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墨索里尼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十三章 暴君梦幻(2/2)
    面对盟军在各条战线上的强大攻势,墨索里尼的幻想又破灭了。如今,除了希特勒和他最亲近的党羽外,全都相信投降已迫在眉睫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了。早在2月间,驻意大利的纳粹党卫军指挥官卡尔·沃尔夫将军,背着墨索里尼,通过意大利的中间人介绍,同美国驻瑞士的情报机构负责人艾伦·杜勒斯进行了秘密接触。当时决定为了查证有关人员的身分证件,便以“纵横字谜”作为联络的代号。到了4月24日,沃尔夫以驻意大利的德军司令菲延霍夫全权代表的资格,重又出现于瑞士。有关投降的谈判在暗中加紧进行。

    其实,墨索里尼并非无动于衷,一看败局已定,也在试图同西方谈判。早在3月1日,他就派自己的儿子维托里奥·墨索里尼给米兰红衣大主教舒斯特尔带去了口信。大主教要求送去书面建议。3月中旬,小墨索里尼带着一份题为《国家元首的谈判建议》的文件再次来到米兰。墨索里尼在这份文件中建议向盟军最高司令部投降,“为使意大利北部人民兔受更多的苦难,保护仅存的工农业财富免遭毁灭……”进而挽救他的国家免遭“的蹂躏”。只要“专门审判法西斯党员的罗马法庭”不对曾向意大利法西斯共和国宣誓的人起诉就行。墨索里尼还答应解散法西斯党。

    红衣大主教通过驻伯尔尼的教廷大使向盟国转达了墨索里尼的建议,但是直到4月16日,墨索里尼还没有得到答复。然而这一天,他在一家瑞士报纸刊登的一篇报道中,获悉驻意的德军早在他之前就暗中同盟国进行了“实现和平”的接触。这就是“纵横字谜”行动。这篇报道说,“4月4日星期五,驻米兰的德军接到命令,不得离开营房。据纳粹人士说,这项措施同旨在解决驻意大利的德军命运的谈判有关……”墨索里尼读完这篇报道,心神不定,连忙召见德国驻意大利大使鲁道夫·拉恩,要他作出解释。拉恩当然知道“纵横字谜”行动,而且支持这个行动。但是,他佯作不知,立即向沃尔夫报告了意大利“领袖”的不安。

    在这之后,墨索里尼在其总部接到拉恩大使和沃尔夫将军的电话。“领袖”开始详细介绍在科莫湖以北山区瓦泰利内组织极其危险的最后防御的计划。沃尔夫一听,十分不安,因为这种行动可能损害“纵横字谜”谈判。他对墨索里尼说:防守瓦泰利内是不明智的,建议他“在我们附近活动”。现在墨索里尼和德国人之间出现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墨索里尼最后的一线希望是寻求一种“意大利的政治解决办法”,结束这种灾难性的战争。因此,他从未向他的德国盟友透露在瑞士举行的和平谈判。当然,德国人也从未向这个“领袖”透露他们的秘密。

    自从希特勒在阿登地区发动的冒险进攻失败以来,墨索里尼显然精神失常了。特别是1945年4月11日,他接到梵蒂冈的来信说,盟国断然拒绝他的建议。墨索里尼觉得万念俱灰。“他一直在梦想,全靠梦想,在梦境中生活”,他的年轻的文化部长费尔多南·梅扎索马说:“他根本不正视现实。他在一个完全由他臆造出来的幻想世界里生活和行动。他脱离现实。他对事物的反应,他的欢乐和颓丧同现实生活毫无关系。那些感情都是莫明奇妙地突然迸发的。”

    对于墨索里尼临终前不正常的歇斯底里的生活和狂暴情绪,西方记者们做了引人入胜的记载和描述。伊瓦诺·福萨尼在加尔达湖的一个小岛上同墨索里尼交谈时,发现“领袖”似乎濒于发狂。他向这位记者谈到自己的错误,同时指责其他人犯的错误更大。英国“毒辣的外交政策”迫使他卷入战争,希特勒不听他的劝说,入侵苏联。他激烈攻击国王、总参谋部和只考虑个人利益的工业财团。然后,他以悲伤的口吻承认,自从在王宫被捕以后,他一直是被监禁的人。“我对自己的命运不抱任何幻想。生命仅是永恒之中的一刹那。斗争结束时,他们将唾弃我,但是以后他们可能会来抹去他们的唾沫。那时我将微笑,因为我同我的人民言归于好。”

    福萨尼认为,墨索里尼的不正常情绪和怪癖行为是由于他的卫兵、部长、整天大喊大叫的夫人多娜·拉凯莱和总是哭哭啼啼的情妇贝塔西一时不在他身边的缘故。

    另一位记者马德莱娜·莫勒觉得他犹如一名“苦役犯”。因为他脸色苍白,脑袋剃得精光,两颗黑眼珠毫无生气。他不单是屈服了,而且自暴自弃。“你想了解什么?”他问女记者,“我记得七年前,你到过罗马。当时,我是风云人物。现在,我已经过时了……今天上午,一只小燕子闯进我的房间,它飞不出去,在屋子里拼命挣扎,最后筋疲力尽,掉在我床上。我轻轻地捧起小燕子,生怕惊吓着它。我打开窗户,松开手。小燕子起先不知如何是好,向四周看看,然后张开翅膀,愉快地鸣叫一声,飞向自由。我永远忘不了那愉快的鸣叫。但是窗户永远不会为我打开,除非是让我走进地狱……”昔日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如今倒怜惜起一只小燕子来。与其说是忏悔,不如说是法西斯鼻祖的哀鸣。

