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
每日上午门外有人叫卖“菱角”,小孩们都吵着要买,因此常买十来包给他们分吃,每人也只分得十几个罢了。这是一种小的四角菱,比刺菱稍大,色青而非纯黑,形状也没有那样奇古,味道则与两角菱相同。正在看乌程汪曰桢的《湖雅》(光绪庚辰即一八八〇年),便翻出卷二讲菱的一条来,所记情形与浙东大抵相像,选录两则于后:
“《仙潭文献》:‘水红菱’最先出。青菱有二种,一日‘花蒂’,一日‘火刀’,风干之皆可致远,唯,‘火刀’耐久,造春犹可食。因塔村之“鸡腿’,生唆殊佳;柏林汗之‘沙角’熟渝颇胜。乡人以九月十月之交撤荡,多则积之,腐其皮。如收贮银杏之法,曰‘阖菱’。
“《湖录》:菱与芰不同。《武陵记》:‘四角三角日英,两角日菱。’今菱湖水中多种两角,初冬采之,曝干,可以致远,名曰‘风菱’。唯郭西湾桑读一带皆种四角,最肥大,夏秋之交,煮熟鬻于市,曰‘熟老菱’。
“按,鲜菱充果,亦可充蔬。沉水乌菱俗呼‘浆菱’。乡人多于溪湖近岸处水中种之,曰‘菱荡’,四围植竹,经绳于水面,间之为界,曰‘菱竹’。……”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