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斯大林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十二章 保卫莫斯科
    德军攻打莫斯科,统帅号令壮山河;休管顽敌拼死战,且看红军奏战歌。

    1941 年10 月,莫斯科吃紧,希特勒以180 万之众,1700 辆坦克和1390架飞机从地上和空中滚滚而来。斯大林号召全民:“誓死保卫莫斯科!

    决不让纳粹血手法污列宁的陵墓!”一场英勇的莫斯科保卫战开始了。

    9 月30 日,德国中央集团军以“台风”为代号,从南翼向莫斯科发起进攻。10 月2 日,德军从中部突破了苏军防线,从南、北两方面包围了维亚兹马。在南翼,德军3 日占领了奥廖尔,6 日占领了布良斯克。与此同时,纳粹坦克部队从北面突破了维亚兹马防线。7 日,德第四坦克集团军又从南面突入维亚兹马,南北合围,把苏联4 个集团军包围起来。被围苏军顽强抵抗,牵制敌军20 几个师。10 月中旬,部分苏军突围,退到莫日艾斯克防线,不少战士为国捐躯,许多指战员留在敌人后方,参加游击队,还有不少人被俘。

    据战后西方出版的有关这方面的书籍记载,从10 月2 日到10 月中旬的两周内,进攻莫斯科的德军,完成了三个大的包围圈,在这三次作战中,苏军共损伤66.3 万多人。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电召朱可夫立即从列宁格勒前线返回莫斯科。10月7 日黄昏,当朱可夫大将来到克里姆林宫时,看见斯大林正独自一人呆在他的办公室里。斯大林正患流行性感冒,身体显然不大好。他向朱可夫点头致意,然后指着地图说:“你看!这里的情况很严重。我无法从西方方面军得到有关真实情况的详细报告。”斯大林吩咐朱可夫立即到方面军司令部去了解情况,并随时打电话向他报告。

    告别前,斯大林问:“你认为德国人最近期间会再次进攻列宁格勒吗?”“我想不会。敌人损失惨重,又把坦克和摩托化部队从列宁格勒地区调到了中央方向。敌人无力以列宁格勒地区现有的部队实施一次新的进攻战役。”“你认为希特勒将把列宁格勒地区调出的坦克和摩托化部队用在哪里?”“显然,用在莫斯科方向。”谈话时,斯大林站在桌旁。桌上放着标有西方方面军、预备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情况的军用地图。斯大林望着西方方面军的地图,显然在运筹下一步的行动。他说:“看来,敌人已经在这个方向上行动了。”15 分钟以后,朱可夫来到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的办公室。朱可夫7 月底前往担任在斯摩棱斯克的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的时候,沙波什尼科夫重新就任总参谋长职务。看样子他疲劳极了。他的健康不佳,不久便离职了。

    他向朱可夫问好之后说,最高统帅已来过电话,指示他为朱可夫准备一张正在进行激烈战斗的莫斯科接近地的地图。这位总参谋长在介绍了几个方面军的危机处境以后说,在莫扎伊斯克防线和莫斯科近接近地修筑阵地的工作还没有完成,而且这些地方防守薄弱。他认为必须派部队占领这些防线,首先是莫扎伊斯克防线。

    由于情况紧急,当天夜里朱可夫就马不停蹄地驱车来到西方方面军司令部。走进房间,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和军事委员、参谋长和作战部长等人,正在几支蜡烛的昏暗亮光下开会。尽管房间很暗,朱可夫还是能看见大家脸上的紧张表情。朱可夫说明了斯大林派他来的用意。参谋长马兰金中将回答了朱可夫提出的问题,并汇报了10 月2 日至7 日的情况。当前这里的主要问题是防备兵力不足,可能无法阻止德军向莫斯科突破。他向斯大林报告后又来到布琼尼的预备方面军司令部。

