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蒙巴顿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八章 穿插敏铁拉(2/2)

    由于木村兵太郎司令官远在仰光坐镇,曼德勒防线由方面军参谋长田中新一中将直接指挥。他判断,英军将从北面对曼德勒发动全面进攻,他将在自己选择的战场上进行并且赢得这场大会战。田中新一开始根据自己的判断调兵遣将。他设想第15师团能够把英印第19师牵制在原地,而第33师团将阻止英第20师前进,于是他把部队从帕科库和敏铁拉调来增援曼德勒守军。他仍然认为梅塞维在良宇渡江不过是一种声东击西的虚招,而没有意识到英军要直插曼德勒西南方向的敏铁拉,还愚蠢地以为英军的主攻方向在曼德勒的正面,这样他就可以集中兵力实施自己的伊洛瓦底江会战计划了。曼德勒这个缅甸的第二大城市,位于伊洛瓦底江畔,日军在那里早已筑有完善的防御工事,可以迎击任何来犯之敌。

    但是,英国人没有钻进这个火网,虽然他们在曼德勒北面保持着对该城的压力。这是蒙巴顿和斯利姆早就盘算好的。2月21日,梅塞维的先头部队——第17英印师向前挺进,目标是首先占领敏铁拉东北面的东沙。次日,科恩的第48旅步兵最先出现在通往敏铁拉的尘土飞扬的公路上,谢尔曼式坦克纵队则沿着公路两侧疾进。当英军坦克突然从日军后方阵地抄袭过去的时候,公路上日军的第一道封锁线被冲垮了。进攻部队现在兵分两路,第17英印师的第64旅插向东沙南面的要塞,另一支部队直取关键性的高地,准备向东沙发起钳形攻势。尽管日军阻击部队拼死抗击,第64旅到2月23日还是推进到离维朗不到4公里的地方,并拔除了日军的要塞。同时,第17英印师的主力猛烈进袭坎耶,从而完成了对东沙的包围。

    24日,第17英印师攻下了东沙。该师各旅继续全速前进。当夜,在歼灭许多敢死队和狙击手之后,该师分兵把守主要的公路和铁路要点,准备最后奔袭敏铁拉。25日清晨,第48旅留守原地,阻击来自北面的救援日军,而其余各旅连同其锐不可当的坦克部队,则继续向敏铁拉急驰。英军拿下塔布通机场后,蒙巴顿又马上派运输机把一个旅的援军,于26日拂晓运抵这个简易机场。接着,得到增援的第17英印师很快逼进了敏铁拉外围。

    由于田中新一愚蠢地把原驻扎在敏铁拉的1个师团调往曼德勒防线,造成守卫敏铁拉的兵力非常薄弱。此时,这里日军的最高指挥官是第2野战运输司令粕谷少将,据日方材料统计,守军总共只有3个步兵营、2个机场营和1个高射炮营,不到4000人;另外还有几百名住院的伤病员。当英军收紧包围圈时,每一个日本士兵,甚至伤病员也不例外,都奉命投入火线死战到底。

    不过,敏铁拉的日军不乏武器弹药,粮食也不短缺,这里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军需仓库。所有的日本兵都有某种式样的自动武器武装起来,并携有充足的弹药。他们潜伏在地堡和据点里,隐蔽在房屋。店铺、仓库和佛教宝塔内,甚至埋伏在该城西面和南面入口处周围开阔的大湖堤岸后面。粕谷少将还从周围机场拉来高射炮用作平射反坦克武器,并在城市中央设置了五花八门的地面火炮,决心与敏铁拉共存亡。

    2月28日,第17英印师发起进攻。首先由一支部队筑起路障,封锁通往稍埠的道路,以防止两地的日军取得联系。同时,第63旅发起冲锋,猛攻守军西部防御阵地,第48旅则扑向北部防御阵地。谢尔曼式坦克以25磅自行火炮和两个步兵营为后盾,转战于敏铁拉外围的北部、东北部和东部。蒙巴顿派来的皇家空军和美国空军的战斗轰炸机,对敏铁拉城进行了狂轰滥炸。其中。特别有效的是美国空军的两个大队,每一个大队均有两个闪电式和霹雳式战斗机中队,以及一个b-25型轰炸机中队,此外还有两个用以撤退伤病员的l5联络机中队。美国空军的飞机的续航能力比英国飞机强得多,所以能始终不断地在敏铁拉上空巡回飞行,随时可用来对付日军的火力点。

    在粕谷少将的督战下,日本兵在地堡工事里拼命地负隅顽抗。英军不得不一个一个地进攻这些地堡。落日时,还有相当多的地堡未被英军夺取。梅塞维只得下令部队退出已成一片废墟的敏铁拉,以防夜间遭到伏击。打红了眼的英印士兵不愿撤出,结果,日本兵趁黑夜偷偷地爬出地堡,企图收复失去的表面阵地。于是双方交错开火,抵近肉搏,枪炮声震耳裂心,彻夜不绝。

