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墨索里尼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三十三章 暴君梦幻
    墨氏幻梦何其多 向隅而泣逐逝波

    奢望有朝时运转 除非太阳由东落

    1945年的春天,墨索里尼的末日来到了。垂死前的痛苦是从元旦开始的。为了切断法西斯军队的供给,新年过后,盟国空军利用他们30:1的优势,对德军的补给线进行了无情的袭击。最重要的一条线是从维罗纳到勃伦纳山口,后者就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走运时经常会晤的地点。这条线上有许多地方几乎在整个3月份交通中断。其他的山口时常被封锁,而且每次都要被封锁几个星期,准备转移到苏联前线去的两个师也因此推迟了一个月之久。

    从整个战局看,法西斯势力已气息奄奄,即将寿终正寝,但在意大利战场他们还拥有一定的实力。在北部地区德、意尚有27个师,其中5个是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师。如果不是因为盟国空军的压倒优势和他们自己错误地选择背靠波河的防守阵地,本来他们还可以多苟延残喘一阵。他们原应退出北意大利,撤退到阿迪杰河的坚强防线。在那里他们只要用一支小得多的兵力就足以牵制大量的盟军,而可以分兵解救受到盟军优势兵力威胁的其他地点。或者可以在蒂罗尔山中的“民族堡垒”南面布下一道坚强的屏障。

    但是,波河以南的失败宣告了法西斯灾祸的临头。希特勒当然对这一失败是负有首要责任的。因为当凯塞林的继任者菲延霍夫将军建议做战术上的撤退时,曾受到纳粹统帅部的严厉批驳:“元首所期望的,现在和从前一样,就是保持极度的坚定来完成你现在的任务;你要保卫你奉命指挥的北意大利地区的每一寸土地。”

    希特勒战略部署的错误,为盟军尽早夺取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盟军统帅部决定,首先突破亚得里亚海侧翼的敌军而迅速抵达波河,将敌人分割包围,切断他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强迫他们投降,否则就坚决歼灭。现在的计划是,由麦克里里将军指挥的第八集团军,负责打通从巴斯蒂亚到阿尔斯塔的道路,那是一条狭隘而防守坚固的通道,两旁还有大水泛滥,但是它可以通往更空旷的地带。当这一步进行得相当顺手以后,特拉斯科特将军的第五集团军就从多山的中央阵线出击,经过波伦亚的西面进抵波河岸与第八集团军会师,然后一同追击到阿迪杰河。

    盟军在4月9日的晚上发起了总攻,经过一天一夜的大规模空袭和炮轰以后,第八集团军由第五军和波兰军团带头攻过了塞尼欧河。11日,他们抵达了下一条河,就是桑特尔诺河。第五十六师最前列的一个旅和突击队出其不意地在敌后三英里的梅纳特登陆,他们是用一种叫做“水牛”的新式两栖运兵坦克渡水送过来的。14日那天,胜利消息频传:波兰军团拿下了伊莫拉;新西兰师渡过了锡拉罗河;英第七十八师在北进中攻占了巴斯蒂亚的桥梁,然后同第五十六师一起向阿尔斯塔公路进攻。德国纳粹和墨索里尼非常明白,这是他们的生死关头,、因此强迫德、意军队拼命抵抗。

    在同一天,盟军第五集团军开始在皮斯托亚一波伦亚公路以西发起中路的攻击。经过一星期的激战,在盟国空军的全力支援下,他们冲出了山区,跨过了波伦亚以西的大道而向北进攻。到了20日,德军统帅菲延霍夫不顾希特勒的命令,下令部属撤退。他巧妙地报告说,他已经“决定放弃静守的政策而采用机动的战略”。但已为时太晚了。

    阿尔斯塔已落入盟军之手,而英军第六装甲师正向费拉拉进击。波伦亚受到紧紧包围的威胁,既有从东面来的波兰兵团,又有从南面来的美军第三十四师。4月21日,波伦亚光复,波兰兵团就在这里消灭了有名的德国第一伞兵师。第五集团军进逼波河,它的右翼第六南非师与第八集团军的左翼会师。因敌军退路被断绝,大批德、意法西斯军队做了俘虏。

    盟军渡过波河之后,继续在一条广阔的战线上追歼敌人。由于一切永久性的桥梁已遭毁坏,渡船和临时浮桥也受到猛烈袭击,敌人陷于严重混乱。意大利领导的游击队趁机广泛出击,向法西斯军队发起总攻,他们先后解放了米兰和威尼斯等重要城市,热那亚的4000守军向当地游击队投降。4月中旬,英第八军渡过了阿迪杰河,向帕多瓦、特雷维佐挺进;第五军已由维罗纳向维琴察和特兰托进军,它的左翼伸展到布里西亚和亚历山大里亚。在意大利战场到处呈现了胜利进军的形势。

    海上的战役也进展得很顺利。在1月份,斯普利特和扎达尔的港口已被游击队占领;这些基地上的海防部队,经常袭扰达尔马提亚海岸的敌人,并配合铁托的部队举行反击;仅在4月份,至少有10次海战使敌人受到重创以至丧失战斗力,而盟国舰船没有受到损失。

