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东条英机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十七章 政府危机
    日军连续吃败仗  举国上下人心慌

    硫磺冲绳军情急  小矶内阁命不长

    小矶国昭接替东条英机刚过半年,就爆发了严重的政府危机。中国敌后的反攻、莱特和硫磺岛的陷落,使小矶将军的内阁处于崩溃的边缘。特别是硫磺岛的失守,在日本引起了难以估量的震动;再加上美机连续轰炸东京,全城一片火海,举国上下人心惶惶。

    硫磺而是小笠原群岛的中心岛屿。它在塞班以北625海里,东京以南660海里,是远程轰炸机的理想中继基地。“超级空中堡垒”如果受伤可以利用它作紧急着陆点;航程较短的p—51”野马式”战斗机可以从这里出发炉送b—29到日本,从海上望去,硫磺岛像一条半浮半沉的鲸鱼。它长约5英里、宽2.5英里,从空中望去则像一块肥猪排。该岛最明显的特点是在狭窄的南端有座死火山,山高只有556英尺。耸立于海上,显得格外威武雄壮。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折钵山。

    这座火山虽然不活动,但整个岛屿蒸汽弥漫,到处是沸腾的硫磺坑,显得生气勃勃。沿海的悬崖峭壁与折钵山加在一起,像宣布罗陀。然而,当地的居民有一种不安的感觉,担心这个岛随时可能消失在汪洋大海之中。

    硫磺岛呈三角形,北部宽,是个海拔约350英尺的高地,海滩上岩石遍布,无法通行,但靠近南端折钵山的宽阔地带却适合于两栖登陆,海军陆战队的登陆地点选在其东面的海滩,但看来是黑沙的沙滩,实际上却是轻松柔软的火山灰,身体较重的人踩下去会陷到膝部。虽然长年受风吹雨打的海滩和高原并没有多少天然作物,但在小山上及山谷里却是茂密的丛林。

    硫磺岛是一连串岛屿中的一个。这一串岛屿像一串连结得很松散的项链,从东京湾进口处开始,一直挂到离马里亚纳群岛300海里处:首先是伊豆群岛,然后是小笠原群岛。最后是大山列岛,该列岛由南北一线的3个小岛组成,硫磺岛居中。

    1861年日本宣称,小笠原群岛是小笠原公于1593年发现的,从而把它全部吞并。20年后,日本政府把第一批定居者送到硫磺岛。从此,同这一串岛屿中的其他岛一样,它由东京府作为日本本上的一部分加以管辖。

    到20世纪30年代,殖民者的人数几乎达到1100人,他们住在摇摇欲坠的日本式平房中。主要的材落元山位于该岛正中稍偏北,靠近硫磺坑。岛上种蔬菜、香蕉、菠萝、木瓜、甘蔗和谷物供当地消费,但主要的经济却是一家榨糖厂和一家硫磺加工厂。糖厂办得很糟,后来不得不改为草药加工厂。

    岛上有所小学,有7名教员;还有一家小旅店“太平轩”和一个有3名女招待的酒吧间。一年有6班船从日本来到这里,给当地带来日用品、访问者和新闻。

    在这一连串的岛屿中,只有硫磺岛适于建造机场,但多年以来,帝国海军除了在该地建立电台和气象站外,不大注意该岛。1940年马渊建设会社在折钵山山麓附近开始修建一个有两条长约1英里跑道的机场。翌年春,一名海军大剧带着93名士兵来建设炮台,一下子来了20000名工人,直到1944年初马绍尔群岛被美军攻陷时,硫磺岛才得到大本营的充分注意。第一任司令官和恒藏中佐带了5000名小兵登陆驻守。于是,开始在中部建造第二个机场。刊5月末,陆军也派了5170多人驻守。6月,为了加强岛上防御力量,东条派栗林忠道陆军中将到硫磺岛建立第一○九师团司令部,并担任全岛总指挥。临行前,东条对栗林特别强调了硫磺岛对防卫日本本土的重要性。他说:“军部和国家就靠你去守卫这个重要岛屿了。”

    栗林来到硫磺岛之后,首先按照东条的指示疏散平民,加速在多孔的火山岩中建筑地下防御工事,他决定在纵深地区坚守,而不是集中力量在海滩消灭敌人。到仲夏时,硫磺岛已是洞穴星罗棋布,地道纵横交错。栗林准备利用纵深坑道工事,坚持持久战。

