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铁托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章 革命的洗礼(2/2)

    他被送进彼得堡巴甫洛夫斯克城堡。牢房是砖砌的。涅瓦河的河水一直涨到窗下。牢房里肮脏潮湿。耗子肆虐,连人都不怕。

    三个星期之后,约瑟夫被提审。他这次冒险说出了自己的身分。警察听后说:“笨蛋!早说是战俘早就放了你……还以为你是可恶的布尔什维克呢。”这样,他被告知,要被放逐到孔库尔去。

    决不再回到那里去!

    约瑟夫被押解上火车。

    他一直在寻找逃跑的机会。火车开得很慢,慢得烦死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

    车到叶卡特林堡后,约瑟夫决定逃跑。他跟看守说他要离开车厢去取水煮茶。他被允许后迅速走出车站。刚出站他碰见了出站赶回车厢的另一名看守。一上来,这位看守还热情地向约瑟夫打招呼:“喂,伙计!”但他立即发现情况不对头,于是大喊起来。他还朝约瑟夫举起了枪。

    约瑟夫飞快地跑进人群,并返回月台,极其敏捷地跳上了一辆已经启动的列车。

    上车后,约瑟夫找了一个位子坐了下来。他表面上镇静自若,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佯。

    他穿着便服,不时地用他那流利的俄语与周围的人搭话。没有人想到他是一位奥地利战俘,是一名在逃犯。

    但叶卡特林堡站已经把一名战俘逃走的消息通报了沿途各站,让各站宪兵注意察访。车到图门车站后,一名宪兵走进车厢。不知怎地,宪兵径直朝约瑟夫走来,走近之后,他问约瑟夫:

    “你们这里有一个奥地利逃犯吗?”“没有。”约瑟夫用俄语回答。

    宪兵离开了,查票员接着查票。

    当查到约瑟夫时,他决定摊开双手不说什么。

    这一招还挺灵。查票员向约瑟夫笑了笑,就去盘问下一个人了。

    车子继续东行。

    约瑟夫身无分文。但是,他从周围旅客那里得到了足量的食品。

    车子越过乌拉尔,进入西伯利亚。

    一天傍晚,车开到阿塔曼斯基·胡托站时,列车被一群武装的工人所包围。

    大家很快便闹清楚了发生的事情:

    十月革命爆发了,这群工人是从附近鄂木斯克过来捉拿逃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他们盘问每一个人,向大家宣传社会主义革命的道理。

    问到约瑟夫时,他如实讲了自己的情况。

    工人们对约瑟夫说,一切都很好。他们让约瑟夫赶回俘虏营去。他们说俘虏营已经宣称站在布尔什维克一边。他们已经组成了红色国际纵队。

    约瑟夫听了十分兴奋。他听从了工人们的意见,很快赶回了俘虏营。

    约瑟夫申请参加了红色纵队。这里面有捷克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全是战俘。红色纵队多次要求上前线去,与外国武装干涉者进行斗争。但红色纵队并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

    对约瑟夫来说,在红色纵队中的最大收获是学习了列宁的理论。他们读了多篇列宁的有关俄国革命的小册子。当时,约瑟夫与军团的其他人一样,提出了加入俄国国籍和布尔什维克党的申请。

    突然,形势再度激变。捷克兵团发生兵变,他们支持白军,向红色纵队发起进攻,并很快将红色纵队打垮。随后,高尔察克海军上将挥军进驻鄂木斯克,宣布成立政府。鄂木斯克立刻被白色恐怖所笼罩。

    约瑟夫再次决定逃走。他这次不想再远行,决定在附近的乡村里隐藏起来。

    他逃到离鄂木斯克几十英里的吉尔吉斯人居住的村子。

    这里的吉尔吉斯人信奉伊斯兰教,是半游牧的民族。秋冬两季,他们住在地窖里,夏天才住进帐篷。这是一个半开化的民族。不过,他们已经有了一座机械化磨房。磨房再一次帮了约瑟夫的忙。他比原来的人管得好。

    村子里吉尔吉斯人的族长叫伊萨牙。他颇有权势,是村子里的主宰。不但磨房属于他,他还有2500 匹马奔驰在草原上。

    对约瑟夫来说,不仅他掌握的机械知识对他有用,有关养马驯马的知识,他也排上了用场。

    约瑟夫到村里没多久,就赶上了吉尔吉斯人的传统节日。

    这时,要举行赛马活动。来参加活动的,可不只村里的人,附近四面八方的吉尔吉斯人都过来看热闹。

    这一天,一匹深红色的高头大马被牵出帐篷。可以看得出,这匹马喂养得很好,但显然它还未背过鞍。说来也凑巧,马牵出后,约瑟夫正好在跟前。

    伊萨牙也在。族长见约瑟夫以称赞的目光盯着那匹马,便提出要约瑟夫骑上试试。他也许想成心出约瑟夫的洋相。

    约瑟夫答应试一试。这使大家大为吃惊。这匹马见约瑟夫接近它,便愤怒地前蹦后跳。约瑟夫骑到了它的背上。这马见约瑟夫骑上了它,便一阵风似的奔入树林。树枝像鞭子似的抽打着约瑟夫的脸,在他那瘦削的脸上出现道道血痕。马儿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奔跑,渐渐安静下来。最后,在千百人的赞叹声中,约瑟夫策马徐徐回到伊萨牙面前,活像个从战场凯旋的英雄。

    约瑟夫讨得了伊萨牙的喜欢。他可以在此安顿下来了。

    实际上,约瑟夫并没有真正的将自己隐藏起来。一方面,白匪的所谓讨伐队不时地出现在村子里,前来搜捕被打散的红军战士。约瑟夫必须时时提防。另一方面,两军斗争的形势,不可能使他超然世外。