    在西海岸的盟国海军,不断轰击和袭扰敌人,击退了德、意法西斯海军轻型舰只和蚊式潜艇的多次进攻,并且扫清了已解放港口的水雷,为日后地中海大规模的驱逐舰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原属于南斯拉夫而在战争初期被墨索里尼夺去的“普雷穆达”号驱逐舰,以及另外两艘意大利驱逐舰现在都配备着德国人员,在3月17日夜里离开了热那亚,准备去拦截从马赛开到里窝那的一个英国护航队。英国驱逐舰“瞭望台”号和“流星”号在科西嘉北端的巡逻中,向意大利舰只发起攻击。两艘意大利舰只都被击沉。从此,墨索里尼的残余海军几乎全部葬入海底。

    正当反法西斯力量在世界各地胜利进军的时候,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佐治亚温泉突然逝世了。那天下午,正当女画家伊丽莎白·舒玛托娃给他画像的时候,他突然病倒,从此不省人事,隔了几个钟头就与世长辞了。

    对于罗斯福之死,当时引起了全世界很大的震动。反法西斯同盟国采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悼念他。一面面镶着黑边的旗帜悬挂在莫斯科街头。当最高苏维埃开会的时候,他们起立默哀。在伦敦,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国会发表了沉痛的、深情的演说。他回顾在战争危难之际两国领导人结下的战斗友谊,朗诵了1941年罗斯福总统亲笔抄给他的朗费罗(1807—1882)的著名诗句:

    邦国之舟,扬帆前进吧!

    扬帆前进,强大的联邦!

    忧患中的人类,

    正全神贯注地将他们的一切未来希望,

    寄托在你的命运之上。

    在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这首诗不仅感染了丘吉尔,而且有力地鼓舞了英国人民与法西斯进行坚决的斗争。大约就在那个时候,罗斯福想出了一种援助的非常措施,叫做“租借法”。这种办法排除了“不干涉主义”的干扰,从而向英国、法国和其他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和人民提供了援助。而今正当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他却与世长辞了,这怎能不使人们痛惜和悼念呢?!

    但在轴心国那一边,却指望罗斯福之死能使他们在最后一分钟挽回败局。首先获得这一消息的纳粹宣传部长,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把最好的香槟酒拿出来!”戈培尔喊道,“给我接元首的电话。”

    希特勒正在总理府地下避弹室里躲避轰炸。他拿起电话机,全神贯注地静听着对方传来的“特大喜讯”。

    “我的元首,”戈培尔说,“我向您祝贺!罗斯福死了!星象图里写得清清楚楚,4月下半月是我们的转折点。今天是星期五,4月13日转折点就到了。”希特勒听得十分入神,简直是心花怒放了。

    “命运已经夺去了你最大敌人的生命。上帝并没有抛弃我们,”戈培尔兴奋地说,“上帝曾两次把你从野蛮的暗杀者那里拯救出来。1939年和1944年对准你的死神,现在却把我们最危险的敌人打倒了。这是奇迹!”

    日本法西斯分子也利用罗斯福之死这一“有利形势”制造谎言,说罗斯福是由于战争失利极度苦恼死去的。日本冲绳特攻队也趁机对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展宣传攻势。

    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听到这一消息后更是欣喜若狂,他和他的情妇贝塔西狂欢痛饮,一再为他们的时来运转干杯。他给随从们打气说:“天使降临了,有上帝保佑,我们会渡过目前的难关而赢得好运!”

    法西斯的头目们异想天开,竟然死抱住星象图的预言不放;他们认为罗斯福的逝世,是上帝在最后的刹那间把轴心阵营从迫在眉睫的灾难中拯救出来的千真万确的迹象!法西斯狂徒们的幻想曲,只能说明他们的愚昧和堕落。过去他们奉行弱肉强食的强盗理论,如今却靠谎言、欺骗和鬼话来苟延残喘了。

    事实上,盟国的反攻并没有因罗斯福总统的逝世而减弱,相反更进一步加强了。如今希特勒的西线已经崩溃。艾森豪威尔已经渡过莱茵河,长驱直入德国和中欧。苏联红军继解放东欧之后,已进抵奥得河畔,距离柏林东市区只有35英里了。4月16日,苏军沿着一条200英里宽的战线发动攻势,到4月25日包围了柏林。同一天,从莱比锡来的美国第一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附近同苏军会师。德国已被切成两半。在苏军和美英盟军强大的进攻面前,纳粹军队正在瓦解,仅在4月份的前三个星期中,就俘获德军100万以上。直捣希特勒的老窝,解放柏林指日可待了。

    在亚洲太平洋战场,盟军已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莱特岛;从马里亚纳起飞的美国战略轰炸机对日本各大城市的空袭活动日益频繁,战争已迫近日本本土,盟军已在冲绳登陆。英、美军队和中国的远征军在缅甸也发起了反攻。在中国正面战场,日军进行的所谓“大陆打通作战”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敌后战场,中国领导下的100万八路军、新四军及200多万民兵,正开展局部反攻。东南亚各国人民抗日武装斗争进入,日本侵略军处处被动挨打,“大东亚共荣圈”已陷入崩溃之中。由于长期进行侵略战争,日本的财力、物力已濒临衰竭。国内资源供应断绝,国内工业几乎瘫痪,粮食匮乏,人民不满。法西斯日本的末日即将到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