常传诵着的圣雄其行为竟如此随便。他不禁大笑起来。

    “你为何发笑?”甘地从马桶上站进来,双手操围土布。古铜色的上身,显得皮薄无肉。

    “巴布,①”客人说,“请您看看这房间里的人。他们一个人体颠倒,一个追求虚无,一个乐于昏睡。而你自己却坐在马桶上看着你的弟子练功。您想想,您能带他们解放印度吗?”

    ① 巴布:父亲之意,也指对长者的称呼。

    “怎么不能呢?你读过中国老子的《道德经》吗?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清静胜热,静为天下正。意思是说,天下最美好的东西似乎也有欠缺,但它永远也用不坏;天下最充实的东西也有空虚,但它永远也用不完。最直的看起来好像变曲,最灵巧的似乎十分笨拙,最会说的人好像缺乏口才。疾步可以战胜寒冷,安静自会生凉以克服炎热,做到清静无为便可统治天下。”说完,甘地也张着没牙的嘴哈哈大笑起来。

    甘地想:我是一个勇往直前的人,没有任何力量、任何人使我停顿下来放弃斗争。

    确实如此。甘地没有放弃斗争,他不可能放弃斗争。不过,熟悉的人也不难发现,甘地在斗争的策略有了些许的变更。

    不久,《新闻纪录》报记者斯图尔特·吉尔德采访他。他对当前的政治形势说了自己的看法。报上是这样报道他的谈话的:

    “他今天所要求的和1942年所要求的不同。今天,他对一个完全能控制内政的国民政府可以感到满意,但是1942年就不是这样。”

    这不是一次一般性的随意之谈。

    报道继续写道:“这是我(甘地)为结束目前僵局而作的个人努力。这些话与其说是向人民说的,倒不如说是向要当权的人说的。”

    在报端公开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之后,甘地又写了两封信给总督,再次直接向政府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信中说:“如果英国当局宣布印度立即独立,并且印度成立了向中央议会负责的政府 (宣布独立与成立政府的问题, 仍应服从下一个条件,即:当战争尚未结束时,军事行动应按目前情况继续进行,但不得使印度承担任何负担),我就准备建议工作委员会宣布:鉴于形势的改变,根据1942年8月决议而举行的群众性非暴力抵抗运动不能再提出,同时国大党对于作战行动也应给予合作。如果英国政府方面有获至解决的愿望,应当以友好的会谈代替通信,敬希裁夺。”

    这两封信中,甘地都重复强调他重大的让步性原则:只要求立即宣布印度独立和成立国民政府,国大党将在战争中给予合作。他尽可能避免“退出印度”这样使英国人感到扎眼的词汇。但是英国人却只给他如下答复:

    “在战争期间,对宪法作任何修改都是不可能的。你所建议的国民政府却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向中央议会负责。”

    看到这样的答复,甘地冷静地说:“英国人是疯狂了!”

    今天又到8月7日。甘地想起这个日子,心灵感到了强烈地震颤。老朋友泰戈尔在1941年的今天走上了“天堂”,而自己还苟延残喘地活着。记得他是在动了手术一个星期之后病情恶化、停止呼吸的。甘地好后悔,为什么不去动员他拒绝手术呢?为什么不去动员他用用我们的水疗法或者土疗法呢?可惜那时他去了孟加拉。这位伟大的诗人,毕生对神明、人性和生活都抱着信念。他是那么富有感情,没有痛苦的感受是无法活着的,不管哪种痛苦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他是那么敏锐,能洞察一切迷误。他在去世前曾写过一首歌,震撼人心。他希望在他去世时唱这首歌。现在每年他的祭日人们都在唱这首歌。甘地这两年一直忙于斗争,没有唱过。今天,甘地要唱了。

    他摘下金丝眼镜,用迷花的眼光凝视苍天——那里是他的“天堂”,轻轻地唱了起来,他盼望泰戈尔的亡灵能够听到——

    前面是宁静的海洋,

    喔,舵手!

    放下船!

    你将成为永恒的同伴,

    把我抱在怀里,

    在无限的道上,

    点燃永恒的星火。

    解放者,

    你的宽恕,你的慈悲,

    成为我无限旅途的永恒侣伴。

    让死亡的桎梏消失,

    让广大的世界伸臂把我抱在怀里,

    让我内心获得对巨大未知的认识。

    经过这一段时间痛苦的沉闷之后,印度民众对独立的要求再度强烈起来。国大党改变了斗争策略,主动与其他党派、团体积极合作,在国内威信逐步上升。

    时间将到1944年8月9日。人们纷纷要求要在这一天举行全印度盛大示威游行活动,纪念二年前的今天甘地与国大党所有领袖被捕,抗议政府的暴虐,要求印度立即独立,英国人“退出印度”。甘地则不主张这么大动干戈。

    他耐心地劝道:“不要忽视警察当局对这一天的特别禁令,孟买除外”,“即便是孟买,这个最容易会见我们的地方和举行过英雄的1942年8月会议的地方,对警察的蔑视也只能是象征性的”。

    自出狱之后,甘地的态度时而不温不火,时而反复无常,人们对他多有疑虑,有人甚至骂他是亲日派。对此,甘地专门发表一次声明,说:“我一向坚持用非暴力不抵抗的原则解决问题。过去在运动中,有人采取了破坏行动,许多事情是利用了国大党或我的名义来进行的。今天我还是这样认为,印度必须独立,英国必须退出印度。但是只有通过非暴力抵抗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才能结束英国或其他外国在印度的统治。不管我的态度怎么变,这个根本的主张是不会变的。除此之外,其他的各种猜测就与我无关了。”

    其实,对这一点,他刚出狱时,在浦那国大党举行的集会上,就曾经侃侃陈词:

    “你们对我的信赖真使我不知所措。我的偶然获释已使人们产生很大的期望。我对自己是否能值得如此厚爱和信任表示怀疑。但有一点我很清楚,不管我有多少力量,都应该完全归功于我献身真理和非暴力运动这一事实。”

    如果说这些言论还不足以表达甘地胸襟的话,那就只有请上帝做主了。

    上帝是公正的,他对裁判这一类问题不会缺席吧。

    当然有一点也是应该解释的。现在自己的身体时好时坏,甚至衰弱不堪,有时候保持沉默,是保存体力的需要。当然,“非暴力抵抗者生病也是件不光彩的事”,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都是“上帝的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