    白匪进行了野蛮的屠杀。

    有一次,约瑟夫经过伊尔季什河,亲眼看到了这样的一幕:白匪在此杀害了多名工人,死者的脚从厚厚的积雪中露出来,脚尖朝向青天。

    有一天,几个农民从集市上回来,听到伊尔季什河那边有枪声,就悄悄赶过去。他们发现白匪正在枪杀一批工人。等白匪走后农民们赶到现场,发现有一个人还在动。农民们赶快把那人抬出来,用大衣把他包起,抬回了村庄。

    大家谁也不敢把这个人留在家里。他们找到了约瑟夫。

    约瑟夫立即答应收留他。农民们给约瑟夫送来了马奶。那人醒过来后,约瑟夫一直照料着他。

    磨坊离村庄两公里,设在一片白桦树林之中。白匪有什么动静,农民们就来给约瑟夫通风报信。

    在约瑟夫的磨坊里,还曾隐藏了若干名不愿被抓去当白匪的农民。

    约瑟夫也不老是躲在村子里。他还去鄂木斯克,与党的组织进行联系。

    鄂木斯克有南斯拉夫小组,领导人是迪米恃里耶·格奥尔吉耶维奇。

    他当时是接受俄共(布)南斯拉夫小组的委派到这里来的,任务是在西伯利亚各城市的南斯拉夫人当中巩固和扩大党的组织,在他们中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其间,约瑟夫被吸收为党员。

    靠了党的组织,约瑟夫了解西伯利亚政治军事形势,接受任务,在农民中间开展工作。他还可以从党的组织那里了解到自己的国家的一些情况。

    另外,鄂木斯克还有他早已认识的一个姑娘。

    约瑟夫还被白匪抓到过一次,要不是红军的胜利,他很可能会遭到杀害。

    1919 年秋,白匪正在节节败退。有一天,约瑟夫正在打谷场上干活,突然出现了白匪的“讨伐队”。

    约瑟夫逃跑不迭,遂被逮捕。

    “你们看,这家伙可不像个农民。”白匪们叫喊着,“是个工人?是个布尔什维克?”约瑟夫被带到了高尔察克部队一个师的司令部里。

    有一个栗色头发的人假装在给“前线”打电话:

    “那就是说,我军在前进?拔掉了亚历山德罗夫斯卡?好极了!那就是说,明天我们将转入总攻?”他一边“打电话”,一边观察约瑟夫的神情。约瑟夫明白他想干什么,便坐在那里毫无表示。

    那人看不出什么门道儿,也只好作罢。

    晚上,室内又来了三个人。“里面有人吗?”他们在外边问。“有人。”约瑟夫答。“你是干什么的?”“战俘。”“点上灯,点上灯。”“我没有火柴。”进来的人点上了灯。约瑟夫看清楚了他们:个个身着赤卫队队服。

    约瑟夫不作声。他有经验,白匪常用这种手段试探,他们一旦看出被试探者与“赤卫队”表示亲近,就统统拉出去枪毙。“你害怕吗?我们是红军。”“那好哇!”约瑟夫淡淡他说。“我们是红色的布尔什维克。你不见这制服?”“我看到了。”“请看我们的钱币——你不相信?”“干吗要我相信?”“着魔了,什么都不相信!”说罢,三个人气冲冲地转身走掉了。原来他们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看守约瑟夫的白匪,早就逃走了。约瑟夫呆不住了。他要回鄂木斯克去。伊萨牙舍不得约瑟夫,但他最终知道无法留住他时,便送给约瑟夫一只雪橇,让他离开。在路上还出现了一个插曲:约瑟夫遇上了一帮匪徒。其中一个匪徒举枪朝向约瑟夫。约瑟夫向他们喊话,说自己是一个战俘。那举枪的匪徒听罢,便没有扳动枪机。他们将约瑟夫抢劫一空。几天过后,约瑟夫在鄂木斯克市场上看见一个小贩。他衣衫褴褛,但脸色极好。约瑟夫认出这个人——就是那个举枪要向他射击的强盗。约瑟夫叫来一名武装人员,将这个强盗抓住。原来他是乔装进城的,要打探一批货物的情报。

    再说约瑟夫到达鄂木斯克之后,便找到了佩拉佳亚·贝卢斯诺娃。他是在捷克兵团叛乱之前与她相识的。她是鄂木斯克一个工人的女儿。自己也是一名工人。

    约瑟夫在鄂木斯克没呆多久。他要回自己的祖国去。他决定取道彼得堡回国。

    临行前他与佩拉佳亚·贝卢斯诺娃结了婚。当时她16 岁。

    约瑟夫与他的新婚夫人一起乘火车去彼得堡。在彼得堡他们住了几个星期。

    彼得堡已经建立了工农兵政权。到处都洋溢着革命的激情。一切对约瑟夫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他回国的决心没有变。他与一批被释放的战俘结伴离开了彼得堡。

    出彼得堡后的第一个大站是纳尔瓦。这里还没有建立布尔什维克政权。

    战俘又被关了起来。当局对布尔什维克充满了仇恨。每晚都有人来盘查大家,一旦被怀疑是布尔什维克,命就没有了。

    没过多久,形势发生了变化。战俘们被放了出来,并且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让大家离开这里。

    约瑟夫与妻子于是登上“莉莉·费佛曼”号豪华客轮离开了纳尔瓦。轮船在波罗的海遏上了大雾。

    到什切青之后,战俘们按国籍被分开了。约瑟夫从什切青乘火车前往自己的祖国。一踏入国门,铁托即遭逮捕。欲知情况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正是:

    革命洗礼血俱砂,春到方悟处处花。

    谁见夕阳归鸦处,三尺男儿不思家?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