    1945年2月16日,美国第五舰队完成了支援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部队攻入菲律宾主要岛屿的任务之后,就开始了对硫磺岛的进攻,岛上有飞机场两个   (这时正在修建第三个),是日本与马里亚纳群岛空中联系的唯一中   继基地。盟军一旦占有硫磺岛,陆基飞机即可直接袭击日本本土。硫磺岛的地形很利于防守,东北部是熔岩高地,南端是海拔55o英尺的折钵山。日军把炮位集中在该岛两边的制高点上居高临下,控制着四面的海滩。此外,日军还在高地上修筑了400多个地堡和火力点,有坑道贯通其间。由于战略地位重要,日军竟派出海陆军2.3万人防守该岛。

    美国舰队把事先侦察清楚的目标都在地图上标明了,每摧毁一个就划去一个,新发现的目标就加到控制图上。美军开始炮击之后,日军马上还击,但重型海岸炮却保持沉默,以免暴露目标。17日上午10时左右,当12艘步兵登陆炮舰掩护水下破坏小组进抵东海岸时,日军以为登陆开始了,这时重型海岸炮开始射击,打沉了9艘炮艇,打伤了3艘。于是美国战列舰便对准新的目标猛烈射击。舰基飞机在确定日军炮位和投掷凝固汽油弹烧毁障碍物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月19日,美军开始登陆,特纳海军中将亲自指挥两栖支援部队。第五十八突击队也派出100多架飞机在岛上盘旋,发射火箭和进行机枪扫射,投掷普通炸弹和凝固汽油弹。一时间,尘土飞扬,烟云蔽日。约近500艘登陆艇把海军陆战队第四和第五师的8个营的士兵运到海滨。上午8时30分,第一批登陆部队乘坐68辆两栖装甲车驶向海滩。海军立即给予相应的炮火支援,同时50多艘步兵登陆炮艇也向前提供近距离的支援。但因海岸陡峭,美军战士逐级攀登,伤亡很大。2月19日这一天,有3万名陆战队员上了岸,但伤亡2400多人。后来,美军分左、中、右三路进军。2月20日,中路陆战队员拿下了第一号机场;右路向东北高地推进;左路开始向折钵山进攻。

    120架舰基飞机用火箭、燃烧弹和炸药对东南海滩、折钵山进行密集轰炸,这些飞机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飞机一走,又恢复炮击。整个海岛烟尘弥漫,火光冲天。

    日本人的抵抗仍然比美国人预计的顽强。为了对付美军用火焰喷射器喷射坦克,他们采取拼命战术:志愿者将炸药捆在自己身上,变成活的饵雷,隐伏在美军坦克经过的路上,使美军受到很大的损失。

    在硫磺岛战役中,美国海军的支援舰艇发射炮弹近30万发,约1.4万吨,舰基空军的支援也有显著的效果。虽然如此,岛上许多防御坚强的据点,还是由步兵在坦克的近距离支持下,一个一个摧毁的。美军本来计划5天拿下硫磺岛,但结果整整打了1个月的硬仗,直到3月26日才宣布占领硫磺岛。

    整个战斗算结束了,只是3天后,还约有350名海陆军军人,包括40名大刀队员在内,高喊“万岁”进行最后一次冲杀。他们从岛西北端岩石嶙峋的峡谷中,像穴居人一样半裸着身子爬出来,狂热地冲杀,一路上见什么就攻击什么。他们的疯狂袭击使美军蒙受很大损失。经过一整天激烈的白刃战,才杀掉2/3,把其余驱散。

    次日清晨,即3月27日,在转移时受了伤的栗林将军,带着他的一个名叫中根兼次的参谋来到自己的山洞口,栗林脸向北,朝皇官方向跪了下来,庄严地叩拜3次。他用刀刺进自己腹部后,头垂下来。中根举起军刀,朝将军的脖子砍下去。在一名军曹的帮助下,中根掩埋了栗林的尸体,爬回洞内,把发生的事情告诉栗林的参谋长高石正大佐,然后与高石一起回到栗林切腹地点。两人都开枪自杀。

    硫磺岛一役,使美海军陆战队阵亡7000人,负伤1.9万人。按这一战役的时间之长和伤亡人数之多,是美军在第二次大战中所罕见的。在2.3万名守岛的日本军人中,只有3000多人活了下来。这3000多人中,有216人当了俘虏,其余的也都已丧失战斗力,他们像被猎的野兽一样缩在又闷又热、充满硫磺气味的山洞里——腹饥、口渴、绝望和惊恐。他们过着现代人类所难以想象的非人生活。

