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周德国人在乌克兰的基辅以南和以西的地区发动了进攻,”斯大林继续说,“他们占领了我们的重要铁路枢纽——日托米尔,这已经公布了。大概他们日内还要夺取科罗斯田,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在这个地区德军有5 个新坦克师和3 个原有的坦克师,总共8 个坦克师,还有22个到23 个步兵师和摩托化师。他们的目的是重新占领基辅。所以我们前面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加速进入法国北部是非常重要的。”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无疑是德黑兰会议的主要议题。
围绕这一问题无论在正式的会议上或是在非正式的会见时都展开了极为激烈的争论。众所周知,自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以来,德军的主要兵力都在东线,希特勒之所以能这样干,正是因为在西线战场,以至在欧洲大陆的其他地区实际上没有发生过什么重大行动。苏联承担了希特勒军事机器进攻的全部重担。在德军人侵的最初日子里,在苏德战场上德军投入作战的兵力就有550 万人。在苏联边境上总共集结了190 个师,拥有5 万门大炮和迫击炮,约3500 辆坦克,3000 多架飞机以及其他的军事装备。德军指挥部之所以能够把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捏成一个拳头,就是因为它没有必要两线作战。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最关切的是盟军能积极参加反对共同敌人的战斗,首先是以在欧洲大陆与德军作战来给红军以有效的援助。
斯大林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之后,罗斯福首先表态,他强调指出,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战役非常重要,也是苏联特别关心的问题。罗斯福说,西方盟国一年半以来都在制定相应的计划,但由于船舶吨位不足,仍不能确定这一战役的日期。
罗斯福总统说:“我们不仅想横渡英吉利海峡,还要向纵深追击敌人。
而英吉利海峡是这样一个讨厌的水域,要在5 月1 日前开始渡海战役是不可能的。所以英美在魁北克制定的计划,出发点就是这个战役应在1944 年5 月1 日左右付诸实现。”美国总统指出,进行任何登陆战役,都需要专门的登陆艇。接着他谈到进行这些或那些战役的顺序,谈到哪些战役应优先进行。“如果我们将在地中海进行大规模登陆战,那未可能就得把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战役推迟两个月或三个月。因此,我们想就这个问题以及在舰艇少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地中海地区现有军队的问题,听听我们苏联同事的意见。”罗斯福说完后,问丘吉尔是否想就他所说的作些补充。
丘吉尔停了一会儿,蠕动了一下嘴唇,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请求推迟我的发言,等斯大林元帅发言之后我再谈。但我原则上同意罗斯福总统所说的。”看来英国首相拒绝阐明自己的立场。其实他的立场与美国总统的观点是大不相同的,他想先摸摸苏联代表的底,然后再提出相应的论据。
斯大林看出了丘吉尔的诡计。在谈到第二战场时,斯大林说明,苏联方面指望盟国的正是在法国北部登陆,再也不能拖延,因为只有这样的战役才能减轻苏联战场上的困难。“也许,我的看法不对,”斯大林说道,“但我们苏联人认为,意大利战场的重要性仅在于保证盟国船只在地中海自由航行。我们过去这样看,现在仍然这样看。至于说到从意大利直接进攻德国,那我们苏联人认为,意大利战场是不合适的……”趁翻译正在译成英文时,斯大林从制服口袋里掏出一个弯形的烟斗,打开他那特备的烟盒,取出几支香烟,不慌不忙地捏碎后塞进了烟斗,点燃后抽了起来。斯大林眯缝着眼,环视着所有在座者。当斯大林和罗斯福的目光碰到一起时,罗斯福微微一笑,会意地使了一个眼色,表示他记起了斯大林曾答应带烟斗来的事。也许罗斯福这个动作包含着更深的意思,那就是他同情斯大林驳回了丘吉尔尚未说出口的意思:丘吉尔对盟军在法国登陆是否合适表示怀疑。
