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斯福的积极倡议下,1931年年底,纽约州在全美国48个州中,最早成立了临时紧急救济署。由协助罗斯福筹集竞选资金的杰西·斯特劳斯任署长,哈里·霍普金斯担任执行主任,具体负责这一计划的实施。他从私人福利机构招募了一批能干的工作人员,对最严重的灾难发起进攻。但是这个任务非常艰巨。1932年初,纽约州至少有150万失业者, 而且人数还在逐日增加。不久,救济署就得向全州大约10%的家庭提供救济,每月平均大致23元。救济金额虽说微不足道,但饥饿现象总算得到了控制,而且比起其他地区的标准来,这里的救济还算是慷慨大方的。人们很快就看到2000万美元的救济款太少; 1932年3月,罗斯福要求增拨救济款项,他说,不应让任何人“无衣、无食、无住,不准饿死一个人”。并决定发行3000万美元的公债。形势的严重性迫使罗斯福放弃了自己过去像杰斐逊那样对赤字财政所抱的厌恶之感。他承认:“在此非常时期,我认为应当采取本来不应考虑的非常手段。”他还修正了自己对各州权利的信念,赞成瓦格纳参议员提出的,尚待国会批准的关于由联邦提供7.5亿美元失业救济金的建议。
在新的一年开始时,罗斯福就直言不讳地表明了自己争取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意图。在争取获得提名的斗争中,罗斯福遭到一些有力量、有影响的人物的反对。其中有民主党元老艾尔·史密斯,他曾是罗斯福在政界的提携人;众议院议长约翰·加纳和曾在威尔逊政府中担任过陆军部长的牛顿·贝克。史密斯等人则得到在舆论界颇具声望的沃尔特·李普曼的支持。李普曼从罗斯福争取提名开始,就对他进行尖锐攻击。李普曼藐视地说,罗斯福不过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童子军而已,充其量是个举止文雅的人。他不具备担任总统的任何重要品质,但却非常想当总统”。李普曼认为罗斯福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和试验者,一个没有任何理论上的指路明灯的人。这一判断有重大失误,罗斯福在担任总统的12年中证明了他不愧为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
面对这些来自各个方面的攻击,罗斯福必须用事实说明他不是一个急功近利主义者,而是一个具有远见的政治家。作为纽约州的州长,他所关心的的确偏重经济萧条的影响;现在,他必须看得更远,提出对付动乱的根源以及减轻动乱后果的对策和方针。他的智囊团的任务就是要为进行这种调整提供理论根据。他们的作用不是替州长思考,而是提供选择方案。照莫利的说法,罗斯福对于新的创见非常乐于接受,但有时他也觉得,这些教授们由于急于把国家做为试验自己理论的实验室而走得太快太远。罗斯福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贸然超越民意过远,确是一种鲁莽行动。比如,威廉·詹宁斯·布赖恩曾用自己的主张和激情唤醒美国人,但从来当选为总统。聪明一点的做法,更有政治远见的做法,是先获得提名和当选,暂不宣布可能引起争议的主张,以便有时间对选民进行教育。
罗斯福智囊团的第一个成果是莫利草拟并由罗斯福在4月7日向全国广播的10分钟的讲话。虽然这次讲话是在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持下发表的,但这位候选人为了有利于自己,提出了一项积极计划,旨在消除自由派对其改革主张所抱有的疑虑。他以具有预兆性的语言,驳斥了共和党和民主党保守派提出的“涓涓细流”建议,而要求采取一种“由下而上而不是由上而下做起的,把信心再次放在经济金字塔底层那些被忘却的人们身上的复兴计划”。他呼吁把复兴金融公司的一部分资金借给面临破产的小商人、 农民和房主, 这一切都将是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关于“被忘却的人们”的讲话,不仅刻划了由于萧条而陷于经济困境中的千百万人的生动形象,而且是在竞选运动中争取代表的关键时刻发表的。讲话对中西部和南部各州的农民起着激烈作用,那里正在召开代表大会和举行预选。纽约州长成了受苦者和被剥夺者的众望所归的人物,并获得了南部和西部各州未曾宣誓效忠本州候选人的大部分代表的支持。