    美军占领硫磺岛后,进一步加强了对东京和日本其他本土的轰炸。夜间的空袭目标通常都在居民区,这比日间空袭带来更大的恐惧。3月9日午夜前后,空袭警报声划破夜空,接着数以百计的轰炸机向东京扑来,在市区倾泻下数以千计的燃烧弹。火越烧越旺,成了广泛蔓延的大火。巨大的火球以暴风骤雨之势从这幢建筑物跃至另一幢建筑物,构成白热的浪潮,温度竟达华氏1800余度。

    东京市中心燃烧得犹如太阳一样炽烈。阵阵浓烟卷向空中。街上到处是歪七扭八倒塌的房屋,到处是死尸,有些赤条条的一丝不挂,全身漆黑;有些双手合十在祈祷;有些则奇形怪状地站着;有些在那里似乎冥想着什么。

    有一具尸体的头已缩小到抽子一样大小。一座学校的院子里尸体堆得高高的,上面盖着稻草。空气中充满着死尸的臭味。有16平方英里的东京市区被烧为平地。市政官员后来估计死亡13万人。

    在国外战场连续失利、日本本土横遭轰炸的情况下,随之而来的则是整个生产大幅度下降,终至一蹶不振。据联合国盟军总部统计,如果以   1937年为100,日本的生产总指数在1944年达到144而到1945年一下子就降到57。造船工业的生产,1944年最高时为158.4万吨,到1945年一下子就降为49万吨,远远弥补不上日本舰艇,船舶的损失。飞机制造业的生产在1944年最高时为28392架,到1945年则猛降为1.1万架。其他生产也都遭到同样的命运。这也就宣告了日本战争经济的彻底破产。面对这种局面,1945年6月召开的一次御前会议的报告哀叹:“随着战局的紧迫,陆海交通及重要生产日益停滞不前,粮食的紧张也日益严重,因而综合地发挥现代化的物的战力则极为艰难。”

    与此同时,日本军费则无限地膨胀,到1944—1945年预算年度时,日本政府编制的非常时期军事预算达380亿日元,竟占国家财政岁出的85%。这是骇人听闻的军费预算。然而,日本的财源早已达到枯竭的地步。日本广大人民的血汗都被法西斯统治集团榨干了。反动统治当局又拼命滥发国债,但也远远填不满战费的无底洞,结果,弄得通货极度膨胀,财政经济一垮到底。

    日本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把日本这个国家弄得民穷财尽,满身疮庚,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由于农业危机和粮食危机,连广大人民维持生命的口粮都难以为继。战争末期,即1944年末到1945年春夏,日本反动统治当局只许11岁至60岁的人,每天领大米330克的配给量,有时还领不到。

    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每天也只能领到390克的配给量。其他生活必需品也非常匮乏,因而黑市猖獗,人民怨声载道,反战厌战情绪日甚一日。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缺勤率不断提高。

    1943年10月至1944年9月大约一年的时间里,包括军工生产在内的企业部门,工人缺勤率达20%,后来竟增长到49%。这就是说,在战争末期,经常有几乎一半的工人用实际行动拒绝为侵略战争服务。不仅缺勤率高,消极怠工现象更为普遍。仅据日本官方统计,1944年就发生216起大的怠工事件。人民不仅散发反战传单,匿名投出,而且发展到公开诅咒和怨恨天皇的地步。这些都是日本法西斯战争政策彻底破产的突出反映,也是日本法西斯统治上崩瓦解的预兆。正因为这样,当时的内阁书记长官迫水久常在   1945年6月惊呼国内出现了“对现存制度的不满”!

    日益发展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危机,使小矶国昭的内阁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小矾是被有意识地扶植上去当过渡首相的,因此从他任职的那天起,他就没有明确的章法。他和东条不同,他代表不了军方,对这场战争如何打法几乎发挥不了什么影响,对暗中鼓噪的求和活动也毫无影响。对于国家在这样的领导下的前途感到忧心忡忡的天皇,召见了木户侯爵,建议他有必要就正在日益恶化的战争局势向各位前首相“重臣”征求意见。

