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斯大林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四章 合纵抗敌(2/2)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一声明对于动员和鼓舞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一步加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无疑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罗斯福总统在美国还没有参战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与丘吉尔发表这个声明,充分显示了这位具有远见的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勇气和胆略。他通过“租借法”向抗击法西斯的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据不完全的统计,从1941 年下半年到1944 年4 月,美国,还有加拿大和英国,向苏联提供了飞机1.2 万架,大型驱逐舰12 艘,装甲车9000 余辆,卡车22 万余辆,以及其他许多武器、装备和大量战略物资,支持了苏联的抗德战争。

    为了进一步加强苏美英三国之间的合作,1941 年9 月29 日至10 月1 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美英三国会议。苏联代表团长是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英国代表团长是军需大臣比弗布鲁克,美国代表团长是罗斯福总统特使哈里曼。斯大林也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美英向苏联提供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问题。在会前斯大林和丘吉尔的来往函电中,斯大林曾要求英国能在1941 年内于巴尔干或法国开辟第二战场,以迫使德国从东线调走30到40 个师。但英国当时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这样做。这时美英即使在提供武器装备方面也各有困难。由于美国还没有直接参战,它的强大的工业还没有转入战时轨道。英国既要保卫本土,又要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兵力和武器装备都感到不足。尽管如此,美英两国还是尽力满足了苏联提出的一些要求,以支持它把反法西斯战争坚持下去。经过谈判,于1941 年10 月1 日到1942年6 月30 日,英美两国每月向苏联提供400 架飞机、500 辆坦克以及其他各种武器和军用物资。苏联向英美提供原料。

    莫斯科会议取得了很大的成果。1941 年10 月30 日,罗斯福代表美国政府写信给斯大林,宣布给苏联10 亿美元的无息贷款。11 月7 日,美国把祖借法扩大到苏联,这样就为向苏联提供军事援助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关于三国外长会议的重要意义,正如莫洛托夫10 月2 日在闭幕会上所讲的:“像英美苏这样的强国的力量大联合,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大联合,就已大致预定了我们对希特勒匪徒的斗争必然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不管希特勒匪徒在战线的这一阵地或那一阵地取得了多少暂时的胜利,而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对希特勒、戈林和里宾特洛甫,单是切齿痛恨,是不够的;单是一心希望他们劫数难逃,也是不够的。”莫洛托夫说,“我们必须知道,无论他们在什么地方进攻、掠夺,我们都要把他们打垮,对他们迎头痛击,以便把各族人民所一致诅咒的这批犯罪的暴徒和侵略者的政权永远扑灭。要达到这个目的,就特别需要打破他们的阴谋诡计。这种阴谋诡计的真正本质,就是要把他们的敌国逐个击破。”“这次会议的政治意义,就在于事实上它已昭示我们:现在已经怎样毅然决然地打破了希特勒匪徒的这些阴谋诡计。爱好自由的各国人民,由苏英美做先锋,已形成了反希特勒的强大阵线。狂妄自大的希特勒,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强有力的各国大联合,他还不曾受到过这种抗拒的威力。我们一点也不怀疑:我们的伟大的反希特勒阵线的实力是会迅速地增强,天下决没有能够打破这种反希特勒阵线的力量。这类国家的大联合已终于团结起来对付希特勒主义了,这种大同盟必将想出种种方法来把欧洲纳粹脓疮,以及它对于一切热爱独立和自由的各国人民的威胁,统统从地面上铲除干净!”莫洛托夫最后代表斯大林,代表苏联政府和人民,向英美两国代表提出保证:

    “我们对希特勒德国的斗争是不屈不挠的!我们对所有一切爱自由的各国人民不共戴天的死敌必然能取得胜利,我们必胜的信念又是决不可动摇的!”1941 年底,苏联红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希特勒“闪电战”遭到彻底破产。同年12 月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进攻英、美、荷在东南亚的属地,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4 天,德意日签订了对美英共同作战协定。英美被迫对日宣战,德美也互相宣战。从此,美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接着,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南非联邦、哥斯达黎加、古巴、尼加拉瓜、巴拿马、萨尔瓦多、“自由法国”民族委员会和波兰政府也相继对日宣战。中国也向德、意、日宣战。战争席卷和波及了世界4/5 的人口。德意日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战争,进一步促进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壮大和发展,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1941 年12 月22 日,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以商讨两国整个作战计划。会议期间,美国倡议由阶有对德意日三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共同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经与英苏两国政府磋商并加以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同盟国政府。12 月27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分批会见了各同盟国驻华盛顿大使,并告知他们关于这个宣言的内容。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1941 年8 月14 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所作联合宣言称为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

    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表明反法西斯同盟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它标志着这个同盟的进一步壮大和加强,同时也为联合国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美国国务卿赫尔热烈欢呼这个宣言的发表。他说:“联合国家的宣言在历史上最大的共同作战努力中,把代表六大洲绝大多数居民的26 个自由国家的决心和意志联合起来了。这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据,说明遵守法律、爱好和平的国家到了必要的时候能够团结起来使用武力去维护自由、正义和人类的基本准则。”但是,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部并不是没有矛盾的。作为统一战线的主要成员——苏联、美国和英国之间,仍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斗争。美国、英国和苏联,在战争中都是执行各自的战前政策。在整个二次大战中,美国和英国的政策始终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给苏联援助;另一方面又力图隔岸观火,从中渔利。它们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态度也不是很积极的。美国和英国之间又各有打算。英国力图保持和恢复其原有的势力范围,而美国在政治上除了反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共同点外,也充分利用英国在战争中的困难处境和不得不依赖美国的援助和支持的机会,极力排挤、瓦解和夺取英国的势力范围,力图在战后取代英国的霸主地位。

    苏联的政策也有从自身利益考虑的一面。1941 年4 月,苏联同日本缔结了《苏日中立条约》。据日本报纸发表的日苏两国共同宣言,其中表明苏联实际上承认了伪满洲国的现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世界上多数国家纷纷对日宣战,而苏联仍保持中立。直到1944 年11 月,苏联才第一次公开谴责日本为侵略国。在雅尔塔和波茨坦两次会议中,苏联在美国和英国同意它提出的各项条件之后,才答应对日作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的反法西斯国家和武装力量,经过曲折复杂的道路,终于结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了摧毁德意日法西斯的狂飙怒涛。尽管在同盟国内部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但这并没有妨碍它们在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中采取一定程度的联合行动。斯大林曾指出:“否认参加英苏美同盟的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和社会制度上的差别那是可笑的。但是,这是否排斥这个同盟中的成员采取共同行动,去反对使它们受奴役威胁的共同敌人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呢?绝对不排斥。”问题在于德意日法西斯把战争和奴役的威胁强加给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这是促使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而德国进攻苏联和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又进一步壮大和加强了这个同盟。正是:团结御侮力量大,顽敌横行到几时!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