翻译说完了,斯大林搁下烟斗,继续发言:“我们苏联人认为,在法国北部或西北部进攻敌人效果最好。德国最薄弱的地方是法国,当然这是一次艰巨的战役,在法国的德军将疯狂抵抗。但这终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就是我的全部意见。”罗斯福向斯大林表示谢意,然后问丘吉尔是否准备发言。首相表示同意,他清了清嗓子,以他那特殊的绅士风度字斟句酌地开始讲话。他说,英国和美国很早就商定从法国北部或西北部向德国进攻,为此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准备。如果要说明为什么我们没能在1943 年进行这些战役,需要举出许多数字和事实。但现在已决定1944 年向德国发动进攻,进攻地点已经选定。现在我们面临的任务是为使军队在1944 年春未横渡英吉利海峡进入法国创造条件。我们能够在5 月份或6 月份为此目的而集中的兵力有16 个英国师和19个美国师。在这些部队之后,主力部队要紧跟上去。而且预计在整个“霸王”战役中,5 、6 、7 三个月内总共要调动100 万人横渡英吉利海峡。
英国首相提出这些保证之后,接着就把话题转到了在欧洲其他战场上如何使用英美兵力的问题上。丘吉尔小心翼翼地选择用词,一再声明,这些建议只不过是把他的想法作为问题提出来供研究。然而,在这些声明的背后,却隐藏着英国首相的明确意图,这就是不从西面,而是从南面和东南面,正像丘吉尔爱说的从“欧洲的软腹部”来进攻德国。英国首相提出的意见不由地使罗斯福所规定的开始执行横渡海峡战役的期限又成了疑问。
据在场的苏方翻译别列日柯夫回忆,斯大林和罗斯福对英国首相的这一着没有作出反应。当伯尔斯少校译完他上司的最后一句话时,丘吉尔还停了片刻,想看看反应。他从烟具上拿起那支半截已燃成灰烬的香烟,小心翼翼地拿到嘴边,深深地吸了一口。等了一会,没有人提出不同意,于是他又继续讲下去。
“为了发动‘霸王’战役,”丘吉尔说,“我们已从地中海地区抽调了七个有作战经验的师及部分登陆艇。如果考虑到这一点,此外,还有意大利的恶劣天气,那么必须指出,我们对至今还没有攻下罗马有些失望。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占领罗马。我们认为,1 月份将会有一场决战。而我们必将获胜。
在艾森豪威尔将军领导下的第十五集团军司令亚历山大将军认为,罗马战役完全能够打赢。可能俘虏和歼敌11 至12 个师以上。我们不想再向伦巴第推进或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德国。我们只打算推进到罗马稍北的彼萨一罗米尼一线。此后就可以在法国南部登陆,并横渡英吉利海峡。”丘吉尔向苏联代表团问道:“我们在地中海东部要采取的行动,可能会使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战役延缓一点执行,苏联政府对此是否感兴趣?”没等苏联代表作答,丘吉尔又赶忙补充说道:“这个问题我们暂时还没有明确的决定,我们到这里来,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种可能,”罗斯福插话说,“那就是当苏军逼近敖德萨时,我们可以在亚得里亚海北部地区登陆。”丘吉尔继续说道:“如果我们夺取罗马,进而从南部封锁德国,那未我们就能进而在法国西部和南部发动攻势,并可以增援游击队。可以成立一个委员会来研究这个问题并制定出详细的文件。”斯大林仔细听了丘吉尔的阐述,然后接连向这位首相提出了几个问题。
“按照我的理解,你们将有35 个师来进攻法国北部?”“是的,正是这样。”丘吉尔回答。
“在开始进攻法国北部之前,预计先在意大利战场进行一次战役,目的是占领罗马,然后准备在意大利转入防御?”丘吉尔点头表示肯定。
“除此之外还计划进行三个战役,其中之一就是在亚得里亚海地区登陆,我理解得对吗?”“实施这些计划可能对俄国人会有好处。”丘吉尔说着,他的语调听起来已流露出一些失望情绪。然后这位首相又解释说:“最大的问题是必要兵力的调动问题。‘霸王’计划开始要用35 个师,以后部队的数量将由美国调来的师团补充,其数目将达到50 至60 个师。在英国的英美空军最近6 个月将增加1 至2 倍。此外,英国目前正在不断地聚集兵力。”然而斯大林却没有让自己被这些议论所迷惑,他又一次提问:“不知我理解得是否正确,除占领罗马的战役外,还计划在亚得里亚海地区,同时还在法国南部分别发动一次战役?”英国首相回避正面答复,他指出:“在‘霸王’战役开始时,计划在法国南部发动进攻。为此,将利用从意大利抽出的兵力,但这个战役的详细方案还没有拟定。”至于亚得里亚海地区登陆计划,丘吉尔根本避而不谈。