    3月1日,蒙巴顿得知敏铁拉还未拿下,非常气恼,便要斯利姆亲自飞抵前线指挥。斯利姆到现场后,决定在该城北面集中兵力发起攻势,以最终占领敏铁拉。

    日本人素以(忄票)悍勇武著称,而在敏铁拉废墟残垣间进行的鏖战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日本士兵只有咽了最后一口气才停止抵抗。一个负伤的日本兵只要还能爬到一挺机枪旁射击,那么即使死到临头,也会豁出命去干。那些在地堡里坚持战斗的日本兵,面对英军火焰喷射器的威胁和劝降喊话,宁可被烧死也不爬出来投降,直到3月3日最后50名没被打死的日本官兵跳入湖中自尽,敏铁拉才被英军完全占领。

    接到这些残酷场面的报告后,蒙巴顿对日本官兵顽强的战斗意志所震撼。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战争是一种残酷和不人道的行为,具有一切排斥理性和不符合常规的性质。尽管他们并未少主动发动或被迫接受战争,但当军人在战斗中尽了最大努力仍无法摆脱绝境,他就有权放下武器向对方投降。这对他仍然是光明正大的,合乎人道的和无损荣誉的军人。为了让他的亲属知道他还活着,根据西方公认的国际惯例,敌国一方还得把他的名字通知中立国。被俘的军人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家庭成员来说,都不能算作蒙受羞辱,别人也不能歧视他们。日本人对此恰恰难以理解。蒙巴顿曾翻阅过被译成英文的日本军队的《军人手令》,里面的第7条规定:“……叛乱、投降、越权、读职、抗命和逃跑一律处以死刑,……同交战国媾和后,被敌方遣返的军人将以投降罪论处……”

    “那是一条多么残忍的规定。”蒙巴顿看着来自敏铁拉前线的报告,又想起了他读过的日本《军人手令》,不禁感叹道。同时,他还想到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据说在巴丹半岛、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和印度尼西亚,当成师成团的英美军人放下武器、打着白旗走出战壕投降时,曾令日本军人大吃一惊。对日本人来说,当他们面临同样的绝境时,军人只有一个选择:冲锋或者自杀。日本人将这种选择赋予了一个崇高而壮烈的名字,叫做“玉碎”。因此,日本人不能容忍自己被俘,同样也不能容忍别人做俘虏。在战俘营里,任何人笑一笑都可能遭杀身之祸,因为日本看守们认为这些贪生怕死的战俘,是没有笑的权力的。日本人由于鄙视战俘而肆意虐待和屠杀战俘的事例在西方广为流传。在英帕尔战役时,蒙巴顿就曾听说一群为西约克郡团运送物资的英印士兵,被日军俘虏后,日本人把他们的双手绑到树上,然后把他们抽打得昏死过去。俘虏醒过来以后,再用刺刀把他们一个个挑死。蒙巴顿听说后即愤言,他永远也不能宽恕日军对待俘虏的残忍行为。

    此时,蒙巴顿似乎理解了第17英印师以那么大的兵力和火力,居然费了一周多的时间才占领敏铁拉的原因。

    “日本军队的作战意志太顽强了,他们不会甘心失败,还会向敏铁拉反扑的。”蒙巴顿内心暗暗地料定。

    果然,一个多星期以后,日军发起的一场夺回敏铁拉的血战开始了。

    敏铁拉失守后,木村司令官在仰光再也呆不住了。他知道敏铁拉位于伊洛瓦底江南岸扇形地带的要害,它的失守使在曼德勒正面作战的第15军陷于腹背受敌的绝境,从而致整个方面军于死命。现在,他顾忌不了许多了,下令田中新一停止准备伊洛瓦底正面的会战,从第15军的第15和第33师团中各抽出一个联队,配合第33军的第18师团和第49师团,全力夺回敏铁拉。木村还特别指令,敏铁拉争夺战由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将指挥,方面军参谋长田中新一不要插手。

    3月12日,本多中将接受了任务,随即赶赴敏铁拉东南面35公里处设立战斗指挥所。他认为夺回敏铁拉,首先要夺回那儿附近的各个简易机场,因为这是阻止更多的英军被空运来增援的必要步骤。日军疯狂地扑向机场,同时,其他部队不顾一切向良宇冲击,以阻止英军继续渡江。3月15日,所有的机场都弥漫着战火的硝烟,当运输机载着第5英印师的空降旅在几个机场同时着陆时,炮弹常常就在机身周围爆炸,官兵们往往一跳下飞机就得直接参战。在反扑中,日军甚至用“肉雷”来炸英军的坦克:敢死队员钻进散兵坑,每人各拖着一个100公斤的炸弹,把炸弹夹在两膝之间,引信调整到“瞬时起爆”点,在坦克爬过散兵坑的那一瞬间,敢死队员就触发撞针。不过,英军很少几辆坦克是被这种拼死的办法炸毁的,但日本兵倒炸死了不少。就像日本人采取“特攻机”的自杀战术,并没有撞毁多少艘美舰一样,他们过于迷信人的和精神的勇敢了。