    朱可夫动身去找布琼尼。天正下着小雨,乡间田野大雾弥漫,能见度很低。10 月8 日拂晓,朱可夫来到距莫斯科大约56 英里的奥布宁斯克车站。

    他看见两名通信兵拉着电线从普罗特瓦河桥上走过来。他问他们给哪里拉线,他们的回答很唐突。一个战士冷冷他说:“命令我们给哪里拉,就给哪里拉。”原来,美登这个城市已经放弃了。朱可夫来到美登,只看见有一位老太太在被炸弹炸毁的房屋废墟中寻找什么东西,朱可夫问她:

    “老太太,你在那里找什么?”她站在那里,花白头发蓬乱不堪,瞪大两只眼睛望望他,没有回答。

    “老太太,你怎么啦?”朱可夫又问。

    老太太开始默默地挖起来,根本不理会朱可夫的问话。

    从废墟后面什么地方又走出一位妇女,手里提着半袋子东西。“请不要问她,”她对朱可夫说,“她不会回答你的问话的,她因为悲愤过度而疯了。”她对朱可夫说,前天德国飞机轰炸,扫射了这座城市。炸死炸伤了许多人。

    活下来的人都迁到马洛亚罗斯拉维茨去了。这位老太太跟她的小孙子住在一起。空袭时她正在井边打水,她看见炸弹落在她家房子上,而她的孙子这时正在房子里。

    这个女人家的房子也被炸毁了,她想在废墟下面挖回点儿鞋袜衣服之类。她一边跟将军说话,一边流泪,泪水从她的两颊籁籁落下来。朱可夫同她告别,说不出什么话来安慰这位妇女,他只有满腔的愤怒。在强烈复仇火焰的驱使下,他忘记了饥饿,忘记了他两天两夜还没有睡觉。叫醒司机,继续向尤赫诺夫方向前进。

    经过实地勘察和了解,现在情况进一步清楚了。到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莫斯科附近开始进攻的时候,担任首都接近地防御的有三个方面军:西方方面军,司令员是科涅夫上将;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是布琼尼元帅;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是叶廖缅科中将。截止10 月初,三个方面军的作战部队总共约有125 万人,990 辆坦克,7600 门火炮和迫击炮,677 架飞机。而敌人方面,其兵力却超过苏联三个方面军的总和,军队超过0.4 倍,坦克超过0.7 倍,各种火炮和迫击炮超过0.8 倍,飞机超过一倍。

    现在问题很明显,在大敌当前,必须科学地使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必须加强部队的统一指挥和密切配合。统帅部决定将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组成西方方面军。任命朱可夫为司令员,科涅夫为副司令员。

    从此,朱可夫以特有的精力着手执行他的新任务。他同科涅夫和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一起开了会,当场就一些问题作出了决定。首先,他们一致同意把方面军司令部迁到阿拉比诺。其次,派科涅夫带上几名军官前往加里宁,去协调那个极重要的方向上的各支部队的行动。朱可夫则同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加宁一起前往莫扎伊斯克,到现场视察防御状况。

    10 月12 日清晨,科涅夫奔赴加里宁。那里的情况极为严重,必须对部队进行改编和重新部署。他亲自接管了第二十二、第二十九、第三十和第三十一集团军的指挥权。德军攻占了加里宁,他无法再继续前进。几天以后,即在10 月17 日,成立了加里宁方面军,科涅夫任该方面军司令员。

    朱可夫和布尔加宁来到莫扎伊斯克筑垒地域司令部,这条防线对于守卫它的红军部队来说,具有一系列有利条件。它的正面,得到拉马河、莫斯科河、科洛察河、卢热河和苏霍德热夫河的保护,这些河的河岸都很陡峭,对坦克的运动构成天然障碍。在这条防线上公路网和铁路网四通八达,使部队能够在各个方向实施广泛的机动。