斯大林盯了他一眼,然后用极为阴郁的声调说道:“我认为最好是把‘霸王’战役作为1944 年一切战役的基础。假如在发动这个战役的同时,在法国南部登陆,那未两支队伍就能在法国汇合。所以最好是进行两个战役:一个是‘霸王’战役,一个是支援‘霸王’战役的、在法国南部的登陆战役。而与此同时罗马地区的战役将是牵制性的战役。如果在法国南北两边登陆,当这两支队伍汇合时兵力就增加了。不要忘了,只有法国才是德国人最薄弱的地方。”斯大林和丘吉尔还在继续争辩着,气氛很紧张。罗斯福尽量设法从中缓和,他说:“如果进行地中海战役,那未势必要推迟‘霸王’战役,我是不想推迟‘霸王’战役的。”丘吉尔满脸温色,垂头丧气地坐着抽烟,沉默了几分钟后仍坚持用进攻巴尔干地区的计划,来代替“霸王”计划。这一计划的真正意图是打算在合适的时机出兵拦截红军,阻止红军继续向西挺进。即使执行“霸王”计划,也要推迟在8 月份付诸实施。最后,丘吉尔终于撕下伪装,建议这个问题由军事专家们来讨论。
“好吧,”斯大林毅然决然他说道,“让军事专家们去讨论吧。说实在的,我们没想到要讨论纯军事问题,所以也没有总参谋部的代表来,但我想,伏罗希洛夫元帅和我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果然在第二天上午举行的三事代表会议上,英国三军参谋长布鲁克将军再一次重复了丘吉尔首相的论调。美国代表马歇尔将军,尽管没有驳斥英国人提出的盟国在地中海地区登陆计划,但却明白表示,如果登陆工具不足而要实施这一战役,那就会大大延误“霸王”计划的实现。伏罗希洛夫虽然多次与对方论争,但最后仍是各持己见,军事代表们不仅在关于登陆战役的问题上没有找到共同的语言,就连更为重要的问题——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问题也没有解决。
11 月29 日全体会议开始之前,举行了一次显示同盟国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团结一致的隆重仪式。举行这种仪式适逢其时。它或多或少驱散了笼罩在会议上空的乌云,同时好像提醒人们,反希特勒同盟还面临着十分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这些任务只有采取协调一致的共同行动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以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和英国人民的名义向斯大林格勒居民赠送特制宝剑的仪式安排得十分隆重。由英国技术娴熟的、祖传的铸剑能手锻制成的双把巨型宝剑耀眼夺目,装在镶嵌着贵重饰物的刀鞘内。这柄宝剑象征着对斯大林格勒市给予法西斯致命一击的英雄们的尊重。
仪式开始前,大厅里早已挤满了人。当“三巨头”来到时,各代表团的全体成员以及反希特勒同盟各国的陆海空三军将领都已聚集在大厅里等候。
斯大林身穿佩带大元帅肩章的浅灰色军服。丘吉尔也穿起了三军统帅军服。
军乐队演奏苏英两国国歌后,丘吉尔双手将宝剑取出,悬空高举,对斯大林说:
“国王乔治六世陛下命令我,将这柄依照陛下本人选定和赞赏的式样锻制的荣誉宝剑递交给您,请您转交给斯大林格勒市。这柄荣誉宝剑是由那些世代相传,其祖辈一直从事铸剑行业的英国能工巧匠锻制的。剑刃上刻有下列字句:‘国王乔治六世赠给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们——斯大林格勒市民的礼品,以表英国人民的敬意’。”丘吉尔向前走动了几步,将宝剑交给斯大林。斯大林身后站立着手持冲锋枪的苏联仪仗队。斯大林接过宝剑,将剑抽出剑鞘,剑刃寒光逼人。他把剑捧到嘴边,吻了一下,随后手持宝剑轻声说道:“我代表斯大林格勒市民,对国王乔治六世赠送礼品表示十分感谢。斯大林格勒市民高度评价这件礼品。我请您,首相先生,向国王陛下转达斯大林格勒市民的谢意。”间歇片刻。斯大林缓步绕过桌子走到罗斯福身旁把宝剑递给他看。丘吉尔托着剑鞘,罗斯福仔细地端详着长长的剑身。总统读了一遍剑刃上的题词,然后说:“的确,斯大林格勒市民具有钢铁般的意志。”之后,“三巨头”一起坐在凉台上通往会议厅的高大门前照了像。这张照片已成为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而传遍全世界。