1932年6月的最后几天, 民主党人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云集芝加哥,他们确信下一届美国总统将由民主党人来担任。在同一个城市里,共和党人召开了给人以凄惨之感的全国代表大会,怏怏然再次提名胡佛为候选人,这就打消了民主党人的一切疑虑和担心。但在民主党内部,为总统候选人问题,各派之间却进行着明争暗斗。“无冕之王”李普曼千方百计地拆罗斯福的台,大力支持贝克。李普曼在专栏文章中攻击罗斯福“头脑很不清醒,目标很不明确,采取的方法不是开门见山”。艾尔·史密斯则声嘶力竭地宣称:“对于坚持煽动国内劳动民众以阶级对抗和贫富冲突来自我毁灭的任何候选人,我将决心与之斗争到底。”与这些人的作法相反,罗斯福却采取了高姿态,他没有亲赴芝加哥出席代表大会,却稳坐纽约静观局势。只有他的竞选班子在会上四处活动。经过激烈的角逐和几个回合的战斗,罗斯福终于以2/3的多数票获得总统候选人的提名。李普曼只得正视既成事实,他不得不改口说:“我确信,这位州长的能力或许是被低估了,或许更可能是他还很年轻。他是可以令人惊奇地发展和成熟的。”他宣布他将“愉快地投罗斯福州长的票”。
按照传统的做法,被提名的总统候选人要等待几个星期,听候党的委员会给他送来得到提名的正式通知书;但是,罗斯福决心吹掉政府屋檐下“愚蠢传统的蜘蛛网”。他打算戏剧性地实现他的意图,办法是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由奥尔巴尼飞往党代表大会会场去发表他接受提名的演说,而不是坐等隆重的通知仪式的到来。
罗斯福来到芝加哥,就径直地走上大会讲台,向与会代表,同时也向全国大约有1000万簇拥在收音机旁的听众,发表了字斟句酌的“充满希望”的讲话。“我在履行今后任务之初就打破了一个荒谬的传统,那就是,一个候选人要在几个星期里对所发生的事假装一无所知,一直等到好几个星期后才有人正式通知他这件事,”罗斯福说。“你们已经提名我,而我也知道这件事,我现在到这里来就是感谢你们给予我的荣誉。让这件事也作为一种象征,表明我这样做就是打破传统。让打破愚蠢的传统成为我们党今后的任务。”但是,有一个传统他希望能得到保持,那就是民主党要成为“自由与进步的旗手”,成为“使国家不断走向真正希望、真正正义和全体公民真正平等之途”的先锋。
“美国人最需要的是什么?”罗斯福问道。“我认为他们需要两样东西:包含一切道德和精神价值在内的工作;与工作一起的还有适度的安全,这包括自身的安全、妻子的安全和儿女的安全。工作和安全,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不能只是说说而已,更不能就事论事。它们是一种精神价值,是我们的一切重建工作所要达到的真正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罗斯福提出了类似他作为纽约州州长所提出的那些计划:为穷苦者提供联邦救济;兴办自给的公共工程项目,以提供职业;废除禁酒法;造林,以便更好地使用土地;降低对房屋和农场抵押品的利息;调节证券交易;自愿执行农作物控制计划,以减少剩余农产品;以及降低关税税率。当他把这些建议传达给听众时,语调里充满了信心。代表们认为,这不是通常那种有意引得代表们拍手叫好的鼓动性的演说,而是“对形势的明晰分析”和对一个大胆的解决方案所作的概述。
直到讲演的结尾,罗斯福才加进一些充满激情的话语。他说;“人类从每一次危机、每一次劫难、每一次灾祸中获得新生时,他们的知识变得更加广泛,道德更加高尚,目标更加纯洁。而今天这是一个思想涣散、道德堕落的时代,一个自私自利的时代……我们不要只责备政府,也要责备我们自己。要相信,我们的几千万公民希望他们传统的生活准则和思想准则,并没有一去不复返,他们的这一希望不会落空,也不应该落空。”
“我向你们宣誓,我为自己宣誓,”罗斯福说,“要执行有利于美国人民的新政。让我们全体在场的人都成为未来那种富有成效和勇气的新秩序的预言者。这不单是政治竞选,这是战斗号令。请你们帮助我,不光是为了赢得选票,而是要在恢复美国固有的这一伟大进军中取胜。”最后罗斯福宣布:“竞选于今晚10时开始!”