    木户把“重臣”逐个请到宫内,以免同时进去引起军方的猜疑。这样也使每个人能畅所欲言。但是,除近卫的建议外,别人的建议都含含糊糊,考虑不周,或者只是感情冲动地请求坚决打下去之类。近卫认为,除非短期内实现和平,否则日本将陷入灾难的政治和军事深渊。他预见马克思主义必将在东欧和朝鲜实现。但是,他又指责那些提出“一场决战”口号的人,是“受了试图使国家陷于混乱,从而实现革命的”的煽动。他说,这些极端分子“不过是披着国体外衣秘密策划实现革命的人”。

    尽管小矶政权的垮台已成定局,但是小矶却还在竭力试图挽救他的内阁。他初则向天皇建议大改组,继而又提出辞职,使天皇莫名其妙。他也向木户提出改组的建议,木户的反应很冷淡。小矶垂头丧气再晋见天皇。天皇只简单他说了句要“慎重研究”。

    天皇的话是婉转地暗示小矶下台,但小矶继续献媚取宠。他对东久迩宫说,如果让他复出,他能“把这场战争打好”,可以任命他当陆相。他抱怨说,陆军省一再拒绝他要换掉杉山陆相的请求,他准备直接向天皇提出这件事。天皇还是不表态。

    为了挽救自己的政府,小矶已用尽了一切办法。一气之下,4月4日下午他对木户说,他准备次日辞职。内大臣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挑选新首相。按照传统,木户必须首先召集“重臣”征求意见,然后再向天皇提出建议。但是这次却必须立刻进行初步调查,以保证挑选出来的人既能力和谈努力,又能被陆军所接受。

    4月5日,在小矶向天皇提出正式辞呈的同时,木户侯爵分别试探了4位军方首脑。他说,现在也许是建立“大本营或战争指导内阁”的时候了。这个内阁的首相当然是个军人,不但要能控制国务,还要能控制最高统帅部。

    然而,陆军参谋总长梅津和陆相杉山都对这样一个内阁表示冷淡。梅津承认,冲绳的战况很糟,4月1日,美军已开始在冲绳登陆,但日本“必须准备打到底”。杉山也同样悲观,但仍抱着幻想认为苏联打败德国后可能会向他的同盟国建议与日本讲和。海军军令部总长及川古志郎对战争的结局将会如何拿不出定见,他不相信今后即便能打一胜仗就能结束战争。

    这3个人的意见向木户表明,统帅部私下已认识到,战争是打不赢了,至于第四个人,即海相米内,他秘密鼓吹和平,木户当然是很清楚的。此外,米内己物色到一位合适的首相人选:铃木贯太郎海军大将。木户觉得这个推荐似乎是理想的。这位前侍从长是个“大人物”,天皇亲切地称他力“亲父”。

    下午5时,所有“重臣”都聚集在宫中,挑选新首相。木户和枢密院新议长也参加,新议长刚好是木户看中的首相人选铃木大将,东条是第一次以“重臣”身分出席会议,他警惕而咄咄逼人,从一开始就使人看出他反对任   何主和派人选。全体“重臣”都反对他,但不公开表露出来。他们生怕惊动好战主义者,不能冒公开冲突的风险。

    “小矶的辞呈说,无论是国务还是统帅机构都需要改正,”东条说,“这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既是提问,又是挑战。

    “小矶首相没有加以专门的说明。”木户回答说。

    “战争期间政府更迭频繁不好,”东条满有情绪他说,“下届内阁必须是最后一届!目前,国内有两股思潮,一派人认为,为了确保国家的未来必须打到底;另一派人则想迅速实现和平,即使无条件投降也在所不惜。我认为,我们必须先解决这点。”

    “下一届内阁必须考虑各种各样的问题。”冈田启介海军大将说。他像铃木一样,在“二二六”事件中死里逃生。“这是一届肩负日本命运到底的内阁,它将集结国家的全部力量。和战问题不能在这里决定。”

    室内一时沉默下来,气氛别扭,两位文官,即平沼和广田,想抚慰东条一番。两人都假情假意他说,战争一定要打到底。“重臣”们开始讨论未来首相必须具备的条件,却没有提出具体的人。一小时过去了,最终还是枢密院议长铃木建议从“重臣”中选择一人担任。“当首相是很累的差使,我想请我们当中最年轻的近卫公爵出任。”

    近卫谢绝,他由于自己过去三届内阁所犯的错误以及施政不当而名誉受损。平沼根据这些理由同意不让近卫出任。他先对东条重申战争必须打下去,然后他提出木户和冈田的意中入选——铃木海军大将,在座的都表示赞成。

    “我同意。”近卫说。

    “这意见很好,”若槻说,“没有再好的人选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