然而,在向斯大林格勒市赠送皇家宝剑仪式后接着召开的会议上,那种隆重而高昂的气氛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这个至关紧要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斯大林耸了耸肩膀表示,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难以继续进行会谈。大不列颠首相模棱两可的立场显然使他恼怒。但他仍以心平气和的口气说:“如像丘吉尔首相昨天所说,在8 月份实施‘霸王’战役,那么由于这个期间天气不好,这个战役不会有什么结果。4 月和5 月是进行‘霸王’战役最合适的月份。”人所共知,斯大林有时容易动怒,而且不容异见。但在整个德黑兰会议工作期间,他都能克制自己。甚至在气氛十分紧张的时刻,他也很沉着、镇静,彬彬有礼。在这方面,丘吉尔则相形见绌,他常常突然发作,表现出神经过敏,有时甚至完全不能克制自己。
经过据理力争,丘吉尔继续坚持己见,强调客观困难,认为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的条件还不成熟。看来继续会谈是没有意义了。这时斯大林从座位上突然站起,对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说道:“我们走吧,我们在这儿没有什么事好干了,我们前线还有许多事要做呢!”丘吉尔在座位上显得坐立不安,满面通红,他嘟嚷着:“你们没有理解我的意思。”为了使气氛略有缓和,罗斯福以调解的口吻说道:“现在我们都很饿了,所以我提议休会,去出席今天斯大林元帅招待我们的午宴。”在宴会上,大家一面品尝着苏联人的美酒佳肴,一面继续交谈,对战争,对未来,充满信心。丘吉尔说:“我认为,上帝在我们这一边啰。无论如何我已竭尽所能使其成为我们的忠实朋友。”斯大林抬起头,狡黠地看了丘吉尔一眼,而后取笑他道:“那么说,魔鬼自然是在我们这一边啰。因为毫无疑问,人人都知道,魔鬼就是员。
而上帝当然是行为端正的保守党人了。”趁着余兴未消,宴会一结束,斯大林就邀丘吉尔举行双边会谈。在苏联首脑咄咄逼人的进攻下,丘吉尔只好声称:“我对登陆本身并不担心。我担心的是过30 至40 天后会发生的情况。”斯大林针对这一点答复说,一旦法国北部登陆,红军这方面也将转入进攻。如果得知登陆将在5 月或6 月进行,那么苏联人就可以准备好给敌人不是一次,而是几次打击。目前的情况则是,德国人正在把自己的部队调往东部战场,并且只要在西方不出现对他们的严重威胁,他们就继续把部队调往东方。
“德国人非常害怕我们向德国边境推进,”斯大林进一步指出。“他们懂得,既没有英吉利海峡,也没有大海把我们和他们隔开。存在着从东面逼进德国的可能性。同时德国人也清楚,在西面,英吉利海峡在保护着他们;其次,为了逼进德国还需要通过法国的领土。德国人是不会往西线调兵的,特别是如果红军发动进攻的话。而红军如果得到盟军‘霸王’战役的支援,是一定要发动进攻的。”在这些话语之间,使人明显感到一个暗示,即英国人和美国人即使登陆成功,但在进攻德国领土之前还有大量事情要做。而如果盟军一拖再拖,那么苏联军队将会首先进入德国领土。这一暗示,果然对丘吉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斯大林再次问他到底能否确定开始实施“霸王”战役的日期时,丘吉尔不再回避了,他认真他说,晚些时候等他和总统两人会面时会有满意的答案的。
当第二天清晨三大国首脑在一起吃早饭的时候,罗斯福便笑容满面,以引人注目的郑重态度向大家宣布说:“先生们,我想告诉斯大林元帅一个使他愉快的消息。在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参与下,联合参谋部今天通过了下列决议:‘霸王’战役定于1944 年5 月进行,并将得到在法国南部登陆作战的配合。这次辅助战役兵力的大小,视当时登陆工具的数量而定。”就这样,这个全世界人民注目的而又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终于定下来了。这是德黑兰“三巨头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它不仅对苏德战场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加速第三帝国的覆亡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1 月30 日是丘吉尔的69 周岁的生日,用他后来的话说,这是一个非常忙碌而值得怀念的日子。由于欧洲第二战场悬案问题的解决,使这个祝寿会开得更加欢快和热闹。这天晚上,斯大林、罗斯福和他们代表团的全体成员,都前来英国使馆祝贺。在为国王乔治六世、加里宁主席和罗斯福总统的正式祝酒结束后,丘吉尔提议为“圣人罗斯福”和“伟人斯大林”各干一杯。罗斯福总统向丘吉尔祝了酒,斯大林也向老寿星祝了酒。艾登则向莫洛托夫祝了一杯酒。晚餐是按照真正的苏联风俗进行的。晚宴快结束时,斯大林把那位波斯服务员叫过来,给他斟满一杯香摈酒,祝他和他的伙伴们万事如意。