当欢呼声还在芝加哥体育场里回荡时,罗斯福立即开始了竞选总统的战斗。在竞选期间,他发表了16次长篇的演讲和67次较短的演讲,而且在火车后部的讲台上发表了无数次不拘形式的谈话。沿途他所看到的经济危机后的景象使他大为震惊,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到处是失业的人群,到处是等待救济的饥民。他说:“我观察过千千万万个美国人的脸孔。他们露出了迷路儿童似的惊惶之色。”罗斯福因此忆起了停战后的欧洲,像是又看见了饱受战争灾难奴役的人们。从而更加激起了他对共和党政府的不满。他曾用四句话概括了他对胡佛政府的批评。
第一,它通过错误的经济政策鼓励了投机活动和过剩生产。
第二,它企图尽量缩小大崩溃的含义,使人民认识不到其严重性。
第三,它把大崩溃的根源错误地归罪于世界上其他国家。
最后,它拒绝承认和改正自己给国内带来的不幸,它迟迟不进行救济;它忘记了进行改革。
罗斯福一再提出这类指控, 直到竞选将近结束时, 他才在巴尔的摩宣布,要“对共和党现领导的‘四骑士’:破坏、延误、欺骗、失望”进行一场战争。
投票前,罗斯福在民意测验中遥遥领先,胜利已成定局。尽管胡佛本人也知道没有连任的希望,然而这位以兴办“慈善事业”闻名的人,却采取“吓唬选民,让他们担心罗斯福会做坏事”的策略来低毁罗斯福。但是,胡佛所到之处,听到的尽是“绞死胡佛!胡佛是杀害退伍军人的凶手!”的喊声,选民用鸡蛋和西红柿投掷胡佛的竞选专车。一个在任内使全国1/7的人不得不靠施舍度日的总统,赖在白宫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11月8日一早, 罗斯福在海德公园村投票后回到了纽约市,在家人和朋友围绕下在民主党总部听取选举结果。他兴高采烈地亲自接听现场指挥人员打来的电话。罗斯福节节胜利。当他得知宾夕法尼亚这个“基石州”60年来第一次投了民主党的票时,他哈哈大笑起来。随后有两个穿黑衣裤的人溜进了房间,整个晚上都在州长左右值勤。他们是特工人员,罗斯福今后终生都要在他们的监护下生活了。最后路易斯·豪从“第一线”打来电话,向罗斯福表示祝贺。“你好,富兰克林,”他说。“看来我现在总算大功告成了。”罗斯福请他过来,以便当众宣告:“为取得这次伟大胜利,在美国有两个人的功劳比谁都大。一个是我的老朋友和同事路易斯·麦克亨利·豪上校,另一个是好样的美国人吉姆·法利。”
罗斯福以2280万票对1575万票获胜。 他在48个州中赢得了42个州,共得472张选举人票,胡佛只得到6个州的59张选举人票。自72年前林肯以212票对21票的10与1之比击败麦克莱伦以来, 这是美国两党竞选史上第二个悬殊的比率。从此,富兰克林·罗斯福临危受命,入主白宫,于1933年3月4日起成为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正是:入主白宫遂心愿,励精图治绘新篇。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