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风景游记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同里之思
    张抗抗

    张抗抗(1950~),浙江杭州人,女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夏》,中篇小说集《北极光》,长篇小说《情爱画廊》,散文集《橄榄》、《地球人对话》等。

    春天去了周庄,仍是意犹未尽,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另一个小镇。它在太湖东岸,距苏州只十几公里。其实,今年5月,同里镇是举办过文化旅游节的,阴错阳差的竟然同它失之交臂。但同里似乎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渴望周庄与同里,似乎与外婆有关。外婆幼时从丹阳迁到湖州,再从湖州嫁到洛舍,洛舍与江苏吴县仅隔一漾相望,外婆一生都围着太湖边上的水乡小镇转圈。所以寻访周庄与同里这样的江南古镇,对于我来说,具有重回外婆家的亲切意味。

    夏天的荷花时节,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同里镇果然让我喜欢,是那种超过期望值的意外欣喜:周庄小镇上有闻名的双桥,而同里竟有太平、吉利、长庆三桥,三曲九折相贯相联,似给人以三思而行的警示;周庄小镇有精美的私家花园沈厅张厅,而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陈去病故居那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与沈厅各有千秋,毫不逊色;何况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就像是浸在水中的一粒珍珠,圆润得使人不忍抚摸……

    何况,同里镇临河傍岸的小街上,没有那么多杂乱的店铺,便少了许多嘈杂的商业气味。早在同里修复开发之初,同里人就很有先见之明地把古镇原封不动地保护了起来,将商家店铺集中迁到古色古香的“明清街”,让游客浏览小镇后,可从容购物。然后在小镇外围建了一条二环路,二环两侧以商厦和住宅为主,后来又建三环,让乡镇的工厂企业有了宽敞的栖身立足之处。同里小镇在这明智决策和规划之下,桥是桥,路是路,收拾得清清爽爽,熨贴周全。同里因此更像一个散发着田野气息的村姑,保留着质朴的乡村风味,没有被浓妆艳抹和时装弄得面目全非。

    同里镇上诸多清澈的小河,用古老的桥连接起来又分割开去。桥下是舟,河边是树;行走的是舟,不行走的是树;其实舟船在水里摇曳,绿树在风中摇曳,除了白墙黑瓦的古宅,微风细雨中的小镇,那一棵棵苍绿碧翠的杨柳桂花女贞玉兰树的叶尖上,终日飘动着细腻柔曼的温情。桥头巷尾少有喧闹的集市,小镇自然多了几分幽谧与清静,河边洗涤的农妇与屋前饮茶的男子,都有一种同里人才有的从容与悠闲,同里镇独特的气韵就这样悄悄地从河面上浮升起来……

    更何况,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已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那座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

    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退职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就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一座花园,以备晚年享用。不料园子尚未完工,慈禧让他去镇压捻军,他率兵作战,大获全胜,但在最后一次追杀捻军时,见尸横遍野,惨不忍睹,他不愿斩尽杀绝,下令停止追击,有意放捻军纷逃。后有人在慈禧面前参奏一本,慈禧下诏宣任进京问罪。眼看将招来杀身之祸,左宗棠修书一封快马送达,密传他应如何对付。任兰生进京后,遵照左、彭二友的教导,对慈禧巧以应对,不作辩解,使慈禧有火难发。果不出左、彭所料,最后慈禧问任:今后怎么办?任答“退而思过,进而报国。”彭玉麟趁机为任向慈禧求情,左宗棠也点头应和,慈禧默允,一场风波就此结束。任兰生总算免去性命之忧,罢职还乡。归家后,果真将花园取名为“退思园”,以此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

    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自然是不能如同位在高官时那般跋扈张扬了,自然得打破常规,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