斯大林此举给波斯的“下层”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祝酒时也曾发生过一次尴尬的事情。罗斯福提议为帝国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将军干一杯,但他的活还未说完,斯大林站了起来,说他要接着致祝酒词。于是他便讲开了,言外之意是说布鲁克没有对红军表示真挚的友好感情,对红军的优秀品质缺少真正的了解,希望他以后对于红军的士兵表现出更深的战友情谊。
布鲁克感到难堪。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对斯大林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知道如果我忍气吞声坐下来,那么,他可能对我有过的任何尊敬就会丧失殆尽,而且以后还会继续对我攻击。”布鲁克在致答词时,转身向斯大林说,“元帅,请容许我谈谈您的祝酒词。你认为有必要对我进行毫无根据的指责,这使我非常惊异。你会记得,今天早上我们讨论掩护计划时,丘吉尔先生说过,‘在战争期间,真理必须用谎言来护卫。’你也会记得,你本人亲自告诉我们说,在你进行重大的攻势时,你总是对外界隐瞒你的真实意图的。你的一切假坦克和假飞机,总是集中在人们直接感兴趣的战场上,而你的真正意图却总是讳莫如深的。那么,元帅,你被假坦克假飞机蒙蔽了,你没有发现我对于红军的真诚友好的感情,也没有看出我对于红军所有将士的真诚的战友情谊。”这时,斯大林脸上的神情是莫测高深的。听完翻译后,他转向丘吉尔,“显然颇有兴致”他说,“我喜欢这位将军。他的话听起来是由衷之言。我打算以后找他谈谈。”晚宴后,布鲁克走到斯大林面前,再次对他的指责表示吃惊。斯大林忙回答说,“最好的友谊就是经过误会之后建立起来的友谊”,接着就是热烈握手。
丘吉尔对斯大林有些敬畏,认为他是一个不好对付的强有力的对手。正如他的私人医生所说的那样,丘吉尔当着斯大林的面总是有一股不自在感。
他感到他面前这个人思想敏捷,运筹帷幄,思考周全,这个人采用的“俄罗斯——亚细亚式的思维方法”,是他所理解不了的一个谜,但更主要的是这个人拥有绝对而又无情的权力。这是他从未碰到过的。斯大林同丘吉尔开了不少玩笑,丘吉尔没有介意。但在会议第一天晚餐时,丘吉尔在一个问题上就不知道斯大林是在开玩笑还是在说正经话,致使丘吉尔反应过度。
在“三巨头”谈到战后如何惩处德国战犯时,斯大林说,一定要消灭德国总参谋部,因为希特勒强大的军事实力就是依靠5 万名左右的军官,所以要把他们统统都枪毙。斯大林似乎讲起来挺认真,实际上是在开玩笑。因为在斯大林格勒和其他一些地方俘虏的保罗斯元帅及其他德官都受到了优待。但丘吉尔一听便紧张起来,他说:“英国议会和公众永远也不会容忍集体枪杀。”斯大林故作戏谚地重复说,“一定要枪毙5 万人!”丘吉尔非常生气。艾登忙作出种种姿势和暗示,要丘吉尔相信这不过是笑话而已。但丘吉尔根本不听。罗斯福力图重新用幽默来让大家一笑了之,他提出应该枪毙的不是5 万人而是4.9 万人。丘吉尔吼道,“我宁可此时此地让人把我押到花园里去枪毙掉,也不愿让这种可耻行为玷污我和我的国家的荣誉。”就在此时,罗斯福的儿子埃利奥特也加入了这场有趣的谈话。他说,他同意斯大林元帅的讲话,还说他确信美队的将士也会像他一样支持这样做的。丘吉尔一气之下离开餐桌,走进隔壁的一个房间。不一会儿有人在他的肩头拍了拍,他转过身来一看,原来是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两人都笑嘻嘻的。他们对他解释说,那不过是开玩笑。丘吉尔后来写道:“斯大林的风度是很有魅力的,如果他想表现出这种风度的话。”尽管西方的政治家们在意识形态方面和苏联领导人不同,但他们都赞赏斯大林的风度和才能。罗斯福说,他言简意赅,目的明确,为达到目的耐心而又坚韧不拔。布鲁克认为,斯大林具有杰出的军事头脑,说他每次发言都是以他那敏锐而又准确的洞察力来弄清局势的各种含义,“在这方面他比罗斯福和丘吉尔突出。”美国驻莫斯科的军事代表团团长迪安将军说:“谁也不会看不到此人的伟大之处。与这种本质上的伟大结合在一起的还有一种魅力。有时还有一种通情达理的热情,这种人情味似乎同他在为苏维埃国家利益时表现出来的那种令人生畏的无情不相吻合。”德黑兰会议对当时的反法西斯战争形势进一步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希特勒的处境更加不妙了。正是:
盗世奸雄驾破船,
狼窝虎穴乱成团;
困兽挣扎到几时,
神兵一降输满盘。
欲知斯大林如何指挥大反攻,且看下文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