    梅塞维在敏铁拉的部队,各个兵种配合得很出色,联络情况极为良好。无线电台可以直接呼叫飞机,准确无误地轰炸和扫射日军的攻击部队,使敏铁拉城外焦枯的田野上,到处都散布着肢体破碎的日军尸体。这场争夺战共打了两个星期,到3月28日结束,仅据日方自己的统计,两个日军师团及配属部队,共死亡官兵6500余人。

    但是,当战斗还在敏铁拉城外激烈进行的时候,日军部队却成功地收复了东沙周围的制高点,切断了第17英印师从良宇方面来的补给线。梅塞维着手重新打开敏铁拉至良宇之间的道路,同时又急忙派部队攻打敏建,以打开一条新的水路,减少补给方面的困难。第7英印师的两个旅,在蒙巴顿派来的飞机一路跟踪掩护和空投补给的支援下,越过干燥荒芜、尘土飞扬的平原,奔向敏建。一周之内,英军重又夺回了高地,打开了敏铁拉通往良宇的运输补给线。同时,敏建被攻占后,英军迅速在那里建成了一座临时码头,从而又从水路获得了大量补给品。至此,日军不得不完全放弃了夺回敏铁拉的企图。

    蒙巴顿麾下的部队在敏铁拉打赢了,下一步就是夺取曼德勒。曼德勒旧称“瓦城”,坐落在伊洛瓦底江中游,为缅甸历史上古东吁国首都,也是缅甸仅次于仰光的第二大城市。

    英军占领了敏铁拉,以及随后又击退了本多政村中将率领两个多师团的反扑。已经决定了日军在曼德勒防线必将崩溃的命运。因为占据了敏铁拉的英第4军,犹如一把钢刀插在了曼德勒守军南面的后背。其实,就在木村兵太郎中将调兵力反扑敏铁拉的时候,蒙巴顿已将尚能调用的兵力统统投入曼德勒外围,伺机拿下曼德勒。

    在曼德勒西南俯视该城的山上,筑有日军的机枪地堡群,防卫森严,守敌为第15军的第15师团主力;其他的第31和33师团,则分别守卫在城市南部至眉苗一带。主攻曼德勒的是斯托普福德的第33军,3月14日,他们逼进了杜弗林要塞,并于15日完成了对它的包围。英军乘筏排渡越70米宽的要塞护河,一次又一次企图攻占要塞,但都没有成功。英军对泥土堆成的高墙进行的持续炮击见效甚微,甚至调来中型火炮进行抵近射击,出动飞机轮番投下密集的炸弹,也没有起什么作用。经发电请示蒙巴顿同意,斯托普福德决定绕过杜弗林要塞,留待以后再来攻取,而从其他方面进攻市区。

    日第15师团驻守在杜弗林要塞的部队,见英军绕开了自己,逞强好胜的柴田师团长下令放弃要塞,折回市区与英军交战。可是,一离开坚固的要塞,仅有轻武器装备的日军,根本不是配有坦克战车的英军的对手,很快被击败。第31师团的正面也被英军突破,接着眉苗也落入英军之手。3月20日,日第15军司令官片村四八中将见下属各师团将陷于被分割包围的境地,遂下令撤出曼德勒,向东南方向的恰随突围。当日,英军完全占领了曼德勒。

    曼德勒是缅甸国土的正中心,交通辐接,商业鼎盛,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居于重要的地位。它的收复,无疑是英军重入缅甸以来的重大胜利。蒙巴顿在攻占曼德勒两天之后便来到了这里,他对斯托普福德将军表示祝贺,并慰问了攻城部队。然而,他在城里巡视了一遍后,又不禁感慨道:“看我年轻时曾经来过的地方在这次战斗中被烧为焦土,真使人感到伤心。”

    此时,缅北的日军在中国远征军的打击下,已苟延残喘;而整个缅甸中部已落人蒙巴顿指挥的英军之手,到仰光的道路已经打开。在这几周的战斗中,英第14集团军所属两个军的伤亡人数约1万余人,而日军的损失更大,大抵要占他们已缩减了的兵力的1/3。当日军沿着一条漫长而崎岖的道路向东南方向撤退时,又损失了许多装备。这样,他们在缅甸继续抵抗的前景也就更加黯淡了。

    然而,仰光的大门虽为蒙巴顿洞开着,但他必须迅速到达那里,因为雨季即将来临,又因为美国运输机将于6月初解除在缅甸战场上的任务而派往中国。敏铁拉距仰光近600公里,蒙巴顿能否顺利地占领仰光,从而完成反攻缅甸的最后一战,取决于他的部队能否赢得和时间赛跑的胜利,以及他还能制定出什么出奇制胜的计划。正是:奇兵穿插赢顽敌,攻取缅都须急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