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防线被突破 罗马京城又失落
“固若金汤”何足惧 丧钟敲响多挽歌
话说德军在意大利南部失败后,1944年1月初,被迫退守古斯塔夫防线。这条防线从那不勒斯以北地中海沿岸起,经加埃塔、卡西诺直到亚得里亚海滨的奥尔托纳,横贯意大利中部。该防线由大量钢筋混凝土工事和雷区构成,被德军称做“坚不可摧”的防线。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企图依托这条防线,阻止盟军占领意大利北部,保障整个欧洲战场南翼的安全。这时在意大利北部驻守的德军是凯塞林元帅指挥的“c”集团军群,下辖第十、第十四集团军,共含21个师,370架飞机。第十集团军负责防守古斯塔夫防线;第十四集团军驻守在意大利北部沿岸地区,对付当地领导的人民反法西斯游击队。
经过休整补充,在意大利南部的盟军,处于更为有利的作战态势。他们计划迅速突破古斯塔夫防线,一举攻占罗马,尔后向意大利北部推进,歼灭意大利境内的德军和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残余部队,以配合西线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作战。这时,在意大利作战的盟军为美第五集团军、英第八集团军和英独立第五军。这些军队合编为第十五集团军群,由哈罗德·亚历山大指挥,共有19个师又4个旅,支援飞机约4000架,在地中海的舰船3000余艘。在人数上虽略少于敌人,但在武器装备上远远胜过德、意法西斯的军队。
为了突破古斯塔夫防线,丘吉尔坚决主张在防线北面地中海海岸的安齐奥组织一次登陆作战,以配合正面军队的进攻。他把这一登陆比作是一只“野猫”,要把这只“野猫”投入古斯塔夫防线北面的海岸,去“抓碎德国佬的心脏”。
安齐奥位于罗马以南45公里,是一个滨海港口小镇。盟军统帅部认为,在这里登陆取得胜利后,即可直取罗马,对于加速盟军在意大利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按照丘吉尔的意图,盟军很快制定了一个代号为“鹅卵石”的登陆作战计划。计划规定,登陆部队在距前线100公里远的安齐奥登陆,从后方突击防御之敌,切断其退路,并配合美第五集团军从正面突破古斯塔夫防线,尔后攻占罗马。
为了保证登陆计划的顺利进行,盟军在登陆前要对附近机场和交通线进行空袭轰击;同时地面部队要从防线正面实施牵制性进攻。为此,抽调美第五集团军所属第六军为登陆部队,该军下辖二个加强师、一个伞兵团、五个海军陆战营及专业部队,共5万人,并调集126艘战舰、250艘运输舰和大约700架飞机,参加了这次声势浩大的登陆作战。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美第五集团军于1月12日,从卡西诺地区发起了进攻,虽未突破德军防御,但牵制了德军的预备队,为在安齐奥登陆创造了条件。1月20日晨,集结在那波利湾的登陆部队开始出发,当日下午抵达安齐奥,并于次日凌晨2时开始登陆。在这里防御的德军只有两个营和数个岸防连,而且未进入戒备状态,登陆部队几乎未遇抵抗就很快占领了安齐奥港,并把3.6万人和3000多辆车辆运送上岸。
但是,登陆部队没有利用这一有利形势迅速推进,却奉命“把固守滩头阵地作为首要任务”。由于登陆部队裹足不前,使德军得到喘息机会,乘机从第十四集团军调来部队加强了防务。后来登陆部队虽然增加到四个师,但德军却把防御部队增加到六个师,并占据有利地势,对登陆部队进行反击,以致丘吉尔首相的这只“野猫”一直未能伸出利爪施展威风,反被紧紧压缩在一个狭窄的登陆场上。盟军依靠绝对的空中优势,才勉强守住登陆场。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