    苏军指挥部感到苦恼的唯一问题是部队不够,无法有效地占领这条136 英里长的防线。虽然原来设想要部署150 个营来守卫这条防线,但实际只凑足了45 个营,部队的平均密度是每个营负责守卫三英里宽的正面。最高统帅部继续采取紧急措施来保卫首都。10 月9 日,莫扎伊斯克防线司令部更名为莫斯科预备方面军,并得到了五个新改编的机枪营、10 个防坦克炮兵团和5 个坦克旅。10 月11 日,莫扎伊斯克防线部队并入第五集团军,由列柳申科负责指挥。

    朱可夫的使命是明确的,时间是宝贵的。他和他的司令部人员日以继夜地工作。他后来回忆说,有些人简直累得站都站不稳了,根据最高统帅部的指示,莫斯科预备方面军所有战斗部队和设施,应在10 月12 日午夜11 时以前,移交给朱可夫的经过改组的西方方面军。同时,最高统帅部给朱可夫派去了他迫切需要的预备队。从10 月7 日起,从其他方面军和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抽调部队派往莫扎伊斯克的有:14 个步兵师,16 个重新编成的坦克旅,40 多个炮兵团,10 个敷雷和喷火器连以及其他部队。为了阻止德军的攻势,朱可夫命令在威胁最严重的接近地的道路上建立许多防坦克支撑点和火炮支撑点,并且特别注意可能进行伏击的阵地。

    10 月13 日,在敌人强大的攻势面前,苏军被迫放弃卡卢加,并在莫斯科所有的主要接近地上进行浴血奋战。据方面军情报部门报告,10 月15 日已有50 多辆德军坦克推进到图尔基诺沃地区,大约100 辆坦克推进到洛托施诺地区,100 多辆坦克推进到马卡洛沃和卡拉加托沃地区,大约50 辆坦克到达博罗夫斯克地区,还有40 辆坦克到达鲍罗季诺。德陆军第十三军向塔鲁萨方向进攻,夺取了塔罗萨和阿列克辛两个城镇,从北面对图拉形成深远包围。

    西方方面军,在德军日益增强的压力下,不得不向后撤退,莫斯科面临的危险与日俱增。德军在苏军防御中部的纳罗一佛敏斯克和波多尔斯克方向完成了纵深突破。法西斯军队从西、北、南三方面包围了莫斯科。于是,在莫斯科近接近地造成了极其困难的局势。

    莫斯科处在万分危机之中。从10 月13 日起,在通向莫斯科的所有重要作战方向都开始了激烈战斗。在1941 年10 月份艰难的日子里,西方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发出告军队士兵书,其中写道:

    “同志们!在我国面临危险的严酷时刻,每一个军人的生命应该属于祖国。祖国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贡献出最大的力量,发扬英勇顽强、英雄主义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祖国号召我们要成为无法摧毁的铜墙铁壁,堵住法西斯匪帮去莫斯科的道路。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警惕性、铁的纪律、组织性、坚决果断的行动、必胜的信心和随时准备自我牺牲的精神。”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作出在莫斯科近郊歼灭德寇的决定,采取攻势防御的果断措施。根据斯大林的指示,苏联红军依靠前线防御工事系统,组织了坚强的攻势防御,以削弱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赢得时间,准备集中后备力量,在一定时机,转入反攻,给予德军以歼灭性打击。

    根据斯大林的命令,10 月17 日建立了加里宁方面军,从莫斯科西北面阻击敌人。10 月19 日,国防委员会宣布莫斯科戒严,号召首都人民不惜一切,配合红军,誓死保卫莫斯科。20 日,《真理报》发表《阻止敌人向莫斯科前进》的社论,动员全市人民在敌人到达首都之前,用自己的鲜血把他们埋葬。莫斯科市委召开全市积极分子大会,号召全市人民把首都变成攻不破的堡垒。

    还在7 月初,就在莫斯科市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了12 个民兵师。参加民兵师的有各种专业人员:工人、工程师、技师、作家、学者和艺术工作者。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