    “是的,女士,我完了。我的星宿已经不亮了……垂危的时间太长。我如同一名处于暴风之中的船长。船沉了,我坐在一条根本无法控制的舢板上,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上飘荡。没有人听得见我的声音。但是可能有一天,人们将听到的。”

    4月13日晚上,也就是在罗斯福总统逝世后的第二天,这个一法西斯头子似乎又打起精神来了。他在每天召开的军政例会上叫嚷,要到瓦泰利内进行最后的顽抗,拼一死活,博得好运;但是他的意见几乎遭到全体与会者的反对,反对最厉害的是意大利军队总司令格拉齐亚尼元帅。最后,墨索里尼不得不让步,他说:“没有人强迫你们到瓦泰利内去,你们每个人应该决定自己的行动。”现在几乎到了“树倒猢狲散”的境地,“领袖”的权威荡然无存了。

    这个法西斯头子在头脑稍为冷静后,觉得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谈判还是上策。他准备亲自出马,动身去米兰,打算同全国解放委员会(游击队)或西方同盟国谈判,继续寻求他结束战争的“意大利解决办法”。如果不行,他还可以返回北方的瓦泰利内进行最后防御。“总之,”他对格拉齐亚尼元帅说,“法西斯主义将在那里英勇地倒下。”

    这天,当多恩·潘西诺神父来看望他时,墨索里尼好像有点预感似地说:“你现在向我告别吧,我的神父。谢谢你为我的祷告。请你继续为我祈祷,因为我需要。我知道,我将被枪毙。”

    太阳快落山时,墨索里尼在费尔特里内利别墅的花园里同妻子告别。他还同姐姐埃德维杰告别。他说,他准备“迈进死亡的寂静之中”。然后,他带领一支小车队动身去米兰。

    当墨索里尼来到总主教府客厅时,红衣大主教劝他投降,以免使意大利遭受不必要的破坏。墨索里尼为了讨价还价,故意夸张地说道,他将率领3000名黑衫党员在瓦泰利内战斗到底。

    “领袖,”红衣大主教说道,“不要存在幻想,你最多也不过能集合300名黑衫队员。”当红衣大主教对他说起拿破仑下台的情况时,墨索里尼疲倦的眼睛里突然闪过一线光亮。

    “我的百日帝国即将灭亡。我应该像波拿巴那样听天由命。”

    随后,游击队的三位代表被引进客厅,谈判就这样开始了。“好吧,”墨索里尼迫不及待地说,“你们有什么建议?”

    “我接受的命令是简单明确的,”游击队的发言人马拉扎说,“我只要求你投降和接受你的投降。”

    墨索里尼极力克制着自己,稍微停了片刻,他说:“我不是为此而来的!他们告诉我,我们在这里开会讨论条件。我是为了保护我的人,他们的家属和法西斯民兵。我应该知道他们将来的命运如何。我的政府成员的家属应该得到保护,可有人对我说,民兵将把他们作为战俘交给敌人。”

    “这些都是细节,”另一位游击队员插话说,“我认为我们有权解决这些问题。”

    “那太好了,”墨索里尼说道,“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达成协议。”

    这时和墨索里尼一起来参加谈判的意军总司令格拉齐亚尼元帅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说:“不行,不行,领袖!请允许我提醒你,我们对自己的盟友承担着义务。我们不能撒开德国人进行这种单独投降的谈判。我们不能忘记义务和荣誉。”

    “恐怕德国人也没有这种顾虑,”游击队的将军卡多纳说,“前四天,我们同他们讨论了投降条件。我们已经就所有细节达成了协议,我们希望在某一时间签定一项条约。”

    马拉扎看见墨索里尼脸上掠过一丝痛苦的表情,他问道:“德国没有通知你的政府吗?”

    墨索里尼意识到他又被他的盟友出卖了。“德国人背着我干这种事!”他气得直跺脚。他扬言要发表广播讲话,揭露德国人。说完,他怒气冲冲地走出了客厅。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4月27日下午,沃尔夫代表驻意的德军司令部又同盟军进行了接触。双方商定,4月29日,驻意的德军将在亚历山大总部同英、美、苏三国签定无条件投降书。至5月2日,在意大利陆上和海上的100万法西斯军队和后勤人员,将全部向盟军投降。到此,意大利战争就要彻底结束了。

    至于墨索里尼,他和世界上所有的反动派一样,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他几乎一直把幻想保持到最后的一刻。在3月底,这个意大利法西斯头目,最后一次访问了他的德国伙伴,又被希特勒灌了一顿汤。当他回到加尔达湖畔的总部时,心中还满以为靠着那秘密武器还可以扭转局势。但是,盟军从亚平宁山脉的迅速推进,使这些希望落空了。当时盛传墨索里尼将在意大利和瑞士交界的山区进行最后的抵抗;但是,他的法西斯共和国已经不再有战斗意志了。

    现在当他听到德国人已经背着他和盟国达成无条件投降的协议时,墨索里尼的心全凉了,脑子里的幻想曲彻底地破灭了。但是,即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这个法西斯头子仍缺乏自知之明,仍不愿束手就擒,不甘心做人民的俘虏;特别当他想到最终将被送上绞刑架或送入美国动物园供人展览时,更是心凉肉跳不寒而栗了。因此,他又怀着侥幸的心情出走,决定到瑞士去避难,或到意大利北部山区去打游击。但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罗地网,已经布好。欲知墨索里尼的结局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