这时,西线盟军正准备在诺曼底登陆。在意大利的英、美军队必须加强攻势,牵制更多的德军,以配合即将开始的诺曼底登陆。于是,经过休整和补充的美、英军队,决定在卡西诺至第勒尼安海滨发起新的进攻。拟以英第八集团军12个师向卡西诺至罗马方向推进,美第五集团军在滨海地带进攻,尔后与安齐奥登陆部队会合。
5月11日,盟军对德、意古斯塔夫防线强大的进攻开始了。进攻之前,亚历山大将军向丘吉尔首相报告说:“我们有充分信心和意愿来实现我们的目标:消灭罗马南面的敌军。我们预料将会遇到极其猛烈和艰苦的战斗,并且对此已作好了准备。”当晚11时,盟军以2000门大炮对德、意法西斯军队进行猛烈轰击。黎明时分,战术空军又以全力给予支援。在卡西诺北面,波兰军团在奋力进攻,包抄山脊上的修道院。这里地势险要,居高临下,工事坚固,以前的几次进攻都遭到失败。这次波兰军团又受到敌军阻截,被迫退了回来。
在第五集团军的前线,法军很快推进到费托山,但在靠海的侧翼,美军第二军遇到了顽强的抵抗,正进行寸土必争的战斗。经过36小时猛烈战斗以后,敌人开始显出颓势,法军攻占了马约山,朱安将军把他的摩托化师,迅速地沿着加里利亚诺河向上游推进,攻克了圣安布罗吉奥和圣阿波利纳勒,从而肃清了该河西岸的全部敌军。
英第十三军越过拉皮多河,更深地突入敌军坚强的防御地带。5月14日,与前来增援的第七十八师会合后,开始取得良好的进展。法军再度向前突入奥森特河谷,攻占了奥索尼亚,由此穿过没有道路的山地继续向西推进。
美国第二军成功地攻克了圣玛丽亚因范特。为了攻打这个目标,他们曾进行了长时间的攻坚战。驻守该地侧翼的两个德国师,由于必须抵挡美第五集团军的六个师的进攻,结果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利里河以南的整个德军右翼已在崩溃中。
利里河北面的敌军,不顾其靠海侧翼的崩溃,仍然依靠古斯塔夫防线的残余部分进行拼死的顽抗。但是,他们逐渐支撑不住了。15日,第十三军进逼卡西诺一皮格纳托罗公路;16日,第七十八师在朝着西北方向的一次出击中,突破了敌军的防线,进逼第六号公路;17日,波兰军团向修道院北面进攻。这次他们获得了成功,占领了修道院西北的山脊,由于居高临下,可以控制公路,为盟军继续向前推进、包围罗马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直至5月18日清晨,英军第四师最后肃清了卡西诺城的敌军,这时波兰军团也在修道院的废墟上胜利地升起了红白色的国旗。其他各路盟军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为了突破坚固的“阿道夫·希特勒防线”,盟军采取了分段切割的突袭战术。经过一次激烈的战斗,法军占领了皮科,美国第二军进驻丰迪。这样,德国对南面的侧翼当然感到惶惶不安了。于是,加拿大军团承担了利里河谷的主力进攻。到了24日中午,该军已经完成了全面的突破,同时它的装甲师已向切普拉诺挺进。次日,德军全线败退,在第八集团军的整个前线遭到猛烈的打击。
当晚,前线总指挥亚历山大将军将这一胜利喜讯,向丘吉尔首相做了报告。他说:“古斯塔夫防线曾经过敌军整个冬季的准备,并有拉皮多河作为屏障,但在这次最初的突袭中,这个防线就被我方两支军队突破,而且在战斗开始后的第一个星期,敌军就被驱逐出防线。卡西诺是一个几乎无法攻破的堡垒,但在我军进行的一次出色的钳形运动战中,遭到了包抄,终于使它与战场隔开而陷于孤立。”
至于敌人大事吹嘘的“阿道夫·希特勒防线”,亚历山大报告说,虽然布满了铁丝网、地雷以及钢筋水泥的碉堡,却在第八集团军前进的地段被摧毁了。盟军已俘获1万余名俘虏,敌人死伤的数字比这要大好多倍,战果还在进一步发展中。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